论何挺颖的担当精神

2017-01-24 20:54党军国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

□党军国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论何挺颖的担当精神

□党军国

(陕西理工大学 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何挺颖烈士担当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纷争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艰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持斗争。何挺颖担当精神的形成,与他成长的环境、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军事政治才能和政治水平密切相关。研究何挺颖的担当精神,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担当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担当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挺颖;担当精神;核心内涵;干部教育;当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要敢于担当。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前进道路上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直面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然而,担当精神不是先天赋予的,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培养。深入探讨和挖掘何挺颖担当精神的内涵,解析其担当精神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有助于传承和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理论文化,而且对于启发、培养和塑造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何挺颖担当精神的具体表现

(一)敢于亮剑,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余部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于9月29日辗转到达永新县三湾村。为整顿军队的思想和纪律、鼓舞战士们的革命信心和斗志,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即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果断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二是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三是在部队实行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要求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最为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在三湾改编前后,何挺颖立场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决定工农革命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何挺颖坚定地站到毛泽东一边,与主张攻打中心城市的“左”倾错误和主张“散摊”“散伙”的右倾错误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支持毛泽东的“上山”主张,支持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赞成带领全体官兵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他认为,在部队基层连队加强党的领导十分必要,建议毛泽东在部队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基层连队建立党的组织,在部队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把秋收起义部队建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2]P59

第二,三湾改编期间,毛泽东宣布“愿留者留,愿走者走”的原则后,何挺颖在工农革命军面临何去何从、部队官兵面临或走或留两种选择的关键时刻,第一个举起手中武器,高喊“跟着毛委员打天下,坚决革命到底”的口号,站在毛泽东的左边,表示了自己愿意留下来的决心。他的举动起到了榜样作用,促使大多数官兵随着他站到毛泽东的左边。[2]P60三湾改编是中国工农革命军走向新生的开始,而何挺颖以敢于担当的精神表现出的示范带头作用功不可没。

第三,全力推进“支部建在连上”建军思想的贯彻落实,保证了红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拖不垮、打不烂。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确立后,何挺颖、宛希先等12名优秀党员干部勇敢地挑起了团、营、连党代表的重担,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部队建设的首位,在官兵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何挺颖经常深入连队的士兵之中做思想发动和政治教育工作,宣传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鼓舞士气。他还在士兵中积极发展党员,充实和壮大党的组织。经过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党的组织坚强有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官兵上下精神振奋,“散摊”“散伙”等消极思想情绪得到有效遏制,为造就一支政治觉悟高、纪律作风硬、作战本领强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2]P63-66

(二)敢于迎难而上,力推民主制度

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一部分是由国民革命军改编而成的。那些从旧军队过来的军官,留恋过去的金戒指、金牙齿、金边眼镜和皮鞭、皮带、皮靴、皮挎包、皮枪套的“三金五皮”军官作派,以及军官开小灶,餐餐四菜一汤、有鱼有肉的奢侈生活,而且他们军阀习气严重,随意打骂士兵,因此导致官兵关系十分紧张。很显然,这些不良习气和作风与人民军队的性质完全是背道而驰的。为了在军队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官兵关系,三湾改编时,何挺颖力推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在连以上建立代表士兵利益、为士兵说话壮胆撑腰的士兵委员会,规定士兵委员会可以对军队长官进行监督,纠正军官打骂士兵的恶习,实行官兵平等。这一做法虽然受到了广大普通士兵的热烈欢迎,但遭到一些从旧军队过来的军官的公然反对。尽管推行新型官兵关系的举措阻力很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但是何挺颖等政工干部紧紧依靠广大士兵,迎难而上,不厌其烦地对有意见的军官进行说服教育。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民主制度在工农革命军中逐步得以落实。接受了新的民主制度的红军官兵,都高度赞扬这种新型的官兵关系,认为与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相比,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2]P64,从而调动了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三)敢于挺身而出,屡次挽救危局

1927年11月下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工农革命军的群众工作随之展开。12月25日,正当工农革命军第一团第一营官兵在茶陵开展群众工作的时候,湘敌吴尚率领的第八军独立团,加上地主武装共22个连的兵力,扑向茶陵,企图扼杀这一新生的工农革命政权。当时,在茶陵的工农革命军仅有4个连,显然在数量上大大少于敌军。但是,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战斗持续了几乎整整一天,守城部队弹药即将耗尽,处境非常危险。此时,由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党代表何挺颖、第三营营长张子清率领的第一团第三营,在桂东一带打完游击后正在向井冈山撤回的路上,听到茶陵县城的枪声,便向路过的群众打听。了解到是敌我交战后,何挺颖当即与张子清商量,决定第三营临时改变前进方向,立即向茶陵增援。第三营的到来使攻城之敌卒不及防,军心动摇。第三营和守城部队合力作战,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使茶陵县化险为夷。[2]P67由于何挺颖在危急时刻敢于担当,与张子清果断决策、率军挺身而出,才使茶陵守城部队摆脱了困境,挽救了新生的革命政权,捍卫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1928年8月底,湘赣两省的敌人乘毛泽东率部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井冈山守山兵力空虚之际,纠集了4个团的兵力,企图一举攻下黄洋界。“当时,红三十一团一营远在永新莲花一带打游击,红三十二团一营又驻扎在山下的宁冈,守山的只有红三十二团的二营,敌人却有四个团,且武器精良,敌我力量相当悬殊。所以,有人主张撤退,去遂川打游击,等毛委员、朱军长带领红军大队回来后再上山。”[3]p254时任三十一团党代表的何挺颖根据毛泽东要求坚守井冈山的指示,反对撤退,力主守卫井冈山、打击敌人,并同团长朱云卿精心作出战斗部署。为了有效实施打退敌人的计划,他亲自向部队进行动员工作、布置战斗任务。在何挺颖等领导的果断指挥下,红军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在当地群众密切配合下,取得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黄洋界保卫战是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粉碎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会剿”,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毛泽东得知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兴奋地写下《西江月·井冈山》。后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于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和重要意义作了充分肯定。他指出:“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乘我军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4]P65黄洋界保卫战是何挺颖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史上最亮丽的一笔。后来,汉中籍诗词名家明剑舟在《浣溪沙·瞻何挺颖烈士雕像》中讴歌道:“少羡鲲鹏志气宏,黄洋界上显威风。大炮隆隆飞敌阵,丹心瓣瓣映霞红。”[5]

(四)敢于坚持斗争,避免部队分裂

1927年12月茶陵解危后,在部队何去何从的问题上,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谭震林、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和张子清、宛希先等人与三十一团团长陈浩、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庄剑等发生重大分歧。前者主张根据当时的形势撤出战斗,返回井冈山根据地;后者则主张到湘南去打游击,实际上是企图投靠蒋系第十三军军长方鼎英。危急时刻,何挺颖一方面据理力争,另一方面马上派人把情况火速报告毛泽东。毛泽东接到何挺颖、宛希先的报告后,迅速从宁冈出发,赶到茶陵县的湖口,才把部队找到并带回井冈山,粉碎了陈浩等人叛变投敌的阴谋。在湖口王其生家里召开的连以上干部紧急会议上,以及在湖口镇的草坪召开的工农革命军大会上、在宁冈砻市河东沙洲召开的公审大会上,何挺颖都义正辞严地揭发了陈浩等人叛变投敌的阴谋。经前委决定,叛徒在公审大会后被予以处决。[3]P252何挺颖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对于稳定军心、避免工农革命军的分裂、保存井冈山革命武装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何挺颖担当精神的形成原因

(一)源于成长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何挺颖1905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挺颖的父亲何根山在辛亥革命后参加了同盟会,并成为同盟会在汉中的领导人。他为捍卫民主、共和奔走呼号,积极工作,并把自己的弟弟、表侄送到反袁同盟军中,为此一度受到陕西反动政府的通缉,只能外逃他乡避难。[2]P15-16父亲的这些经历,直接影响到何挺颖,使他从小就树立了爱国救国的情怀。

何挺颖少年时代时,其父在县城教书,他和弟弟随母亲在农村生活。年幼的他必须在田间进行力所能及的劳作,并承担照顾弟弟学习的责任。读小学时,受到父亲振兴实业思想的影响,何挺颖对物理、数学兴趣很浓。当时家里开了个轧棉花的小作坊,何挺颖便承担了机器的修理、小作坊的管理等任务。少年时代的磨砺铸就了他坚强的意志,也对他的担当意识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源于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何挺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最初只是简单的同情,他本身的家庭境况的变化、少年时代所经历和目睹的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五卅运动后与工人阶级的广泛接触,使他的思想经历了从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到热爱劳动人民的转变。

1924年,反动军阀吴新田任陕西省督办后,开始抓捕爱国学生和老师,结果激起民愤。西安的学生罢课、老师罢教,汉中人民也积极响应。何挺颖积极参与对吴斗争,愤而写下《吴新田祸汉纪实》,揭露了吴新田对汉中人民敲骨吸髓、征收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致使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罪恶事实。

1926年初,何挺颖受党的派遣到一个工人夜校工作。他广泛接触产业工人,逐步了解到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真正体会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决心向工人阶级学习,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当时,他在一首诗里集中地反映了自己的这一思想:“我不过叫你认识了几个字,你却叫我懂得了不少的事,我照着书本给你讲‘阶级斗争’,你的行动却讲得多么有声有色。在过去,无产阶级对我来说是一个概念,今天啊!我才认识了你们这一伙英雄好汉。你们是天生的革命战士,我多荣幸做了你们的同志。”[2]P39

何挺颖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但他明白只有把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巨大的革命洪流,才能冲毁一切黑暗势力,改变劳动人民的命运。他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进分子,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都没有看到社会底层蕴藏的革命力量,没有把这些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因而他们改造中国的目标难以实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何挺颖更真切地认识到,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不仅把劳动人民当作同情的对象,而且把他们当作革命的主要力量。在《再寄谢左明》中,何挺颖写道:“四万万人发吼声,火山爆发世界惊。中国有了共产党,散沙结成水门汀。”[6]他时刻以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鞭策自己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从而铸造了坚毅的品质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三)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

何挺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信仰、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何挺颖上中学时,新文化运动影响到汉中。他敏感地意识到,用白话文表述思想理念、传播文化知识已是大势所趋。于是,他在写作文时大胆地采用了白话文。他这种敢为天下先的举动,“虽遭到国文老师的讥讽嘲笑并给以不及格的分数,但他却依旧坚持着”[3]P240。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到汉中后,何挺颖又冲破阻力,参与组织了爱国学生运动。此后,他开始接触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书籍,对人生的规划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在上海大学求学期间,何挺颖接触到瞿秋白、恽代英、邓中夏等多位共产党人,受他们的影响,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著作。1925年冬,何挺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成为一名为改变中国命运而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

三湾改编期间,何挺颖深入连队的士兵之中,做政治宣传和思想发动工作,向他们灌输革命必胜的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期间,何挺颖继续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深入连队,帮助红军官兵提高认识、坚定信念,为工农劳苦大众打天下。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何挺颖始终坚持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和高昂的革命斗志。他既勇于担当,又善于与人相处并合作共事,因而深受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也受到毛泽东的格外器重。可以说,正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使得何挺颖不仅勇于担当,而且能够担当。

(四)源于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能力水平是敢于担当的一个基本保障,解决的是能不能担当、会不会担当的问题。很多人不敢担当的背后,其实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能力不足、水平不够。在当时部队的领导干部中,何挺颖的知识、能力以及理念都是出类拔萃的。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上海大学,文化水平较高,更由于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各项工作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后来,许多红军官兵回忆说:何挺颖党代表“是党政干部,是高材生,对人和善,爱护工农,关心战士,没有军阀习气”[2]196。“在井冈山红军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方面,何挺颖是毛泽东、朱德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红四军三十一团和二十八团善于做群众工作,“其中都蕴含着何挺颖在政治工作中付出的心血”[2]序言P2。

何挺颖不仅政治才能突出,军事才能也很过硬。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实战中锤炼出过硬的军事素质。在茶陵解围、进军遂川、回师宁冈、出兵永新以及黄洋界保卫战等战斗中,他的军事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担当的背后是智慧。何挺颖突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就是他智慧的具体体现,因此他不仅敢提当,而且会担当。

(五)源于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判断力

敢于担当需要的是政治勇气和政治抱负,不是匹夫之勇。众所周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这一错误倾向曾一度统治全党,给党和中国革命造成重大损失,也影响到党内许多同志的政治判断力,乃至迷失了政治方向,犯了错误。但是,在党内也有一批像毛泽东这样的人,具有正确的政治判断力和政治定力,敢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正确抉择。何挺颖就是这样的人。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在秋收起义部队是打长沙还是向井冈山进军的问题上,他选择了支持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主张;在红军中因旧军队军官的军阀习气导致官兵关系紧张时,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力推民主制度,等等。做出这些选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判断力,需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何挺颖的选择证明了他是一个具有担当精神的党的好干部。

三、何挺颖担当精神的当代启示

何挺颖是为中国革命而献身的成千上万革命先烈中的一员,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担当精神的时代内涵。他的担当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担当精神是党政干部的核心品质之一,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一些干部“为官不为”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意识,迫切要求提升各级党政干部的担当能力,作敢于担当的表率。这方面,何挺颖的担当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

现在,我国仍处于关键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事关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成败。党政干部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深刻认识到,担当与责任和使命紧紧相连,勇于担当就是承载责任、践行使命,是在责任感和使命感支配下实现入党誓言的具体行动。因此,有责任感、使命感才有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才有担当精神和担当行为[7]P35,才能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行动力,自觉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保持干事创业的耐心和韧劲。

(二)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勇于担当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是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只有确立这一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社会生活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新的考验,这就需要把坚定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好,以何挺颖等革命前辈为榜样,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信仰教育。

(三)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努力担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历史的决定力量,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正如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所指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8]P368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广大人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不断增多,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正日益提升,创造历史的社会作用也日趋普遍地展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向何挺颖学习,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依靠人民,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提升能力素质,能够担当

党员领导干部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具备能够担当的能力。总的来看,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日常工作认真负责、重要关头敢于担当。但是,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人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如对于党中央新的发展理念跟不上、不适应、落实不下去,暴露出能力弱项、创新短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思想滑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能力不足。何挺颖的经历证明,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军事素质,才能在关键时刻挺得住、打得赢。现在,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比何挺颖更高更全面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因此,只有持续、自觉地进行自我修为、自我完善,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特别是创新的能力水平,才能敢担当、能担当,有作为而不乱作为。

总之,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何挺颖的担当精神,树立担当意识、增强担当认知、提升担当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

[1]谭政.三湾改编前后[A].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2]林道喜.井冈元戎何挺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院.陶行知文集·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齐心,胡民新,黄朝章.何挺颖烈士传略[J].人文杂志,1980(2).

[7]赵爽.提升党政干部践行担当精神的教育高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姚金果)

On He Tingying’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ANG Jun-guo

(SchoolofEconomicsandLaw,Shaanxi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zhong,Shaanxi723001,China)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martyr He Tingying is as follows:daring to show his sword facing major issues of principle;daring to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facing crises;and daring to persist in struggle facing unhealthy tendencies.The forming of He Tingying’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rrounding of his growth,his feeling on the people,his faith in Marxism,his military and political talents and political sophistication.Studying He Tingying’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of much importance for strengthening the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or leading cadres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ies to assume responsibilities.

He Tingying;sense of responsibility;core connotation;cadre education;contemporary value

2017-03-02

党军国(1962—),男,陕西合阳人,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231

A

1674-0599(2017)03-0077-06

猜你喜欢
井冈山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拿出精神
井冈山之恋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