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Energy
为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响应澜湄合作,11月23日,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澜湄合作系列活动——中缅旅游文化路演启程,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2日。
据悉,本次活动将穿越缅甸境内曼德勒、茵莱湖、内比都、仰光、维桑海岸、马圭、蒲甘,全程近2000公里,通过路演、自驾游等形式,深入了解缅甸旅游文化资源,宣传云南旅游特色。出访期间,代表团还将与缅甸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探讨中缅旅游合作机制,增进两国友好协作。此次路演活动将进一步加深云南与缅甸旅行行业联系,共同携手打造更多差异化旅游产品来吸引更多游客。
(来源:云南网)
11月29日,在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商品博览会11号馆的“云之传承·非遗传说”民族文化展示活动现场,云南省城投集团、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三方将联手在昆明打造全省首个“中国手艺小镇”,形成云南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
根据合作协议,三方将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和平台优势、文化央企的资源优势,并调动民间协会的组织能力和人缘优势,高起点布局文化产业发展。三方将联手整合国际国内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云南特色文化产业聚集区”,筹建“中国手艺小镇”和“民族文化产业聚集区”,并筹备申办民族文化产业“一节一会一展”,即中国—南亚国际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昆明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及传统工艺大展、中国滇池国际民族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共同打造文化产业的博鳌论坛、民族艺术的奥林匹克及文化休闲城市名片。同时,三方还将合作建立云南文化遗产展览博物馆,在筹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中心、国家级非遗民族文化传习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使之成为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化辐射中心、交流中心和产业新高地。
(来源:昆明日报)
意大利当地时间11月28日上午,意大利米兰至成都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首发,全程10694公里,运输时间约14天,这是成都开通的第11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此次首发的米兰至成都蓉欧快铁主要运载机械、高档家具、金属制品、瓷砖等意大利产品,将途经德国、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抵达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
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曾在古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城市。米兰至成都蓉欧快铁的开行,将以意大利机械、纺织服装、皮革制造等产业为基础,搭建意大利及地中海腹地和中国西部的物流新通道。
据了解,截至11月27日,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已开行中欧班列(蓉欧快铁)750列、中亚班列103列。
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介绍,米兰至成都班列缩短了欧洲地中海市场与中国西部腹地的“最后一公里”,至此,蓉欧快铁已初步形成了涵盖波兰罗兹、荷兰蒂尔堡、德国纽伦堡、捷克布拉格、意大利米兰等11个欧洲主要节点城市的“国际网”核心布局。
(来源:新华社)
近日,中国霍尔果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文化馆)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田辉、霍尔果斯市代市长杰恩斯·哈德斯共同为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揭牌。中国霍尔果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正式运行,为霍尔果斯与中亚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杰恩斯·哈德斯在揭牌仪式上说,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自治区“五大中心”的加快建设,霍尔果斯围绕总目标,坚持国家战略、全球视野,讲述中国故事,树立新疆形象,大力实施文化强区(市)战略,把文化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边境口岸、跨境合作中心的作用日益凸显,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通过霍尔果斯市不断深入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国文化馆应运而生。
杰恩斯·哈德斯表示,中国文化馆开馆后,将主要向国内外展示中国历史、文化、民俗和丝绸之路等主题内容,进一步加强同中亚国家乃至国际间的各种文化体育和学术交流。对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放大“合作中心”品牌效应,提升霍尔果斯旅游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必将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丝绸之路企业家商会会长、东方劲秀集团董事长王燕说:“截至目前,中国文化馆共组织开展中亚文化交流活动30余场次。文化交流中心给中亚国家乃至国际间的各种文化体育和学术交流搭建起平台和窗口,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位于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宣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点支持的边境外宣试点项目,也是霍尔果斯市PPP重点项目之一,占地面积24亩,总建筑面积12069平方米,建筑高度23.7米,总投资12988.86万元。该项目于2015年立项并开工建设,2017年5月建成投入试运营。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首层主要功能为展览,二层主要功能为中国文化展示,三层主要功能为演艺交流及会议会晤等。
(来源:新疆日报)
为支持能源工业转型发展,贵州省将从财政资金中拿出4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并出资与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设立规模为200亿元的能源结构调整基金。
贵州省能源局副局长李奕樯说,此次设立能源结构调整基金是为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贵州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根据贵州省规划,到2035年,贵州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比达50%以上,初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50年,全面实现能源机械化、智能化、清洁化和装备制造现代化,能源消费总量稳定下降,非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比达80%以上,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面形成。
据了解,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的贵州,近年来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火电机组111.5万千瓦、落后煤炭产能6571万吨,新增3910万吨煤炭先进产能。到2017年10月,贵州省公告的煤炭生产能力1.73亿吨,电力装机5746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2632万千瓦,占比达46%。
(来源:新华社)
11月26日,汉藏书法艺术研究院在拉萨市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这为推广传承汉藏两种书法艺术,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提供了一个平台。
揭牌仪式上,汉藏书法艺术研究院聘任了11名顾问和14名教授。他们多数都是从事书法教育的老师,或者是社会各界的书法名家,未来将无偿为研究院提供服务。
汉藏书法艺术研究院把汉文书法和藏文书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融汉藏文书法艺术为一体的机构。研究院将通过各种笔会、学术研讨、书法展览和艺术培训,创造更多反映西藏新时代的艺术精品。
此外,汉藏书法艺术研究院日后将在周末、寒暑假定期举行各类免费书法培训,第一期汉藏书法培训将在12月中旬举行。
(来源: 新华社)
为期5天的第十四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于11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开幕,集中展演的上千套蒙古族服装服饰,让观众品味“穿在身上的文化和历史”。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于2012年发布《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为规范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依据,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途径。
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玉军介绍,本届艺术节主要包括开幕式、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示展销等活动,还增加中小学生校服制作设计及大学生创意设计项目展示活动。
据了解,自首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于2003年成功举办以来,内蒙古逐年扩大活动规模,逐步将民族文化活动转化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为游客呈现一场充满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视觉盛宴,吸引了越来越多区外游客前来参观。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