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云南良好政治生态:意义·成效·问题·路径

2017-01-24 15:48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调硏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营造干部制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调硏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进修部,云南昆明650111)

营造云南良好政治生态:意义·成效·问题·路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第39期中青班调硏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进修部,云南昆明650111)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营造云南良好的政治生态,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政治方向;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思想基础;织牢织密制度笼子,夯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制度保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丰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载体手段;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强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组织保证;持续用力正风肃纪,筑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法纪防线;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抓住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培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优良土壤。

云南省;政治生态;政治方向;思想基础;制度笼子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政行为。近年来,云南省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白恩培、仇和等严重违纪违法,对云南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中共云南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重构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云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现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如何营造云南良好政治生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意义重大

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从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对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历来重视政治生态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创造性地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管党治党举措,积累了丰富的从严治党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入手,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保证。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

政治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对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起着重要作用。政治清明,则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反之,则容易积聚不满和怨气,诱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如决策不科学会导致群众集体上访,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会激化社会矛盾,雁过拔毛、优亲厚友和谋取私利等挑战了社会公平正义底线,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宗旨意识,减少决策失误,确保出现问题有人管、有人解决,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三)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劲头和遵纪守法等情况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政治生态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就有了“主心骨”,就不会被歪风邪气所侵,就能够走深走远“为人民服务”这条路。当前,我们正处于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迫切需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把思想和精力更好地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积极应对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实现云南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

政治生态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政治生态好,能够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激发斗志,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反之,则会人心涣散、败坏风气、滋生腐败,影响和阻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云南省来讲,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关键在党,关键在有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相统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位一体”战略布局,全力营造云南山清水秀、生机盎然的良好政治生态,奋力开创云南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云南重构良好政治生态成效明显

从20世纪90年代的高严、李嘉廷,到近年来的白恩培、仇和等,严重破坏了云南政治生态“大气候”,影响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挫伤了云南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纪委查处白恩培、仇和、张田欣、曹建方、沈培平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以来,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从思想上“排毒”,从作风上“清毒”,从组织上“刮毒”,重构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第一,率先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加强。第二,出台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干部若干规定,完成州(市)、县(市、区)、乡镇党委换届,开展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第三,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第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紧制度笼子,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巡视监督、执纪问责、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三、当前云南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通过正本清源、匡正风气、净化环境,云南政治生态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全省形成团结一致向前看、万众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云南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

1.“四个意识”不够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够到位,落实中央有关要求不够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够严,肃清白恩培、仇和等“余毒”不彻底。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不够自信。少数党员干部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还存在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地方和单位大局意识差,对脱贫攻坚缺乏政治和全局认识,扶贫工作不精准不务实,缺乏政治上看、全局上扶的清醒定位等。

2.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民主发扬不够和正确集中不够问题同时存在。有的党组织集体领导流于形式,不按规则办事,有的主要领导以个人意志代替集体领导;有的班子成员缺乏集体意识,把“分工”当作“分家”,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有的主要领导对不同意见不敢集中、不善集中、和稀泥。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和不严肃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和单位“三会一课”制度形同虚设,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存在走过场和做样子等。

3.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少数党委(党组)管党治党意识淡薄,主责主业意识不强,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督责任缺位,部分党委(党组)没有发挥管党治党“统帅部”的作用。有的党委书记没有把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来抓,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没有融入分管领域日常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有的地方各领域党建工作进展不平衡,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仍是薄弱环节,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机关党建存在“灯下黑”等现象。

4.干部素质和作风不过硬。一些干部思想观念、开拓创新能力与新的发展形势不适应,担当务实精神、干事创业激情与肩负的使命责任不相称。有的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刻,导致工作缺乏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有的不钻研业务,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不上时代节拍,工作中常处于盲人摸象、盲目被动的状态。有的公仆意识淡薄,群众感情淡漠,在机关颐指气使,下基层架子很大,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麻木不仁,甚至不愿同基层和普通群众打交道。

5.违纪违法问题屡禁不止。有的单位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不坚决、不彻底,违规兼职取酬、滥发补助等问题仍然屡禁不止。少数部门和单位在重大问题处理上,不能始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在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教育、医疗等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在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的作风“顽疾”依然存在。少数村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违规领取低保资金,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6.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滞后。由于封建遗毒的影响和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加之受白恩培、仇和等腐败行为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价值观念出现了扭曲,产生了各种“病态”文化。一些地方和部门一度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严重混淆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正与邪的界限,严重损害了政治生态。

(二)云南政治生态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1.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不注重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都说不全。有的信仰缺失、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拧得不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大师,与共产党人的信仰完全背道而驰。有的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缺乏深刻的警醒,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缺乏应有警惕。有的放松了思想改造和党性锻炼,满足于取得的成绩,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消减,忧患意识缺乏,对长期形成的不良惯性思维、习惯行为缺乏抵制和纠正的主观能动性。

2.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观念淡漠,党组织不研究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缺失,党的建设缺失,党的工作缺位。有的党委书记没有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对单位和部门出现的歪风邪气,不闻不问,从严治党没有真正贯彻到从严执政当中,不仅管党治党不严、治政也不严。有的领导干部实际上放弃了领导权,不仅党委(党组)会议没有开好,厅务(局务)会议也没有开好;少数州市县党委每年集中研究党建工作不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没有按期换届,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3.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松弛。少数领导干部政治警觉性不高,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麻木不仁;有的干部不按原则和规定办事,如请示报告工作随意性大,离婚、买房等重大事项都不如实报告。有的不敢抓、不敢管,碍于情面、怕丢选票、上捧下拉、左右逢源,甚至对出了问题的干部包庇纵容、姑息迁就。有的奉行好人主义,回避矛盾、是非不分、只栽花不栽刺,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实用主义,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4.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有的干部随着环境变化、职务升迁、地位提高,公仆意识淡化,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理论上重视,实践中却忽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没有很好统一起来。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淡漠,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仍然不少。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和事业观出现偏差甚至扭曲,热衷于“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做得少。有的地方“挂包帮”“转走访”流于形式,联系群众不深入、不到位。

5.担当精神不足。有的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不愿奉献,对于应该承担的责任百般推诿,急难险重面前唯恐引火烧身;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敷衍塞责,把本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交给分管部门或别人去承担;被动应付,贯彻在嘴上、落实在会上,不管大事小事、不分轻重缓急,都层层请示;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开拓,怕担风险,满足于看摊守业,乐当太平官,甘过逍遥日子,致使一些工作长期没有大的进展;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信心不足,缺乏勇气,畏难退缩,不能主动牵头去解决。

6.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制度虽然制定了很多,但有的制度没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完善,致使制度落后于实践。有的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没有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有的甚至在执行上搞变通。虽然规定了很多“必须”“严禁”,看似很严格,但没有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导致制度执行表面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还不完善,监督责任不清晰、监督内容不聚焦,监督保障机制不完善。对制度的执行缺乏跟踪监督,缺乏责任追究,缺乏问效评估。

四、营造云南良好政治生态任重道远

营造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必须有政治生态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毫不松劲抓、锲而不舍抓,使政治生态更加清朗起来,使干事创业环境更加优良起来,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更加好转起来。

(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揭示了一条基本经验:牢固树立并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所在,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遵循。

1.增强政治意识。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审视问题,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增强大局意识。要善于观大势、明大局,始终把大局的需要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所有言行都要符合大局发展需要,形成“一盘棋”的整体思想。自觉从大局上想问题、看问题,把工作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和摆布,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3.增强核心意识。要深刻认识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4.增强看齐意识。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经常同党中央对表,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只有始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才能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才能真正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1.抓好理论武装这个根本。要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教育,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要深入开展党章、党的宗旨、党规党纪、党的优良传统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教育培训,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3.抓好道德教育这个基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带头恪守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信守家庭美德,涵养个人品德,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向杨善洲、高德荣、召存信等先进模范学习,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良好氛围。

(三)织牢织密制度笼子,夯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制度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制度保障。

1.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要对标中央各项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以制度建设推动监督执纪常态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责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党务公开等制度,增强党内监督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对执行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层层传导压力。

2.强化党内法规的刚性约束。要严格执纪,让铁规发力,树立纪律的权威,严肃查处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言行。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对党员反映的问题,任何党组织都不准隐瞒不报和拖延不办,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

3.强化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要坚持严格监督、紧盯关键环节,保证党章党规党纪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经营垄断等重要部位、关键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监督,使党员干部逐步习惯在有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确保公权力依法公正行使。格外警惕党员干部容易掉落的种种“陷阱”,树立良好家教家风,防止被利益集团“诱捕”“围猎”。认真落实问责条例,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倒逼管党治党“两个责任”落到实处,推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成为常态。

(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丰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载体手段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常态化,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关键举措来抓。

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凡属重大问题,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和敢于担责,支持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开展工作。

2.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使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越烧越旺。

3.以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增强党员的政治免疫力。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突出思想交流,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把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党员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带着问题谈,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活动,推心置腹,交流思想,增进了解,共同提高。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问题和剖析根源,抓好整改落实。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督促党员认真进行党性分析,使党性分析过程成为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的观念和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五)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强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1.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好干部条件、新时期好干部五条标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和任人唯贤,坚持“七个大力选拔和重用”“七个坚决调整和不用”,把干事创业、勇于改革、敢于担当和作风扎实的干部提拔使用起来,让那些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有作为,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以干事导向营造从政环境。

2.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取人等偏向,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决整饬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行为,坚决反对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大力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项巡视,凡发现突击提拔、违规任用等问题,一律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一查到底、问责到人。

3.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和廉洁关,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对在政治上有问题,廉洁上有硬伤的实行一票否决,特别是存在“七个有之”的,坚决不能用,已经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不唯地域、单位、性别、民族、年龄和学历,不搞平衡照顾、将就凑合。同时,要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干部更好干事创业、开拓进取。

(六)持续用力正风肃纪,筑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法纪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整改查处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严格执行制度,加强刚性约束,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重点针对“三难”“庸懒散”、公款送礼和收受红包礼金、大吃大喝、国家公职人员参与赌博、利用婚丧喜庆等事宜敛财、乡镇干部“走读”、基层干部办事不公等群众最反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对作风不正、为政不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严厉的问责惩处倒逼问题解决,实现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和长效化。

2.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从基层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要岗位入手,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使基层干部权力不越权、不错位、不缺位。扎紧制度笼子,健全完善村(居)集体“三资”监管、工程建设项目运作、村(居)务公开、民主监督等体制机制,强化村(居)财务审计,落实招投标制度,消除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制度诱因。

3.深入开展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同时,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惩治腐败,让腐败分子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七)发挥标杆示范作用,抓住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尽到责任,自觉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

1.政治清醒、对党忠诚,不断聚积起“风清气正”的正能量。领导干部作为执政“脊梁”和社会“主心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既要干事、又要干净,把“崇廉尚实”外化为自觉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自觉把心思和劲头放在实干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新官要理旧账”的胸襟,勤勉敬业、竭智尽忠,多干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同时,要带头修身律己、纠风肃纪、反贪惩腐,做到清正廉洁。

3.履职尽责、奋发有为,引领“干事创业”的良好风尚。要有“想干”的主动意识,有“真干”的优良作风,有“能干”的落实本领,有“敢干”的担当魄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做闯关夺隘的“先锋干将”。领导干部的榜样立起来了,广大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学,好的风气自然就会形成。

(八)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培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优良土壤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不仅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而且要从更宽广的视野、更深入的层面、更具体的领域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先进的、健康的和富有生机活力的党内政治文化。

1.固本培元,以坚定信仰支撑党内政治文化。必须把加强思想教育作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首要任务,不断创新党内政治文化教育的载体、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激浊扬清,以正确导向引领党内政治文化。要坚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腐朽庸俗的政治文化,以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换得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3.坚持改革创新,以制度建设固化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自律与他律、自我约束与外部约束相结合,使政治文化建设步入良性轨道和新的境界。要结合党的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实际,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寓文化理念于制度建设之中。

D616

A

1671-2994(2017)04-0156-06

2017-06-30

调硏组简介:李加坤(1973-),男,云南元谋人,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研究方向:党

的建设。(组长)

成员:陈选良(团省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人事处长)、陈锐(中共陆良县委书记)、刘绍洲(省司法厅基层工作处处长)、付云昆(省审计厅行政事业审计处处长)、晁建伟(中共永仁县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指导教师:杨庆东(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彭洪波(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许如江

猜你喜欢
营造干部制度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某些单位的制度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