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建筑景观研究

2017-01-24 14:55璟陈婧丁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
关键词:屯堡院落民居

彭 璟陈 婧丁 洋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5)

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建筑景观研究

彭 璟1陈 婧1丁 洋2

(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5)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 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建筑特色

引言

安顺地处黔中中心地带,属于喀斯特地貌典范,气候和煦、峰峦叠嶂,历史文化底蕴悠久,是黔中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安顺屯堡聚落是发源于明朝,一直存留至今的特殊汉民族聚落群体。明朝大量江南籍军士随着卫所的设立而安居于此,并将家属迁居入黔,之后又开展大规模移民,外来迁徙人口最后形成汉族屯堡聚落。在近六百年浩瀚的历史中,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碰撞、融合,安顺屯堡固有的江南汉民族文化依旧是其民族文化的核心,进而形成了被誉为“明代江南遗风”的地域性特征文化,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思想,造就了具有浓郁黔中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安顺屯堡聚落。

一、屯堡空间形态分析

(一)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类型

明代驻军形成了古村屯堡,驻防地称为“屯”,移居地称为“堡”,为屯田制度的产物。屯田制是利用士兵、农民开垦种植荒地,提供军队所需供养和税粮,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类型根据建成时间和职能可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

军屯由卫所管理,主要职能是解决军队的粮饷供应问题,军屯主要集中在边陲地区、“屯堡区”外围以及沿线交通要冲。大规模的军屯,基本上能够保证了军队的粮草供养。

民屯由府州县管理,主是职能是解决百姓粮食生产和储藏,民屯多分布在内地“土旷人稀”区域,早期民屯除了提供粮食,也有服务驻军的职能。

商屯由户部负责管理,主要职能是解决军粮后勤保障。随着屯堡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规模拓展,屯堡村寨渐渐发展扩大商业服务功能,商屯的推行,既解决边疆粮、盐等生活物资供应,又促进边疆商品贸易发展。

(二)屯堡聚落的空间形态

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虽然在战乱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格局变化,但屯堡聚落的基本特征与空间结构并未改变。屯堡聚落村寨由于受到地形和耕地制约,大都形态集中,分布不规整,靠近山川或者河流的村落,空间形态呈等高线或水岸带状分布。

1.边界与街巷

屯堡聚落大部分有确切的边界,限定要素包括屯墙、屯口、村口和水口等,边界主要功能是防御,围聚屯堡聚落外部空间。早期屯堡聚落依地势起伏筑有石头围墙,将村落围绕成为一个整体。民房与围墙留出一定的距离,以便于安全防护,屯门设置在通往外界交通联通的出口,经过屯门,由主街道径向屯堡深处,主街道两侧衍生多级巷道,由小巷将屯堡各户串联起来。街道、巷道的总体格局大都呈现丁字叉或放射状,街道依据功能差异主要分为两类:以公众活动为主的主街,沿主街安排祠堂、寺庙、戏台等重要建筑;以交通运输为主的主街,沿街内部的巷子纵横交错,连接互通。

2.组团与合院

最初的屯堡是以聚伍为营、聚族而居、立栅建寨组团的村落,没有以宗祠为中心或标志,呈“向心式”空间布局,随着屯垦戍边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消失,聚落的性质日益凸显,以血缘关系、宗族制度为机制的聚落形态管理模式成为主流。

屯堡民居一般是三合院或四合院式的石木结构。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正房居于主轴线上,主轴线大部分是折线,没有正对门洞,台基相对较高,突出其重要地位,两侧厢房台基较低,体量相对较小。

3.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形态按照屯堡聚落村寨主街功能差异分为线状和点状空间。线状空间由主街联接整个聚落村寨公共空间,点状空间以村寨戏台、广场和寺庙为中心,连接主街,通过巷道汇集到中心。重视核心公共空间形态使得屯堡聚落表现出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空间形态。

二、屯堡聚落建筑景观研究

(一)屯堡公共空间建筑景观特色

街巷空间在屯堡公共空间中,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组织,更是社会成果的空间运用。在巷子与巷子交错时,基本不会出现“十”字交叉状,更多的是“T”字路口、“Z”字拐角,利用建筑墙体,在道路的节点上合理开合,控制路口的变化。街巷空间依靠建筑物,通过不同界面的凹凸、转折、错落,产生空间局部放大效应,形成魅力的空间集聚公共活动场所。

寨门广场是连接村寨与外部空间的一个关键节点,是村寨防御的重要屏障。寨门修建的首要要素是坚实牢固,与寨墙墙石紧密结合,寨门连接寨墙部分垒砌夯实,形成坚固的拱形石门。寨门朝向与主街有一定程度的转折,形成视觉盲区,盲区设置射击孔。城楼上采用石板装饰,设置瞭望口与射击孔。屯堡中有界面宽敞、人流量较大的场地。主街两边建筑以两层为主,一层为临街店铺,在店铺下部砌起了石坎,上面有打磨平整的石板,构成售货窗口。

(二)屯堡聚落院落建筑景观特色

屯堡院落是屯堡特色景观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屯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屯堡院落建筑形式具有江淮特色,区别于贵州地区民居建筑区,院落空间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地发展与演变。屯堡民居院落的组成样式也各色各样,其中,三合院和四合院是最常见的基本型院落,三合院由正房和两侧厢房构成,剩余的一侧用石墙垒砌围合,四合院院落轴线关系简洁不复杂,并在三合院基础上将垒砌围合石墙侧边改成房屋。

屯堡院落与众不同的特殊之处在于安门之法,院门不会设置在正轴线上,而是采用错位安门。错位安门方法有三种,一是顺着正轴线路平行错移;二是将门轴线偏转错位,偏转角通常是20-40度;三是将院门安在侧面厢房,侧面厢房一般为两层,一层设置院门,二层用于杂物、粮草堆积。错位安门的原因如下:一是依据生辰八字按风水相宅术选择朝向,通过调整院门来获取最好的风水;二是依据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院门经过向内偏转变化腾出巷道中的部分空地,以便于日常农事活动;三是出于管理防御,保证主人的隐蔽与安全;四是避免家中财气外泄、邪气内侵,乱了风水。

屯堡院落大多数为单进,但复合性院落也不少,复合院落院门与正房门也采用错位安门之法,院门设置在正轴线靠近巷道侧建筑的一层,或者设置在整个院落的侧边,在院门处通常会形成部分停留空间,使入口处与巷道形成一处停留空间。

(三)屯堡聚落建筑景观与自然的融合

屯堡建筑在融合自然环境上,首先是顺应自然,建筑布局注重凸显自然景观;其次是延伸自然,建筑布局与自然内部互相渗透;再次是随形自然,建筑布局与自然形态的相似性更加和谐。

屯堡建筑擅长因形顺势处理聚落空间布局铺展延伸。一方面受制于土地资源的匮乏,使得屯堡人善于利用多变起伏的山坡地形,在建筑布局上铺展延伸;另一方面屯堡建筑朝向在低纬度多山地区气候条件下要求并不严格,因此,建筑群体空间延展与自然地势空间展开高度和谐。同时,屯堡民居建筑大都因地制宜,选用石材材料,充分利用厚薄石料,石料的自然肌理、色彩机理与自然山石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山体融合,加上已经与这种结构固化在一起的农耕经济与屯堡文化,营造出独特的地域建筑景观现象。

三、屯堡聚落建筑装饰特点

(一)独出心裁的垂花门头

屯堡四合院建筑外院与内宅常常设置一道垂花门用来分隔,垂花门装饰精美而独特,雕刻内涵丰富繁多,形象华丽考究。屯堡垂花门从外观上来说,为精雕华丽的石木架构,门楼向外敞开,上部为木质垂花门头,有花窗、额枋、垂花柱等木构件,下部由大石层叠,门罩富有整体美感,刻有花草等动植物及几何图案,中间是木质大门,门上悬挂装饰品。独具一格的垂花门充分体现了屯堡聚落建筑以防御为主的特质。

(二)精雕细刻的木雕窗

屯堡民居建筑雕刻技能精巧,巧夺天工。常见木雕装饰有窗槛、裙板、额枋、窗扇、门簪等,尤以建筑正房为甚,风格古朴、装修精致、文化特色浓厚,民居建筑通常使用格扇门窗,棂花图案内容丰富、花色繁多。格扇木窗大都使用圆镜图案,与四周方格纹、人字格纹复合组成棂花图案,使木窗装饰更加层次分明。

(三)尊贵荣显的石地漏

屯堡人的石头加工技艺无与伦比,悦目实用的石地漏,是屯堡民居石雕技艺最为典型的代表。庭院天井通常由厚度一尺左右的石头拼成,中间刻八卦图,周围设有方孔钱形石地漏。在百年屯堡——本寨村,院内天井中呈圆形、椭圆形的石地漏雕刻出龙形、鱼形、蟾蜍形、蝶形等,象征着财富地位与荣耀,其造型栩栩如生、灵动逼真。从构图、刻画、刀法的运用上讲,乃石雕中之珍品,凸显出房屋主人曾经的繁华与尊荣。

四、结语

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汉族文化现象,在历史变迁中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又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其衣着服饰、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保持着其地域性文化特色,最终形成明朝江南汉族遗风屯堡聚落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碰撞和冲击日益深化,很多中国传统聚落文化由于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与管理逐步消亡,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文化损失。屯堡聚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及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下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汉族文化传统,在屯堡聚落建筑文化中,饱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同时,为我们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推广借鉴。

[1]沈逸菲.黔中安顺屯堡民居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耿虹的.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3]彭一刚.传统村镇环境设计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王海宁.传承与演化——贵州屯堡聚落研究[J].城市规划,2008(1).

[5]祝文明.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与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6]王蕾蕾,何颖娴.贵州安顺屯堡民居文化的形成[J].南方建筑,2006(12).

[7]李建军.学术视野下的屯堡文化研究[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6).

[8]郎维宏,黄榜泉.木石相合 精美独特——从垂花门、木雕窗和石地漏探屯堡民居的装饰艺术[J].建筑,2008(5):67-68.

[9]陈顺祥.贵州屯堡聚落社会及空间形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K928.5

A

彭璟(1990-),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屯堡院落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屯堡社会与乡村振兴暨贵州省屯堡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安顺学院召开
八一作品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正式成立
安顺屯堡地戏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