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第一号:“长兴样本”(上)

2017-01-24 14:14张国云
中国发展观察 2017年16期
关键词:长兴太湖美丽

张国云

天字第一号:“长兴样本”(上)

张国云

不久前,参加“中国作家‘两富·两美’看长兴”的采风活动,这一关乎着这些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牵挂的美丽乡村建设,今年终于列为我们作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长兴,我们见到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一企业考察调研的影像,他轻盈地跨上一辆刚下线的新能源电动车,在绿水青山的田野上,追逐着蓝天白云前行。据说,这次调研后的第十三天,习书记来到隔山相望的安吉县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今中国著名的“两山”战略……

在这里,笔者将每年中央一号文件,说成是“天字第一号”,绝无哗众取宠之意。因为这次采风前一周,我正好参与接待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来浙调研,这位长期从事“三农”研究的中国专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中央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人口城镇化问题上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后来习总书记在小岗村讲话提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把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放在大的历史进程中去,在这个问题上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什么是“历史耐心”?我久久回味着这四个字,直至这次到长兴采风,我才找到了答案: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农业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即便将来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我们国家还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如何把农村建设好,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新课题。也就是说,对于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两个方面不能偏颇,必须齐头并进!

既然历史把这一重任托付我们,我们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白天我们采风,晚上翻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结合文件上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提法,作家们再结合长兴经验,顿时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似的——

当今时代,中国的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一个新的城乡关系正在重构。毛泽东的革命时代,农村包围城市;邓小平的改革时代,农村启迪城市;习近平的发展时代,农村吸引城市。弯道超车,再造农业文明,直取生态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从这里出发。

令作家们惊叹不已的是,近年来长兴通过大刀阔斧的新农村建设,一个田园综合体的雏形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显现出来。为了我们每个作家都能自由采风,独立思考,百忙中的长兴县委书记周卫兵挤出时间,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到作家住所看望大家。到我房间时,我约请周书记谈谈美丽乡村建设,他十分高兴地告诉我:

“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念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硕果。浙江正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近年来,长兴与时俱进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新要求。全县上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奋力开拓,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县。”

为了给作家多调研多思考的机会,周书记没有给我们提要求,也没有给我们划定条条框框,他仅希望作家们能将一个真实的“长兴样本”告诉世人。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打造诗意栖居理想地的时代课题,一个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问题,正被长兴百姓渐渐解开中国“天字第一号”国家命题。不可否认,当下城市病的加剧,人们正欲“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打造新时代的桃花源,如何编织现代版的田园牧歌,如何构建“两富·两美”美丽中国的一方乐土?

长兴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处在号称“天堂”的苏州与杭州之间,位于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太湖西南岸,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东南望县”之美誉。

作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长兴至今还保留着他临世沐浴的圣井;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旷世之作《茶经》,长兴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而明代中叶,县令散文大家归有光、县丞小说家吴承恩曾经合力共治长兴。而马可波罗游历江南时,盛赞长兴是“居民温文尔雅,衣绫罗绸缎”。

这天,我们沿着318国道走进长兴,又将视线定格在“美丽公路”边那1430平方公里的长兴土地上,去洪桥镇感受到了“太湖风情”的婀娜多姿,去泗安镇领略到了“岕里人家”的万种风情,去水口乡体验到了“江南茶乡”的悠悠意蕴,去虹星桥镇见证了“农园新景”的生机勃勃……移步换景间,你会发现这些“美丽公路”边的幸福剪影——正插上腾飞的翅膀。

——也许最特色的,就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最美的。

近些年来,长兴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依托和挖掘不同村庄的资源禀赋和个性特色,实施特色化打造,彰显着“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风貌。

这里充分挖掘村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古民居、古村落、古栈道、古桥梁等历史遗迹,彰显文化特色,形成了一批文化特色型美丽乡村。如小浦镇方岩村的京剧艺术、煤山镇白岘村的《十番锣鼓》、三洲山村的红色文化、泗安镇上泗安村的徽商文化、长中村的红色山乡文化等各具特色。

这里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带动下,形成了一大批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如洪桥镇太湖村的特种水产、泗安镇白莲村的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水口乡顾渚村、小浦镇方一村的乡村旅游业,这些美丽乡村既形成了特有的产业品牌,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结合乡村旅游,丰富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和农事节庆活动”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

这里三面环山,一臂挡湖,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针对县域不同的地域特色,在山区半山区,打造山村自然型美丽乡村,如小浦镇潘礼南村、和平镇琛碛村;在平原斗区打造田园风光型美丽乡村,如林城镇北汤村、夹浦镇月明村;在城郊结合部打造健身休闲型美丽乡村,如龙山街道渚山村、川步村;在河网水乡地区打造水乡风情型美丽乡村,如洪桥镇古龙村、中道村。这些都有力促进了长兴美丽乡村各具特色、韵味十足,“锦绣长兴、美丽乡村”的品牌建设。

——也许最文化的,就是最有生命力的,也就是最美的。

近些年来,长兴按照“点精、线优、示范性强”的要求,结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程、村庄示范整治工程、美丽宜居示范工程,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带,因地制宜地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区域化发展”。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五条令人欢欣鼓舞的实验示范带:

“太湖风情”实验示范带。依托滨湖大道沿线湖光山色和水乡风情,统筹推进沿线特色产业、景观节点、基础设施、文化特色、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成水乡风情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村庄风貌独特的环太湖景观带。

“江南茶乡”实验示范带。依托茶文化、大唐贡茶院等沿线特色文化和旅游景点,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农家乐、休闲观光农庄的优势作用,打造成为山清水秀、茶香飘逸、宜居宜游的休闲旅游胜地。

“岕里人家”实验示范带。依托仙山湖湿地公园、扬子鳄生态保护区等古生态文化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结合花卉苗木产业和古朴的山间民居,打造成为体验生态特色和探究古老民俗的乡村旅游景区。

“农园新景”实验示范带。依托新318国道沿线的区域特色农业和规模设施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打造成为田园风光秀丽的现代农业景观长廊。

“希望田野”实验示范带。依托沿线两万多亩葡萄、蜜梨和水蜜桃等优质水果,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事节庆和休闲体验活动,打造成为品尝特色水果、体验田园生活的休闲乐园。

截至目前,长兴五条示范带已经基本建成,沿线现代农业、景观节点、特色文化、基础设施正呈现出崭新面貌,有力促进了长兴美丽乡村的“串点连线成片”聚集发展。

——也许最集约的,就是最低碳的,也就是最美的。

近些年来,长兴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大力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

这里开展了人口集中。按照全县中心村培育建设的总体规划,长兴所有行政村将建设成为92个中心村。到规划期末,随着中心村布局规划的实施到位,县域农村人口将全部向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实现城乡人口空间优化布局。

这里开展了产业集聚。对中心村的农业园区和家庭工业集聚点统一规划,优化农村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和家庭工业的集聚发展。同时还在中心村规划建设三产用房等,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这里开展了功能集成。按照农民新社区的要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心村,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让农村群众享受到社区化的公共服务。

这里开展了要素集约。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金融、社区警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水、电、气、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到中心村,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农村建设的用地大为节约,有利于农村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

长兴的这些做法,引起了我们作家的好奇,我们感到中国乡村的价值,正被重新认知。

我们不会忘记城市病令人向往乡村。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种“自然的自由制度”将人从封建社会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的经济人自由从事生产和交易,创造了物质极大丰富的城市文明。而大城市有活力,有娱乐、高工资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噪音充耳、房价高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紧张和孤独寂寞等社会、经济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使人们不胜其扰,不胜其烦。城市病的加剧,增强了人们对闲适和自然的向往。

我们不会忘记盛世乡愁呼唤回归乡村。因为生活在盛世当下的人们,有诸多愁绪要消解,尤其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拉大了“人”与“家”的距离。中国大地上正孕育着一场“寻根热潮”和“回家运动”。

我们不会忘记乡村旅游井喷转型已成潮流。因为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游客今天不光吃、住、行、看,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在旅途中汲取精神营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文化内涵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记得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又一次为我们深刻揭示了这种“天人合一”的生态关系。

习总书记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山、水、林、田、湖作为生态要素,与人存在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有序的“生命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生态要素受到破坏,人类都难以生存和发展。

这里的生命共同体,与“天字第一号”中的田园综合体的命题,不正是一脉相承吗,而这又正是长兴新农村建设的不息追求。田园综合体在这里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农村田园建设项目。具体就是通过“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产”(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与关联共生,实现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等复合功能。只有这样的田园综合体,才会进一步发挥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丰富休闲农业内涵、提升当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档次和水平。

——以旅游为先导,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多、现代交通通讯的发达、休闲时间的富余、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田园综合体就是顺应这股大潮应运而生。以乡村旅游业为先导,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匠心独运的开发。

在长兴我们听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句“忽闻海上有仙山”,从此,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向往那“……虚无缥缈间”。不过人间仙境还真有,就是长兴仙山湖。旅游公园由仙山和仙湖两个自然的山水组成,景区生态环境非常优越,植被、湿地、动物以及人文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链,是浙北生态保护最好的湿地,是鸟类的天堂。

仙山湖之美从名称就能看得出来,既有山又有水,外加一个仙字,更显灵气。仙山拔地而起,卓然挺立,又名“尖山”,远处望来似一座埃及“金字塔”, 也犹如日本富士山。山脚下有浙江人类历史的开启地——距今一百万年的古人类发源地,一条神秘的古河道和一个对应天象名称“金星”的沉没已久的古村落。仙湖位于仙山一侧,水域面积约为十平方公里。湖中有一长堤贯穿东西,将整座湖分为南、北两片,堤上柳枝婆娑,胜似西湖苏堤,碧水无染,清冽可人,水浅阔达,滩岸坦缓。湖的西对岸是一片逾三千亩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仙山湖脚下的浙江大学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占地面积三千亩,是一家集教育、科研、培训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

根据规划,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将建立水产田园乡村旅游区、禅文化养生休闲体验核心区、仙山禅境养心区、生态农业观光区等八大景点。未来的仙山湖旅游度假区,将成为一个集宗教礼佛、生态保护、湿地科普、观光旅游、休闲体育、乡村风情等于一体的长三角地区知名乃至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以产业为核心,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村一韵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在长兴我们得知,一个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应是包含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餐饮、酒店、仓储、保鲜、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产等行业构成的三产融合体和城乡复合体。农村仅仅依靠农业就能生存的时代已经结束,远走他乡和抛家别亲的进城务工牺牲太大,在本区域内多元发展,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中获取收益的模式更为可行。

没有一个比较高的生活水准,人心必背,没有产业支撑的田园综合体也只能是一副“空皮囊”。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应适当向田园综合体布局。长兴素有“中国蓄电池之都”的称号,铅蓄电池污染曾是无法回避的灰色标签。近年来,长兴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对全县蓄电池企业进行狂风暴雨般的洗礼,一个省级的长兴新能源小镇悄然而起,小镇规划总面积3.3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含关键零部件)、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长兴新能源特色小镇,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新能源产品集中示范区、新能源低碳生活体验区,最终打造成当地工业功能区升级版,实现工业冲百亿的目标。在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的同时,新能源小镇还将在产业融合、两化融合、产城融合上做文章,努力将新能源小镇打造成AAA级旅游景区,增添新能源小镇的魅力。如今长兴已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接下来长兴还立足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森林养生小镇”“太湖风情小镇”“茶文化休闲小镇”“江南布艺小镇”等特色小镇争创工作。

——以文化为灵魂,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家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在长兴我们发现,文化就是“人化”与“化人”的过程。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省行为,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缺乏文化内涵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

近年来,长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紧紧围绕“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建设目标,通过一二三产并举,功能与品位并重,精神与物质齐抓,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业一景一韵”的新格局。我们在长兴重点参观了渚山村文化礼堂,当地戏曲家来演唱过,艺术团表演过龙飞荷舞,书法家教村民写书法,民间文艺家为村妇传授剪纸技艺,茶艺师教村民学习茶艺。

像渚山村一样的文化礼堂,全县有八十多家,平均每个文化礼堂投入九十万元以上,配备基本的文娱设备,主动引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省曲杂总团等省市团队项目31个,形成了137个文化服务项目的菜单。长兴通过“文化点餐制”,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真正交给群众,共点选开展各类文化服务项目七百多个,吸引群众参与达36万余人次。这次,陪同我们采风的长兴县文联刘月琴主席,对文化礼堂工作情有独钟,当场就请求我及另两位作家为当地“七·一”党员活动日约稿,我们当然求之不得。事实上,文化礼堂除了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外,也承担着文化推广的重任。

——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在长兴我们感到,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而及时提供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又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一个地方就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乡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无法与外部更广阔的地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

长兴的二月梅花遍地香、三月桃花吐芬芳、四月茶园绿意浓、五月樱桃惹人醉……这一道美丽公路上的亮丽风景,已成为镌刻在长兴人心中的城市“金名片”,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我们见到这里的郑家村,远处群山环抱,近处溪流潺潺,脚下是各种有机蔬果,这是曾在网络风靡一时的“开心农场”带给我们的无限畅想。身在城市的你,是不是也一直憧憬着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每到周末可以去种种菜、摘摘果、尝尝自己亲手种的绿色蔬菜呢?现在只要你沿着318国道顺路搜寻,便不难发现长兴这一条美丽公路边,就有这么一个覆盖数十公里的现实版“开心农场”。龙从葡萄精品园、虹溪水果精品园、大唐农业综合园、蠡塘特种水产园……

这一路苗木鲜花,蜂拥蝶舞;一路水产珍禽,好不热闹;一路珍稀果蔬,飘香四溢……虹星桥,这个太湖西南岸的“鱼米之乡”,已勾勒出这条幸福公路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园新景”。当年范蠡带着西施泛舟太湖之时,正是见到这般花果飘香的赏心之境,才落户到这里,带着村民们一起种桑、养鱼。

——以体验为价值,一民一富、一庄一美、一乡一风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在长兴我们以为,田园综合体是生产、生活、生态及生命的综合体。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人们对“从哪里来”的哲学命题已经无从体悟,田园综合体通过把农业和乡村作为绿色发展的代表,让人们从中感知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并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分享生命的喜悦。

邂逅太湖的悠然春水,却在初夏的暖阳里,与丝丝茶香结下了难解之缘,那安静端然于岁月一隅的山水,却已成了我此生无尽的牵挂……“因秀生茶,因茶扬名”,我们来到水口乡,那底蕴深厚的顾渚茶文化可谓远近闻名,这其中的意蕴积淀自然与山清水秀的顾渚山紧密相连。“产自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今长兴)县顾渚山谷……”,这是陆羽在《茶经》中对顾渚山紫笋茶的记载。当年,就是这位对茶事颇有研究的陆老先生,将顾渚山紫笋茶推荐给了代宗皇帝李豫,于是便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顾渚贡茶院。

这位陆大“茶仙”也许当时并未想到,自己的一次力荐,对后人会有如此深远影响。许是因了那温润的小气候,依山临湖的皇家茶厂连年云雾缭绕,氤氲弥漫,在这山清水秀的太湖之滨孕育出了流芳千年的紫笋茶和自成一派的民宿文化。唐代时“水口草市”闻名天下,如今的水口民宿自是风头正劲。那复古的木制门窗,喜庆的大红灯笼,漂亮的复式小洋楼……总有一款是你中意的隐居生活。悠悠茶香里,一茶一江南,你何不穿越至千年前的那个初夏,在这优美繁华的江南小镇短褐藤履,独行山野,倦了,在翠竹青山间捧一卷书,品一壶茶……如此这番悠闲惬意,不正是那个宁静恬淡的“陆羽”时代吗?

——以乡村复兴再造为目标,一个灵感、一种信仰、一个认同、一种价值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在长兴我们建议,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农业和乡村的落后往往与国家和社会的落后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乡村年轻人大量流出的过程和老龄化的过程,放弃耕作的过程和农业衰退的过程,以及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田园综合体作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范式,应纳入各地城乡规划体系。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绵软的吴侬软语中,这是太湖里最动人的调调。我们来到小沉渎村和太湖村。长兴的美,美自太湖水,美自那蜿蜒于南太湖“眉梢”的滨湖公路,美自村在林中、房在园中的湖畔生活。你若信步湖岸,那一路蓝天白云、一路面朝湖水的别致村庄,定会与那烟波浩渺的太湖一道,在你眼里构成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风景画。此时你若举起相机随便框下一个景,那自带的文艺清新范儿一拍一个准。看,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景致里,那崭新的民房傍水而居,华丽丽的乡村大舞台热闹非凡……

一派“鱼米之乡”水鸭游弋、芦苇飞白的无限美景,如此诗意的乡村“情调”,这又成了长兴洪桥镇和图影度假区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实在是有太多让人留恋的湖光山色了,那小沉渎村和太湖村就是这其中的美丽缩影,它们像极了这太湖之畔的美丽“公园”,如今,不仅有了农家乐、青年旅舍和各种文艺工作室,也迎来了骑行侠、背包客和文青们的纷纷驻足。你不妨选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到这面朝太湖的美丽“公园”里去领略风光旖旎的湖光山色,去看看绵延小沉渎村世代的村中“三宝”,去听听名噪一时的“滩簧戏”,去赶赶热闹非常的“太湖开捕季”,去尝尝肥美的太湖大闸蟹,去探探太湖村古色古香的明清老宅,去逛逛太湖会的微电影创作影视基地……只要你愿意,热烈奔放的美丽渔村,定会向你诉说这太湖之畔的别样风情!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

猜你喜欢
长兴太湖美丽
以长兴百叶龙文化为例谈非遗的视频化传播策略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长兴古银杏长廊之旅
太湖三白
长兴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