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制度建设是根本

2017-01-24 12:07韩毓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系制度建设

韩毓海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一、最重要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是继往开来的大会,更是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大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办成了长期以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谓是英雄造时势。这样的历史大势,形成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基础,全国人民的自信和信心空前高涨。

十九大形成的新的领导集体,是一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体现、恢复了“共产党人是来办事的,不是来当官的”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新的领导集体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首脑部,打破了官僚主义、科层制,坚持因人设事而不是因人设位,使党的领导层核心更加突出,力量更加集中,夺取伟大胜利的把握更大了。

十九大报告既是习近平同志思想的结晶,也是全党思想的结晶。其中,党的建设以不忘初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矛盾与伟大斗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个命题,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一届一次人大上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四个现代化”宏图的雏形开始确立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发展了这个命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把总书记的论断称为第五个现代化,也是最重要的现代化。

这一论断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笔者就此谈一点学习体会。

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我们会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1992年算起三十年,就是2022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完善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决胜小康社会建设之后,要向历史提交的重要答卷。

第二,我们要实现总目标,就必须从历史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去研究人类制度的发展,深入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这也是总书记在全国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任务。所以,我们的工作应该围绕着这个总目标,聚焦总任务。

所谓宽阔的世界视野,西方现代主要有三种治理模式:英美、法、苏俄。改革开放以来,对我们学术界影响最大的就是英美的模式。

所谓深厚的历史眼光,就是一定要认真研究中国,立足中国大地。中国有着自身漫长的制度建设的传统,中国传统制度的核心是礼制,法是礼制的一部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里的致福轩,曾是前清的军机处,墙上有一段话,大意是说,经国序民,莫重于礼。礼制,一是讲天下秩序的结构平衡,二是讲治理的基础在于启发人民的觉悟,即同心同德。故头一句可以概括为“大道之行”,后一句可以概括为“天下为公”。而根据这样的治理体系,去选拔有治理能力的人才,就叫“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西汉以降,中国就是按照这样一套治理体系来治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的。到了宋代,中国的治理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礼制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宋代儒家思想大致有三个流派:一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或“新法派”。王安石认为,后代对礼制的理解脱离了制度思考和制度设计,经学成为与治国理政无关的纯粹学问,所以,改革治理体系的关键,在于改革学术和教育体系,恢复《五经》中治国理政的内容,使治理之道在于学。他也改革了学校制度,以学校制度的改革,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二是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或者道学派,格外强调对治理者进行道德约束,使先天的道德即所谓“道”与“性”成为士大夫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朱熹把士大夫作为治理的主体,同时,鉴于唐代之后门阀士族已经崩溃的事实,重视宗族制度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把宗族作为治理的基础,使得礼由“天子之礼”变成乡规民约和宗教家礼,朱子学在明代成为中国和东亚的官学,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极大的,其后果也是复杂的。三是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对于前两派都有继承,即一方面是恢复儒家治国理政的传统,一方面则把治理的基础放在基层。上述思想,对于王阳明、王夫之、康有为、魏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思想体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优秀的成分。

辛亥革命以来,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治理的优秀成分,这突出地表现在:把启发人民觉悟、使人民同心同德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础,这就是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和不忘初心。同时,把天下秩序的结构运动,努力转化为现代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这就是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成新中国并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党,大国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制度。我们对我们的制度必须有充分的自信。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前,费正清曾经向美国人民阐释新中国的制度,他说中国革命建立的不仅是一个新国家,而且也形成了新的礼乐共同体、新的礼乐政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提供的是天下观、宇宙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个制度的基础,则是启发人类广泛觉悟和同心同德。这当然就是我们说的“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制度建设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正像费正清也看到的那样,在中国文明中,法是礼制的一部分,法也是政治的一部分。离开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离开了人民普遍觉悟,离开了人民赞成不赞成,法制建设就没有基础,也不可能成功。

当前制度建设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应该在学术上深入研究中国制度的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同时避免对西方制度和法制做出片面理解。例如:应该注意法德制度与英美制度的区别,避免以英美制度、海洋法系作为西方制度的唯一圭臬。康德、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都尖锐地批评说:英美法系将权利等于所有权,而且所有权是排他性的。这样的法系,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在研究西方经验时,还是要多读一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样的经典,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推进我们的制度建设。

第四,我们要密切关注司法改革的实践。例如,与大陆法系不同,英美法系在审判过程当中不是以法律为核心,而是以当事人和律师为核心,以保护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这容易导致严重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依法治国的问题,而学术界把落实依法治国的工作主要落实在加强《民法》即市民社会法的建设之上,这是必要的。但有人认为中国自古就无民法,中国发展建设的核心就是建立“资产阶级法权”,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历史上的法治传统,也忽视了中国革命在法治建设方面进行的许多重要探索与成就。

第五,御史台制度是秦以降历朝历代都坚持的制度,我们建立现代监察制度,就是对中国治理体系的批判继承。这是中国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至于在新时代如何继承创新,皆需实践探索。

第六,财政税收,乃治理体系之基础、治理能力之源泉,历代改革,财政税收皆为重点。今天,农业税已经废除,这是数千年未有之大事,中国的市民社会正在形成中,而如何理顺植根于市民社会的财政税收体系,如何变间接税收为直接税收,如何处理好国家财政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金融体系,改变金融发债国家财政担保的局面,如何建立中央地方权责清晰的财政金融制度,这都是推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七,关于文化自信,这牵涉到如何去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公共空间的问题。

必须清醒认识到,中产阶级社会或者市民社会是存在着深刻矛盾的。黑格尔多年前就曾指出,当市民社会对财富和权力的想象与追求,不能转化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体的普遍精神追求的时候,就会表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物质追求与民族精神之间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矛盾。他说,有矛盾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市民社会那种切实可靠却特殊、肤浅的物质追求,向着具有普遍性的民族精神的锻造前进。

在当代世界,最深刻地批判了作为市民社会传声筒的媒体的思想家是哈贝马斯,通过这种批判,他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思想。他说: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种事务可以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它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种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这时,他们既不是作为所谓商业人士来处理私人行为,也不是简单地作为群体接受官僚国家法律规章的制约。他们是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作为公民群体来行动。因此,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并自由地表达意见。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的规模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交往就需要一定的传播和互相影响的手段,今天的报纸和期刊、传媒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到国家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去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领域、公共空间。这牵涉到我们党如何去有效地掌握思想文化领导权问题。

三、结语:迎接新时代

我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制度建设是根本问题。古往今来,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关键就在于制度合法性的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等收入陷阱,也包括颜色革命陷阱。习近平同志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深刻提出并且以广阔的视野阐释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深刻教育了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这些重要论断在十九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雄伟气魄,在关键时刻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国家避免了前苏联那样的悲剧,毫不夸张地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推进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然,在制度建设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离我们伟大而丰富的实践的要求,离人民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应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系制度建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某些单位的制度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