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邦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 倪邦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
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为什么要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三个基本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使命性要求。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系列性举措。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的独特优势。办好我国的大学,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使命性要求 改革创新 党的领导 习近平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指明了我国高校的历史方位、职责使命和发展方向,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为谁办、如何办和怎样办好的方向性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使命性要求,完善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系列性举措,以及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来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发展方向同样决定高校建设成败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经验,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地体现在为什么要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三个基本方面。
(一)更好更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价值传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国际交流的重要使命。“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1]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2]知识的增长和培育,必须依靠教育。发展教育是中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必然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切不可忽视。“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3]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能力不断提升,对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是,这些成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巨任务的远大目标相比、与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对创新的需要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具决定性的时代背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的重大历史使命。“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加快发展,才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正在成为焦点的人才培养与争夺的发展态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5]“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6]。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0%。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0%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实现,必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7]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纵观国内外高校,人才的培养必然需要价值观的导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发展的必备因素,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师生思想水平和素质能力的提升是高校发展的重要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高校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多角度思维、多领域合作、多层次融合。这不仅是对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和践行。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在深刻总结全世界高等教育规律基础上的一种赶超战略。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办学规律,例如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发掘学生的潜能等。但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的路径和规则,并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更不应成为我国高校必然奉为圭臬的办学指针。纵观所有成功的高校建设经验,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出本国、本民族、本地和本高校的独特属性。“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8]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必然为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是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伟大实践和伟大成果凝聚的中国智慧,为世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肯定了北大争取到2018年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其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而是要办成“第一个北大”。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
与西方大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征、内涵和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以及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的重任。“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9]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以“四个坚持不懈”为行动纲领。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高校党组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哲学等思想理论教育,是所有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应该理直气壮和坚持不懈地抓好。”[10]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1]三是要坚持不懈地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四是要坚持不懈地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让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成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环境。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显性和隐形教育相结合、需要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为依托。“四个坚持不懈”的行动纲领不但明确了我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时划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同西方高校的根本区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及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记为谁培养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3]“四个服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及其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人才,要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全球意识,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要坚定立场、明辨方向、确认路径。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201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应该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各种社会思想都会去影响青年,都会去‘争夺’青年。”[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对于人才培养要有紧迫意识,对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青年要有强烈的抢占制高点的自觉,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以解决制约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着力推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就要放眼全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打造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国际视野、达到国际水准的高校师资队伍。
(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记培养什么样的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和根本目标。总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5]。“高校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核心任务,为建设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16]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就是要把一代又一代青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价值观巩固深化的重要时期,他们既可以了解到超越个人利益的、涉及更多政治和文化群体的社会问题,又可以了解到各种理论、观点和意见及其体现的社会多样性,还能提升或改变自己的道德推理能力和价值观念。可以说,高校青年依然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17]因此,要坚持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切实把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一流人才的标准。当代大学生“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18]。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有效的促进手段和工作载体。
(三)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牢记如何培养人
如何培养青年人才,涉及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9]“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20]
首先,人才培养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1]的关系,让大学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从实际情况看,“数十万大学生走进农村,热情服务,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22]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推动青年大学生形成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奉献意识,夯实在基层火热的实践中奉献青春的行为基础。“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3]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24]。“群众立场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领导干部站稳群众立场,要注意换位思考,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25]围绕学生,就是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各种制度设计、具体工作安排等,都要以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关照学生,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困难和困惑,帮助、鼓励学生解决困难,化解困惑。服务学生,就是要为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多种路径,提供丰富资源,既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共性需求和期待,又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期待,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和有效性。
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手段推进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6]这就要求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在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三大规律”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思想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协同效应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教育观念滞后、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僵化单调、教学效率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平行分离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把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深入发掘各种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潜力,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协同合作,同构共建,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7]当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还不健全。这就要求我国应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在各个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同时要重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三)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和实践育人
立德树人,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滋养。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高校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建立起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不仅在于大学排名的提升,更多的是追求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所肩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这就要求高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和有关组织要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活动,用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凝聚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关注和思考,积极响应党团组织的工作号召和思想动员。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感受到健康思想和优秀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立德树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组织领导上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全面,在层次和水平上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也还存在社会实践学生参与面不够、实践育人有效性不够、实践活动社会效益不够、社会实践组织力度不够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十余次与青年座谈、给青年群体回信,从方法、目的、要求等不同侧面论述了青年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成才、怎样在实践中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高校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行动等活动,都展现了学生的风貌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努力提升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高校各类阵地的建设管理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新媒体崛起所带来的信息交互和裂变,一方面使他们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利益诉求通道更加宽广;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价值虚无和割裂传统的危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挑战性,也更加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28]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特点,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针对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和接受习惯等实际特点,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力,唱响网络媒体的主旋律。
(五)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师资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教师要传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前提在于自己首先要明道和信道。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习惯于传统思维与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此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强化工作职能、深化教育内容、加强制度化与规范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建立健全以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为主、其他部门和教职工为辅的齐抓共管机制,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力。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形成对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仰,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灵魂,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29]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30]
(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任何高校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意识形态的指导而单独存在。高校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前沿阵地、敏感部门、重要地带。“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1]是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成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就是要通过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始终引领高校意识形态的走向,防止西方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广大高校师生的侵蚀。为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2012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从政治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32]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这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贯彻落实的首要体现。“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高校领导要善于做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要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首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34]其次,必须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3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思想基础。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高校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前提。最后,必须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方面要求高校领导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的根本途径。”[36]另一方面要求高校领导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以此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结合。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开放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师生思想多元、价值观多样,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汇交锋频繁,亟待高校领导以强大的意识形态引领能力来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二)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进高校治理体系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具体体现。“党委是起领导核心作用的,各方面都应该自觉向党委报告重大工作和重大情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37]如果没有在“党委领导下”这一前提,“校长负责制”就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重点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上积极拓展思路,全面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从严治党,建设强有力的高校党组织。必须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要合理确定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工作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集体决定,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三)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是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与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凝聚和团结青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作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把党组织建在教学团队中、建在科研团队中、建在学生社团中、建在互联网上,使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要始终围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目标,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1][4][6][8][9][11][12][17][18][20][28][3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7、35-36、50、174、52、172、191、166、172、50、155、153页。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载《学习时报》,2012年9月10日。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7页。
[5][7][13][16][19][21][24][2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10][14][15][25][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89、689、689、187-188、1020页。
[22]《习近平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 对全国大学生村官提出殷切期望》,载《人民日报》,2014年2月14日。
[23]《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 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载《人民日报》,2014年5月4日。
[2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29]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
[30][34][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66、132、772页。
[3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3页。
[35]《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3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责任编辑:王俊华)
2017-02-20
倪邦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