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担负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民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事关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在推动民族高校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民族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信息传播生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给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严峻考验。客观清醒地审视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找到制约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探索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立体化创新路径,是新时期民族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新媒体已成为民族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正改变着新时期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新媒体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为新时期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开放性、交互性显著特征,“新媒体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的特点,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海量信息”[1],深刻改变着高校师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这也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有助于党建工作的传播和互动。民族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提供新媒体平台充分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多方联动开展党建工作,运用网络收集和整理党建知识与案例,并综合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生动传播,促进信息交流平台的创新发展,为各族师生传播先进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占领校园思想舆论主流阵地。同时,可以通过新媒体党建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多样化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师生党员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特点明显,师生党员对信息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明显增强。新媒体资源丰富能够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者提供大量新知识和现实材料,能够很快搜集和整理到典型范例,并将其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去,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为加强民族高校师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法创新提供了现实技术条件。
受到传统媒体本身缺陷的制约,以往高校党建工作中师生党员交流效果不明显。新媒体由于受众广泛,深受师生喜爱,使得高校党建工作信息高效交流成为可能,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交流空间也得到了极大拓展。师生党员也可以通过党组织的论坛或者公众微信等了解学校党组织的最新动态,高校党建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师生党员平等交流,及时有效了解师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密切关注师生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根据掌握的新情况新信息不断修改完善党建工作具体途径,使党建工作得到师生党员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从而提高党建工作的水平。
新媒体背景下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的激烈竞争较量,使得民族高校师生党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受到巨大冲击,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现实困境。
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麦克风,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极大地改变着传播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但是,这种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也容易造成信息传播的混乱和无序。很可能因为缺乏对常识性和真实性判断,以致于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滥,给民族高校师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特别是一些涉及民族、宗教问题的信息很容易引起学校师生的高度关注,由于少数大学生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不足,较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影响,甚至被错误信息蛊惑,产生一些危害学校和谐稳定的行为。新媒体负面影响的存在,消弱了传统党建工作的效果,加大了新时期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
面对当前民族高校面临的复杂社会生态环境,方法创新是推进新时期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部分高校党建工作者对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能力上存在欠缺,能完全胜任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党建网站建设存在形式主义,内容更新慢,版式设计缺乏新颖性,互动性差,网站重点信息和品牌概念淡薄,未能很好相应师生党员的普遍关注。对微博、微信之类的新媒体交流形式中,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治的学习交流热情不高,更多关心的是一些负面信息。大学生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大学生思想的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因此,如何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引导民族高校师生广泛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仍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难题。
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树立“大党建”理念,积极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有效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实现多媒介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形成推动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强大整合力。但是,当前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普遍存在资源载体综合利用意识不强,缺乏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客观把握,未能很自然完成不同媒介资源的优势整合,从而影响当前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校、院、班三级之间的联动性不强,特别是学生党组织建设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党校培训、团校培训途径和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不断丰富学校党建工作的资源载体。
新媒体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生态环境,客观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对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分析探求能够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立体化创新路径,是新时期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深入推进的科学选择。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主客体、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载体也被大大拓展,形成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短信、博客、微信等传播方式紧密结合。“民族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2],将民族高校师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从现实生活的课堂教育延伸至虚拟网络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环境成为大学师生所面对的最受人关注的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平台。“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建设好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3]。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和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网站、论坛的作用,建立相关新媒体平台,满足学生的网络交流和学习需要。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各种社会思潮传播更加复杂多元,校园舆论环境日益复杂。因此,党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的使用,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开展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注重开发新媒体软件,过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充分利用手机的传播功能拓展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QQ、飞信、微信等网络及时交流工具,在把握和了解师生党员思想动态中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应该建立开放型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都应该主动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去面对新媒体,不断提高自身使用新媒体的水平,自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关键在于必须改变原来封闭单一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与师生党员平等交流对话机制,认真倾听师生的心声和合理诉求,给予师生适当的独立思考空间,培养自我思考、自我管理能力,在自我提升中体悟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在开放型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注重提高个人媒介使用水平以及媒介素养,要主动关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型传播方式,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以及接受偏好,从而选择整合适当新媒体资源来有效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党建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把握和掌控能力,注重个人新媒体水平,提高个人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运用手机、网络、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使用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中决不能简单否定传统媒体和教学方法的作用,要树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化组合的理念,根据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象选择合适的新媒体载体。
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必须要建立新媒体的防控导体系,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基本保障。首先,党建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工具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深度注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健全信息审批制度,防止不法分子借助于新媒体散播非法言论,确保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有序。特别是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融入社会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日常教育,防止大学生利用新媒体传播和散布不良信息。同时,不断提升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文明修养,让师生养成良好的网上自律意识。高校各部门相互协调,建立党建工作分工合作机制,建立良好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技术丰富并拓展了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手段。因此,高校党建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尊重学生需求,打造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党建工作新媒体精品。一方面要强化精品意识和规划意识,通过微信、博客等新媒体沟通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及时直观更加富有生动性、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师生在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产品中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充分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文化产品,提高高校新媒体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使网络文化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1]李明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4).
[2]陈宪章.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3]张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