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峰 商丽萍
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
—— 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党建调查
◎冯志峰 商丽萍
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更好促进互联网企业发展,必须创新互联网企业党建模式。实践表明,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应坚守原则、锻造队伍、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搭建平台,才能积极引领互联网企业员工同心同向思进取、群策群力促发展,在稳“故”纳“新”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互联网;企业党建;实践创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企业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影响日益加深,业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规范互联网企业自身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把握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形成以“一元主导、多元互补、资源共享、合力共建”为特征的互联网企业党建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企业协调稳定发展。
信息网络的发展所形成的网络虚拟社会既为党建工作带来新的契机,也使传统党建工作面临挑战。
(一)互联网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互联网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流动党员的管理一直是困扰党的基层组织的大难题。流动党员因其不固定的工作地点、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不断变化的联系方式给组织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也严重影响了流动党员本身接受党的教育、参加党的生活。互联网内在的跨越时空开放交流的特点,使“网上党支部”等载体更好地服务流动党员的需求,既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互联网成为党建的宣传阵地,扩大了党的方针政策知晓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了党建网站,这是党建工作新的宣传平台。通过网上党校,“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与管理”,[1]创新了党建教育新手段,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推进学习形式、推行党务公开渐成趋势。
互联网拓宽了党员与党员之间、领导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原来只有基层的管理者才能接触到群众、了解群众,上层领导者很难有机会直接面对群众,只有依靠组织系统传达的信息进行判断决策,这种方式不但费时费力更有可能依据不可靠信息导致错误判断和决策。互联网拉近了领导和群众的距离,使群众的呼声更容易让领导听到,党员之间依靠互联网互相学习,讨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可以集众智、解难题。
互联网给党员干部带上紧箍咒,让人民更好地监督权力。权力监督的最好办法是透明公开,而这正是互联网的独特优点。面对互联网党务公开,各级领导干部时刻怀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规范自己的权力运行,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从而达到净化政治生态的效果。
(二)互联网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的多元性对企业党建话语权带来挑战。在互联网中,“互联网是一个主体多元、思想多元、行为多元的空间”,[2]网络大众表达往往缺乏政治性、原则性,尤其是有些西方国家利用在互联网上的优势,不断地向社会主义国家输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兜售“和平演变”的内容,企图动摇、瓦解网民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基础。这就使互联网企业为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互联网组织的松散性对企业党组织带来挑战。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的组织基础,但由于互联网突破了地域、时空限制,传统的将“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共建、流动党组织以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组织覆盖方式,在互联网行业和企业难以奏效,这就给“党员活动到哪里,党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带来难题。
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对企业党员干部能力带来挑战。面对蓬勃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本领危机”,有的不懂网,不学网,不用网;有些领导干部对一些互联网信息动辄采取“躲、堵、压”的做法,甚至对发帖者进行追踪报复;还有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互联网不过是群众娱乐消遣的工具等等,不会处置互联网带来的问题,以致有时贻误战机。
互联网平台的互动性对企业党建网站功能带来挑战。在实际运行中,党建网站由于技术老化、更新缓慢、内容陈旧、反馈迟缓,缺乏新颖性,不能满足网民的需求,导致网站点击率较低,网站功能缺失。例如,有些网站的“党员活动中心”等民意收集在线平台处于“休眠”状态,失去“发声”功能。
互联网管理的滞后性对企业党建法规建设带来挑战。互联网是新生事物,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尚不规范。现有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如,对知情权与隐私权、党务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的保护还需提出有效对策。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杭州滨江高新区工作中针对互联网企业集聚的现状,积极探索规律,促进“党建+”的思维与“服务、共享、开放、平等、众筹、创意”等元素相结合,整合资源做好服务文章,实现了“党组织需求最大化”和“党员作用发挥最大化”的同频共振效应。
(一)以“党建+”的思维增强“主线化”定位
注重在思想上培育“党建+”的意识,在工作中认识“党建+”的作用,在行为上落实“党建+”的任务,从而实现企业党建工作“高附加值”。
1.突出“党建+”的主题思想。分别从党建工作服务于“年轻人喜欢”、“党组织需求”、“企业主支持”、“企业人才孵化”出发,开展“青春党建”、“智慧党建”、“文化党建”、“人才党建”等四大党建活动,明确党建工作在青年组织、企业发展、和谐文化、人才建设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党建在这些工作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
2.强化党务工作者的主业意识。将企业党建作为街道、机关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内容,定期开展抓企业党建工作述职活动,强化领导干部抓好企业党建的主业意识;以每季例会、典型示范、实地观摩、案例教学等方式,与企业党务工作者共同探讨新情况、新问题,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以会议发言、组工信息、报刊刊载等形式推广企业党组织好经验好做法,从而有效提高党务工作者履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3.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区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中长期工作规划,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指导企业党组织开展好各项工作;建立机关结对、联系走访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企业组织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抓一件成一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服务”的意识推动“核心化”回归
服务是市场经济的决定因素,在企业党建中,只从传统的党建行为模式,转到尊重企业发展的“以企为主”的党建服务模式,才能确保互联网企业党组织“两个作用”的发挥。
服务于企业员工,提升生产力。始终发挥党组织作为企业和群众的纽带作用,动员广大党员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决策提供保障。以“一个党员一面旗”为主题,通过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带领职工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党员先进意识。
服务于企业文化,提升凝聚力。以“组织稳定人心、队伍帮促人心、帮扶温暖人心、教育引领人心、活动凝聚人心、阵地调适人心”等“六心”举措,努力深化“活力和谐、合作共赢”的“和凝为一、融合发展”“和合共同体”建设,促进党组织和企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深度交融,凝聚了企业发展力量,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服务于企业发展,提升竞争力。推广企业党委书记列席董事会、重大决策及管理考核征求党委意见等制度,保证了企业党委在企业重大决策和日常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主动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之间的联系沟通,帮助企业协调行政审批、政策申报以及员工住宿、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困难,形成有困难找党组织的良好氛围。
(三)以“共享”的理念构建“区域化”格局
按照“共享”的理念,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通过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打破单位与单位间的藩篱,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园区党委以及阿里巴巴、吉利、华三、中控等44家“党建强、发展强”企业党组织,建立52个区域性党组织,以区域性党组织的协调整合打破区域内单位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工作共推。
打造区域化活动中心。从积极开展党的建设工作出发,以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社企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等形式,在全区确定30多个区域性活动中心,通过集中财力、完善功能,使活动中心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开展区域化活动。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实际,由区域化党组织定期组织区域内各类专业人员,以双向选择的形式组建医疗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助学支教、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有效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四)以“众筹”的方式形成“多元化”保障
根据企业组织的实际,创新党建工作保障方式,通过“众筹”的方式,形成以财政、企业家、市场、党员各方支持、多方筹措的保障体系。
有人干事。按照相关规定,公开招聘专职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下派到各区域企业工委,担负企业党建日常工作。推动有条件企业党组织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目前如吉利集团、中南建设集团、萧宏集团、东冠集团等1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配备了专职书记或副书记;阿里巴巴、中控集团、五洲管理、大华股份、正泰太阳能等20多家企业配备了专职党务工作者;同时,采取“一人一企、一人多企、多人一企和双向选择”等有效方式,先后选派5批共123名政治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精通生产经营的中层以上干部,到企业党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有钱做事。加大对企业党建工作经费的保障,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按照党委2万元、党总支1万元、党支部3000元的标准,由市、区财政共同保障;党员活动经费由区级财政按照每名党员每年60元的标准,下拨到各企业党组织,上缴到区企业党工委的党费全部返还;在组织活动时,以市场化的手段寻求有需要的企业和组织给予支持和赞助,从而有效保障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
有阵地议事。积极开展“红色家园”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吉利、中控、中南集团、五洲管理、聚光科技、浙大网新、恒生电子、元光德电子等企业先后推出“红色引擎、红色中控、红色桩基、红色领航、红色传感、红色互联、红色家园、红色指数、红色光带”等融党建与企业文化于一体的“双强”品牌、“红色系列”工程,示范带动全区200多家企业党组织对“党建文化阵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合和提升,大大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信息化”建设
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进企业党组织党务公开。
构建智慧平台。以推进建设“智慧e谷”为契机,构建起包括信息推送、网上办事、组织生活、党员管理、互动交流为一体的开放式“智慧党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和工作体系。以东部软件园、海创基地等8个园区(基地)党委为单元,构建完善“智慧党建”区域性管理服务平台,加强“1+X”园区党建、发展服务综合体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实现“发展服务‘零距离’”、“党群办事不出园”。
实现智慧管理。以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党组织QQ群等,建立完善网络e支部,丰富党建活动内容、创新党建活动形式、拓展党建活动渠道,并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任务分解、量化考核等各项制度,使党建工作更有效地覆盖和深入到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
开展智慧互动。建立覆盖全区微信群、微博、QQ群。不断加强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引导与建设,“利用互联网直播创新创优大赛、开展在线访谈等,推动党建工作由封闭向开放发展”。[3]
(六)以“平等”的态度实现“同等化”管理
应对流动党员数量增多的趋势,开展组织找党员活动,实行同等化管理,使他们与在册党员一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组织找”让流动党员“回家”。各企业党组织通过“组织上门找、老乡联系找、告示全国找”等有效形式,全面准确登记各互联网企业中流动党员信息,精准比对、认真核对流动党员身份,进行分类统计。把在企业工作口的党员纳入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对于无明确单位的流动党员则通过以单独组建或区域联建的方式成立42个流动人员党(总)支部,实现组织全覆盖。
以“严管理”让失联党员“守家”。规定“1名流动党员结对不少于20名流动人口”,落实“十必报”和每月例会制度,鼓励他们在行业协会、同乡会等社会组织中担任职务、发挥作用。建立流动党员参加社区服务和组织生活动情况建立台账,进行量化积分和量化管理及积分考核,确保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优服务”让流动党员“恋家”。搭建QQ、微信、微博、网站等网上服务阵地加强沟通联系,推出教育培训、法律维权、帮扶救助等10项基础服务,满足流动党员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需求;推行“专人受理”、“专人跟进”、“限时反馈”的“驿站式”服务,提升流动党员所求问题办结率和服务满意度;吸纳流动党员骨干进入街道流动人员党委班子,给予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待遇,使他们能够有一定的工作保障。积极推行由社区流动人员党组织副书记同时担任流动人口兼职协管员的办法,使之享受适当经济待遇,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党组织”这个家的温暖。
(七)以“创新”的意识拓展“显性化”活动
互联网企业的职工主要是“80后”、“90后”等青年群体。为此,党建工作必须优化组织设置,以年轻“显性化”等活动来回应他们的需求。
设计“自主+个性”的组织形式。根据企业党建工作的需要,结合党员岗位特点和自身爱好需求,量身定做“个性化自主组合”党支部和党小组,以“众筹”方式在党员间自发开展党组织活动,引起了党员的广泛关注,为创新、创意开展组织生活打下基础。
开展“组织+党员”的“双领”活动。以“组织领项目、党员领任务”的手段,由区企业工委在年初列出“四大党建”内容,让企业党组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领活动项目,动员党员领任务,并发动区域范围内企业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党组织具体承办和策划,使活动更能结合企业实际,符合党员需求,受到企业和党员的欢迎。“双领”活动使党建工作“项目化”推进、“具体化”落实。
搭建“责任+分享”的党群工作平台。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等,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组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青春助迁”等志愿服务队,有效服务中心;牵头举办篮球、足球联赛、文艺汇演、青年思想交流等活动,培育团队精神,分享成长经验;依托最美广场、微笑亭、光荣墙等阵地,长期开展“雷锋就在身边”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使党员履行社会责任、展现模范作用,树党建品牌。
这些实践探索活动,内容丰富、方法管用,激发了党员活力、增强了党组织向心力、提升了企业发展力,保障了互联网党建企业党员民主权利和企业合法权益,党组织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建工作需求在基层,动力在基层,实践在基层。作为一项实践创新性工作,互联网企业党建必须更好地引导年轻人爱党、爱国、爱岗,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才能抓住年轻人的核心诉求,稳“故”纳“新”,切实做到“党建在企业文化中、党建在实际工作中、党建在群众活动中”,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一)坚守互联网企业党建根本原则,引领互联网党建企业发展方向
习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5]为此,“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6]为在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党领导一切”的根本要求,“互联网+党建”就必须坚持“政治家办网”的坚定信念,把党建工作和企业的中心任务挂钩,将党建工作融于业务发展,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大力帮助互联网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支持互联强企业员工创业致富,引领互联网企业在坚持正确的方向上走创新驱动之路,在提质增效中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锻造互联网企业党建骨干队伍,激活互联网党建企业内在活力
强化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培养一支优秀的党建骨干队伍,以组织部门牵头,发挥宣传、经信、商务、科技等部门的资源力量,在尽可能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组建互联网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统筹工作,形成联合作战能力。坚持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出发,以优秀党员为核心形成先锋团队,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硬、理论宣传过硬的党建人才队伍,让每个党建小组凝聚成为一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互联网党建工作队伍,引导舆论,反映民意、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完善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机制,规范互联网党建企业运行轨道
立足于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扣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地方实际,认真贯彻“寓管理于服务”的思路,不断完善互联网党建工作机制。在坚持“三课一会”制度的同时,互联网企业党建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召开组织生活会,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贯穿到党员日常工作生活中,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党组织活动,积极促进“党支部工作上网、党员集结在线”,努力实现党组织活动从“点对点”到“点对面”的转变。结合互联网企业特征,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以大带小、行业互动”的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注重抓好规模大、影响大、潜力大的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以此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和辐射功能,促进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由“属地松散型”向“行业紧凑型”运行机制的转变,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开展以“我积极、我主动、我负责、我执行”为主题的党组织专题活动,让互联网企业党建平台界面亲切、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凝聚人心,坚持发展红色网络阵地,耐心教育劝导纠正灰色网络取向,依法依规取缔黑色网络渠道,净化互联网空间。
(四)探索互联网企业党建有效方法,助推互联网党建企业发展壮大
鉴于互联网党建企业员工年纪轻、学历高、活力强的特点,党建工作应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业务”的基本原则,融合到互联网企业业务工作中,走出“为党建而党建”的小圈子,契合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目标”,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使企业能够忠于党的领导、担当社会责任、弘扬主流价值,凝聚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有效破解互联网企业党建文化融入难、服务发展难、凝聚人心难一系列问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品牌,让党建工作为企业所需要、为企业员工所认可、为党员所拥护,实现党组织、企业主和员工“三赢”良好局面。
(五)创建互联网企业党建新型载体,鼓励互联网企业员工建功立业
互联网企业党建要成为企业员工内心认同的“娘家人”,必须坚持人性化服务,推动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单项向互动发展。把互联网企业“党员岗位职责”、“公司使命”、“国家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实体+虚拟”的活动场所,创建互联网企业“网络党校”“党员活动基地”等新型学习平台、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畅通舆情传输渠道,及时解决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的困难,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党组织和网民党员舆论引导、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合法性。
[1]李跃忠,冉小兵:《现代国企基层党支部建设探索》,《改革与开放》2014年第7期。
[2]浙江省委“两新”工委课题组:《互联网企业党建面临哪些挑战》,《组织人事报》2016年11月10日。
[3]邓顺国:《积极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人民日报》2007年3月19日。
[4][5]《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6]习近平:《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26日。
[7]孙建杰:《微信体系打开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新局面》,《前线》2017年第4期。
[8]周少来:《围绕“四减四增”提升互联网党建绩效》,《人民论坛》2016年第33期。
(本文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江生亮
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第一,指导思想的整体性。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指导思想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的关系,统一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经济制度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需要;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这个整体性包括我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属性、人民性、公有制主体和组成部分的多样性。第三,精神文明建设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整体,割裂这个整体就意味着否定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史。
(摘自《红旗文稿》2017年第11期 姜迎春/文)
D267
A
2095―7270(2017)08―0057―06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县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14BDJ048)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西社科规划重大招标规划项目(17ZZD00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