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贾科梅蒂之眼

2017-01-23 17:29王嘉祎
中国收藏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铜艺术作品时空

王嘉祎

3月19日,“贾科梅蒂回顾展”开幕式在余德耀美术馆内举行。现场气氛热闹非常,人们互相拥抱问候,在展厅内漫步于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艺术创作之间,两个时空交融在一起。

本次展览由曾担任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副馆长、现任贾科梅蒂基金会总监的著名策展人catherine Grenier担任总策展,由Christian Alandete任联合策展人。现场展出了来自贾科梅蒂基金会的多达250件左右的作品,全面回顾了这位个性十足的雕塑家、艺术大师跨越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行走的人》(1960年)、《匙型女人》(1927年)、《行走的女人》(1932年)、《鼻子》(1947年)、《笼子》(1950年)和因其辞世而未能实现的“曼哈顿广场计划”中已经完成的巨型纪念碑式青铜雕塑,都来到了国内观众面前。

更为难得的是,展览不仅原尺寸复原了贾科梅蒂被神化的工作室一位于巴黎蒙帕纳斯街区的一间23平米的小屋,还根据他当年在巴黎经常光顾的咖啡馆在现场开辟了一块“贾科梅蒂的咖啡馆”区域,一张张由同时代摄影大师记录下的艺术家影像也多有陈列。此般种种,让余德耀美术馆顷刻化身为连接此时此刻与那时那刻的空间,更使我们走近了贾科梅蒂的艺术生活。只要除却心中旁骛,我们都可以在这里轻松醉心于艺术的世界,不必再为难以“读懂”而对所谓“战后艺术”敬而远之。

法国作家让·热内在其所作的艺术笔记《贾科梅蒂的画室》中写下过这样的文字:“贾科梅蒂的作品使我们的世界显得更加不可忍受。这位艺术家似乎懂得排除扰乱他视线的东西,以便揭示出除掉伪装后人所剩下的……当他成功地将所选择的物或人从它们实用的伪装中解脱出来时,他带给我们的形象是美妙绝伦的。”

实际上,当我们看到一件贾科梅蒂极富典型个人风格的作品——如由火柴棍拼凑、形如天外来客的^体雕塑时,或许鲜有人会一眼觉得它是美的,甚至会对这黑乎乎的、泥泞的瘦人儿产生—种厌恶感。但一旦想起贾科梅蒂的艺术创作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中的顶尖级地位,眼前这不讨喜的形象,就又会成为千万乃至上亿美元价位的化身。

此处,一种矛盾感,便携带着尴尬地冒了出来: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撑起半边天的战后艺术的代表艺术家,一槌便能敲下“金雨”的艺术作品,我们为什么看不太懂?是因为不懂艺术这种高级的创造本身吗?事实上,艺术作品不会比无形的精神更复杂,反而是将艺术家瞬间的灵感与长期的经验简化成一个带有独特性和感染力的桥梁,仅有这一条道路,能将我们带入仅有的主体内部,被迎接进艺术家眼中的世界。所以当读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应剥离“流派”、“主义”以及其所属的如“战后艺术”的这样一个大标签。毕竟,艺术品仍然是一种精神提纯的精华,纯粹也就更易被覆盖。

那么就来看看除去一些不好“对付”的标签后的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吧。有一位著名的新印象派画家父亲,由此成长于艺术家庭的他,在年少时就开始以他的家人为模特进行艺术探索。《扁平的父亲头像》和《扁平的母亲头像》两件石膏作品,传递出了让贾科梅蒂成为艺术发展进程中独一无二存在的两个原因:对头部近乎含有宗教性的关注,对眼前所见毫无多余想像的呈现。这两个特质,也让他的创作越来越接近一种神话。他的父亲乔瓦尼、母亲安妮塔、弟弟迭戈、妻子安妮特、情人卡洛琳和他在文学及哲学界的朋友们,都被他“剥了个精光”,化身为更透彻的艺术存在,列入其艺术世界。

贾科梅蒂在以让·热内为艺术模特时曾告诉他:“当我走在街上,远远看到一个穿戴整齐的妓女时,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妓女。但当她在我的房间里,全身赤裸地站在我面前时,我会看到一个女神。”而当他问热内认为自己的青铜作品是否成功时,热内的回答是:“我不想说它们取得了成功,而想说是青铜取得了成功。青铜在它的生命中第一次取得了成功。您的女性雕像,是一个青铜的胜利,或许是青铜战胜了自己。”贾科梅蒂:“应该是这样的。”

当我们看贾科梅蒂瘦削的青铜女人,除了略微鼓起的小腹和胸部外几乎没有任何性别特征,但细长得极其夸张的人体比例和宽厚的、与基座连为一体的双脚,却让人感到仿佛在仰视一位“超人类”。其脚下的引力直连时空的中心,眼神所望难以被观者企及,瘦削但不会被撼动,我们的手甚至根本探不到其所在空间,除非我们忘掉自己所处的空间,忘掉贾科梅蒂这位创造者。

这或许就是贾科梅蒂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他创造了一连串连自己也不能被接纳的时空,名衔、金钱、身份就都被屏蔽在外,不论对这一艺术时空的创造者本身还是作为第二位探索者的我们来说,都是如此。所以当我们看他的作品,我们就透过他的眼,走进了充满时空而不仅是个体回忆的静谧世界。

猜你喜欢
青铜艺术作品时空
生僻字里识青铜
跨越时空的相遇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