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社保服务“随手可及”

2017-01-23 19:51夏育文
中国社会保障 2017年6期
关键词:开封市经办服务

■文·图/本刊记者 夏育文

开封:社保服务“随手可及”

■文·图/本刊记者 夏育文

“阿姨,您有咱‘人社123‘手机APP吗?”

“没有啊!”

“那我帮您下载个吧,有了它,您可以随时查养老金,还能做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去医院挂号看病也不用排队,可方便啦。”

“真的?那就下载一个吧,你教教阿姨怎么用。”

……

这是4月12日下午,我在河南省开封市市民之家社保大厅自助服务区“偷听”到的一段对话。走过去一打听,面带微笑、态度热情的小李是推广“人社123”手机APP的志愿者,阿姨姓董,已经退休。董阿姨说:“才做过网上资格认证,现在又来了掌上医院、掌上药店,方便来得太多太快,有点目不暇接了。”

的确,从全市只有一个“社保服务大厅”,到业务“一口受理”,自助服务,再到网络终端、移动终端服务,短短两三年,开封市的社保信息化工作按下了“快进键”。用开封市人社局局长苏国志的话说:“在互联网时代,人社信息化工作必须做,我们不过是顺势而为,借机而为,将来一定会大有可为。”

顺势而为

开封,七朝古都。一张《清明上河图》曾生动描绘出12世纪的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年的繁华。“历史是荣耀的,但现实是尴尬的。2012年底,老百姓天不亮就排队办社保的场景我至今难忘。” 开封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任芳芳说,当年开封出台了补缴养老保险费免缴滞纳金的政策,天还没亮,老人们就搬着小板凳来排队。当时的经办大厅狭小,人工操作,大厅里挤得满满腾腾,很多老人就坐在外面的寒风里,瑟瑟发抖。因经办能力有限,参保人与经办人员的冲突时有发生。

“当电力、自来水、燃气等公用事业都实行现代化手段了,社保经办却还是‘原始人’,工作手段和工作品味与信息时代严重不合拍,这怎么行?!”苏国志说。2014年7月,人社审批服务工作全部转移至“市民之家”,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来了。

2015年4月,开封确立了“全面强化科技主导理念、积极运用前沿信息技术、引领人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2015年7月,利用面部识别技术破解养老保险待遇异地即时认证的难题,切实方便了群众,广受好评。

2015年9月,开封成为河南省首个“互联网+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人社探索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发展的沃土,营造了创新的环境。

2015年10月,选定社会保险为切入点,结合 “互联网+”战略,规划制订了开封“人社123”手机APP共计3期建设的技术方案。一期建设实现了就业及社保信息查询、缴费和待遇模拟计算、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社保卡在线申领和补办申请、在线工伤备案、医疗机构以及人社经办机构位置导航等功能。2015年12月底,手机端绑定开通人数达6000人。

借机而为

点开手机即可享受查询社保信息、缴费、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服务,按说参保人应该追捧这种随手可及的服务,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使采取了各种宣传手段,开封‘人社123’ 手机APP的使用量一直不太理想。试想,很多人生活中连网银都没有接触过,一上来就让他在手机上完成‘代扣代缴’,他怎么能放心呢?”苏国志表示,“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可以理解,但使用率上不去,再好的服务也不能落地,心里急啊!”

如何才能把好事做好?2016年初,开封社保通过综合柜面、自助服务一体机、网站和手机端4种渠道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的数据对比,发现通过手机端认证的人数占全市应认证群体总数的12%,而到了当年12月底,这一比例猛增至51.6%。“这既让我们非常惊讶,同时也倍感欣慰,因为这充分证明我们最初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 苏国志说,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移动互联网技术也为人社业务经办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一次我们重点在医保互联互通上做文章。” 开封市人社局信息中心主任李晓林介绍,“这个点与老百姓的关联最紧密,在社保业务中使用率最高。将网上就医、网上购药作为网上办事的着力点去开发,必将增加使用手机的粘度”。2016年,适逢开封成为人社部社会保障卡综合应用试点示范地区(第二批),于是“人社123”手机APP绑定社会保障卡实现医保结算和社保缴费便成为二期建设的重点内容。

开封市人社局与企业合作开发出医疗领域的商业支付结算与医保支付结算(绑定社会保障卡)的混合支付结算平台,不仅解决了群众就医自费垫资的痛点,还增加了手机APP的使用粘度,方便了后期的推广和运营。2016年5月,通过医疗机构等级规模和服务能力等综合评估,开封市中心医院和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成为互联网医保就医的第一批试点示范单位,具备互联网售药资质的开封市百氏康医药连锁店成为互联网医保购药的试点示范单位。12月底,手机APP项目二期建设如期上线。

2017年4月13日下午2点左右,我走进了开封市中心医院门诊部。挂号厅里的志愿者正忙碌着,有的帮就诊者下载APP,有的在告知如何操作。患者王琳琳向我展示了从网上挂号到看病拿药的全过程:王女士因腰疼就诊,选的是骨科的王医生,初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做了CT检查,取的药是甲钴胺胶囊,总共花费271.8元,由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患者的基本信息、就医信息、支付信息、医药处方明细随时随地可查。对于这次就医感受,王琳琳用一个“爽”字来描述,她还说:“回去就把我老公的社保卡也绑定了。”

随着掌上医院、掌上药店的开通,参保人使用“人社123”手机APP的热情高涨。截至2017年3月底,手机端绑定开通人数已超过15万。

大有可为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新服务新管理的起点,但一定不是终点。” 苏国志表示,“对照人社部发布的‘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继续探索和实践。”

开封“人社123”项目三期规划蓝图是这样描绘的:首先,“人社123”手机APP的功能要覆盖得更广、更深入,真正做到线上服务的“应上尽上、全程办理”。其次,三期建设要充分结合人社领域的大数据建设,积极对接开封“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平台,形成包含个人所有信息的“人社电子档案袋”,积极融合社会保障卡各应用领域的用卡数据,形成移动互联网端的“用卡轨迹图”。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于不同人群的属性和行为进行“画像”、形成对服务诉求的适时了解和准确预判,进而实现主动服务、引导服务、精准服务和精确监管。

什么是“用卡轨迹图”?李晓林解释,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轨迹点,以社保为例,刚出生的婴儿参加医保,第一次就医买药,就业参加社保,生育享受补贴,失业领取失业金,退休领取养老金……众多轨迹点形成了线状或环形的轨迹图。进而实现人社系统的数据共享,记录一生,服务一生。

“我们的三期规划是从医疗平台入手的,今年年底就可以先形成就医轨迹图。” 李晓林介绍,待三期建设落地后,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医疗数据交换共享,实现个人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的“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为个人提供开放的、连贯的个人健康记录,有助于精确定位病症,有效降低就医购药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听说以后打开手机就可以查到自己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哪个医院都认,不用再做重复检查,正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候诊的章大爷连连说,“真好!真好!啥时候能用上?”

医疗数据虽说是重点,但这远远不够,第三期规划搭建的是人社的大数据平台,把社保数据共享出去,再把其他的数据拿过来,待数据集中后进行分析、建模并预测,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社保大数据当有大作为,但安全是立命之本。方便、快捷、安全,其实是矛盾的,有些地方越方便越好,有的地方越不方便越好,如何处理?

易保互联医疗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以东提出了两套安全解决方案:社保基金支付安全解决方案和社保信息安全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内部审核系统,通俗讲就是人社的数据大门外有一个‘槛’,迈过这个槛就会现原形。” 李晓林强调,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得紧紧的。■

猜你喜欢
开封市经办服务
河南省地图院优质测绘服务获肯定
开封市
河南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浅析如何提高我国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素质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