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林
(隆德县水务局,宁夏 隆德 756300)
隆德县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刘国林
(隆德县水务局,宁夏 隆德 756300)
小流域治理;精准扶贫;杨河乡;隆德县
新形势下,小流域综合治理被赋予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宁夏隆德县在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过程中,以解决交通、美化环境和建设美丽村庄为突破口,把精准扶贫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进行整村推进,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并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了群众稳定脱贫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探索了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模式,为隆德县乃至宁夏全区开展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谁贫困就扶持谁是实现整体脱贫,共建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 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11月27—28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这个堪称“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出席,吹响了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小康社会的最强劲号角。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同样说道:“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2016年,宁夏水利厅根据自治区政府对开展下基层“结对帮扶”活动的要求,确定以隆德县杨河乡为结对帮扶乡。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做强肉牛养殖主导产业,夯实杨河乡稳定脱贫基础,促进全区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隆德县水务局争取到了隆德县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隆德县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位于隆德县西北部,涉及杨河乡的全部5个行政村和好水乡的中台、庙湾2个行政村,其中杨河乡玉平村率先成为自治区2016年脱贫销号村。项目区总面积85.39 km2,总人口14 264人,其中回族人口12 080人,平均人口密度167人/km2。治理前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 136元,但贫富差距较大,其中玉平村不足3 000元,远低于全县年人均纯收入6 369元。项目区的主导产业是地膜玉米+肉牛养殖,有肉牛养殖农户2 281户,共养殖肉牛21 419头,户均养肉牛9头以上。项目区肉牛养殖技术先进,经验丰富。
项目区自然区位、发展基础较差,整体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各行政村均存在农户居住相对集中,村组道路窄小、硬化率低,村民无休闲文化活动场所,文化设施配备少,信息网络覆盖不足,人居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杨河乡5个行政村农业发展底子薄,草畜发展未形成规模,肉牛品种参差不齐,产业链条不完善;种植业主要以地膜玉米和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但因连续多年种植,土壤改良不及时,地膜玉米产量逐年降低;村民生活普遍困难,还有少数家庭存在因学返贫、因病返贫、因婚返贫现象,村民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
2.1 主要治理措施
为确保脱贫攻坚落到实处,以解决交通、美化环境和建设美丽村庄为突破口,共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6.68 km2。其中,营造乔木林82.89 hm2(包括沟道乔木造林5.10 hm2;道路两侧植树64 053株,折合57.65 hm2;村庄内植树50 360株,折合20.14 hm2)、灌木林589.61 hm2,实施封禁治理1 995.30 hm2;建设过沟桥涵2处、漫水桥4座,修生产道路29.76 km、田间道路31.82 km,配套过路涵管29处、排水沟10.56 km,建柳谷坊50座,设封禁宣传标志牌7块。
2.2 治理成效
通过集中治理,项目区林草面积显著增加,林草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强度进一步减轻,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居环境赏心悦目。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64.14%提高到96.29%,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增加保土保水能力分别达到1.94万t和13.86万m3;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6.06%提高到37.43%,农田林网基本形成,村庄绿树掩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田变平、路通畅、林成网,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美丽乡村建设大见成效;综合治理后项目区年可增产粮食612 t、果品145.6 t、饲草830 t,增加肉牛出栏830头,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有了保障,尤其是玉平村,治理当年人均收入增加2 260元,实现了脱贫销号目标。
(1)领导重视。2016年,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吴洪相和纪委书记崔莉等领导先后带领工作人员13次赴杨河乡调研,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了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深入该乡贫困户家中调查,整理出涉及群众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9个方面的60余项内容,摸清了底牌,确定了帮扶思路。
(2)针对性强。自治区水利厅先后筹资2 300余万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区大力帮扶和支持,有力推进了杨河乡扶贫攻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帮扶,优先解决道路建设及人畜饮水困难;二是针对特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对建档立卡特困户每户给予5 000元危房改造资金,甚至发放一头基础母牛,切实解决其经济困难;三是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帮扶,通过修建村党支部办公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做好结对帮扶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针对农民工就业难问题进行帮扶,通过举办养牛、种植、劳务等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素质,助力脱贫致富;五是针对特色产业发展进行帮扶,为养牛贫困户种植苜蓿提供种子、肥料,并通过打机井、改善牛棚等配套措施进行帮扶。
(3)搞好基础设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利用项目资金和水利厅职工捐款,为玉平村修塘坝2座,为穆川村修塘坝1座,为杨河村修过水桥1座,硬化道路5 km,拓宽道路61.58 km,配套建设过路涵管29处、排水沟10.56 km,建设过沟涵2处、漫水桥4座。除此外,还对玉平村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全覆盖,保障了草畜产业发展用水;支持杨河乡小城镇建设,对上水管网进行改造,保障了小城镇建设供水;对红旗村、杨河村、串河村的3条排洪沟道进行治理,支持了美丽村庄建设;扶持困难群众对危房进行改造,对玉平村122户特困户每户帮扶5 000元;扶持特困户发展产业,为14户特困户购买了基础母牛,鼓励其增强发展信心。
(4)措施明确、成效显著。水利厅领导深入群众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对每家致贫原因、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详细登记,并依据这些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明确的帮扶政策,对当地治理提质增效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一是完善了农田道路网络,并以农田道路网络为骨架布置林带,形成基本完善的流域农田防护林网体系;二是突出人居环境改善,加强了村庄造林绿化;三是对未治理的沟道,乔灌混交造林;四是针对干旱荒坡采取“88542”整地造林;五是加强后期抚育管理,保证造林成活成林,确保造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
(5)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利厅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交通条件,解决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使那些因交通不便而可能撂荒的旱作基本农田重新得到利用,扩大了以地膜玉米为主的饲草料种植面积,进而扩大了养殖规模,促进了农民增收;用材林和经果林的营造增加了项目区农民的林产品收入。项目实施后,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了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做到了“挪穷窝”“转穷路”“拔穷根”。
(6)改变思路、探索新治理模式。隆德县杨河乡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工程改变了以往的流域治理思路与模式。原综合治理模式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在各个地块上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脱贫攻坚项目则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契机,以道路工程、绿化工程为主,结合精准扶贫,整合资金,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农业基础、促进主导产业发展、促进群众稳定脱贫、改善人居环境,探索以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目标的全新模式。
(责任编辑 张培虎)
S157.2
C
1000-0941(2017)04-0018-02
刘国林(1975—),男,宁夏隆德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水保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
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