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旭辉
用自信和求实绘就美丽中国
文 张旭辉
小时候读过不少外国名人故事,《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爱因斯坦和三个小板凳》《爱迪生救妈妈》等在我心中留下了颇深印象。当我了解到原来这些故事中的许多成分根本无据可考,甚至是刻意编造,产生了广泛的负面社会影响时,心中五味杂陈,想要写些什么却不知从何下笔。近日聆听学习十九大报告,很受启发,渐渐理清了这件事对于环保行业发展的一些启示。
作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治理已推行将近3年,相关的宣传、解读、研究和讨论已然很多。其中不乏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但也有一些说法多少有些似是而非,可能反而不利于第三方治理全面深入推行,甚至可能有碍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大局。
流传最广的要数“国外普遍推行第三方治理”。不少文章提到,发达国家以严格的排放标准、污染者付费制度、损害赔偿制度、生产者负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监督机制等推进了第三方治理。然而只要稍加分辨,就会发现以上制度除了污染者付费外,没有哪个是专为第三方治理设计的。事实上,发达国家普遍有着深刻的经济自由主义基因,非常信任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能力,坚持污染者应自主决定要自行治理还是请第三方治理。而由政府推行污染第三方治理显然与此理念有着显著差异。因此,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其实大多仅旨在明确和强化污染者的责任,而将后面的事情交给市场。大名鼎鼎的杜邦、壳牌,以及美国联邦军队等“污染大户”都拥有庞大和专业的环保技术团队,为污染治理提供路线和技术把控。
要弄清国外的真实情况并不难,为什么上述流言还会如此广泛?这让我想起不久前一位大学老师曾半开玩笑地说,他们学校为了追赶国际一流,连学生成绩等级都参照美国一流大学,从中文改成了英文字母。一件小事,一说一乐,背后却是文化自信与否的大问题。虚心学习引进既让我们富了起来、强了起来,也让我们有时太过依赖国外标杆——要推行什么,先找国外经验,国外有好的,要学;国外没有好的,造一个出来也要学。坚持四个自信,就是要坚持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不盲从,不媚外。
此外,还有观点将第三方更为专业、第三方比污染者更能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等作为推行第三方治理的依据。第三方治理在治理工业园集中排放和环评等咨询领域确实更为专业,但涉及具体行业工艺减排方面却未必胜过工业界的专家;第三方作为提供有偿服务的营利性单位,又受到来自业主方的压力,守法性并不天然优于污染者。
推行第三方治理,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环境违法成本不高、市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等国情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切合实际的污染防治中国道路。作为环保工作者,对第三方治理等新理论、新事物,应该做到先识其能与不能而后信之,而不是机械地为了相信而相信。
华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泽被后世的伟大先贤。关于他们的几则假故事不足以损其形象之万一。可是,当一个理念所附着的事实被发现是虚假的,对理念正确性的坚信必定遭到严重削弱。《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主旨是颂扬诚实之可贵,而故事的制作过程却恰恰成了对主旨的嘲讽。故事讲述者赞颂诚实守信、锲而不舍、机智勇敢等优秀品格的全部努力最后被一个“假”字冲得七零八落。无论是第三方治理还是其他环保工作的理论方法,只要被证明是切合国情实际的,我们就应该充满自信地坚持,实事求是地探索,而不能拿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作为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使第三方治理如同造楼筑台于流砂之上,基础不牢而终不能立。
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经久不衰,贵在求实,贵在求是,贵在自信。只有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才能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