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山西省文水县环保局山西吕梁032100)
浅析农村环保现状及对策
张伟
(山西省文水县环保局山西吕梁03210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农业、农民、农村,国之根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梦首先应该是“农民梦”。只有实现了“农民梦”,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而实现“农民梦”,决不单纯只是一少部分人的“致富梦”,而是乡村共同走向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因此,须从农村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角度出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以实现农村社会生态和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污染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问题。
1.1 生活垃圾是农村垃圾最主要的来源
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塑料袋、废旧日常生活用品、废纸、煤渣、废旧衣物、碎瓷片等。这些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废旧电池、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意丢弃,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现象严重,且这种污染修复周期长,危害大,具有不可逆转性。现在很多农村居民不再使用菜篮子买菜,都用塑料袋,一些废旧衣服到处乱扔,平时产生的垃圾随意乱倒,没有一个固定的堆放和处理场所,所以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
1.2 农业面源污染逐步扩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农药只有10%-20%的附着率,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
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每公顷225公斤安全上限,且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其流失加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土壤自净能力。同时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应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
由于受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影响,农民焚烧秸秆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
1.3 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不仅带来了住房、交通、学校等公共资源的拥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污水,由于治污设施不配套,这些垃圾被运到了邻近的农村就地堆积或填埋,污水则被直接排放到了河内。
1.4 规模化养殖污染越来越重
由于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和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农村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农业环境,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致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2.1 加快建立法律政策支撑,用法治手段推动农村环保工作
一是呼吁加快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是政府牵头研究制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细化污染防治具体措施。三是环保局牵头,按照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林业、民居生活等农村环境污染源的种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标准规范,以利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落实,也便于划分各部门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监管职责。
2.2 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一是建议政府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保障农村环境保护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直接资金投入。二是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并推动已建成的环保设施日常化、常态化运行。三是优化农村环保投入结构,整合各级各类“生态乡镇”、“示范镇”等示范项目创建资金,投向农村主要污染源控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
2.3 强化农村环保监管,健全环境监管、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县乡级农村环保机构,落实专职专业人员。县(区)级环保局设立农村环保内设机构,中心乡镇建立环保站(所),配备专业人员,村(社)设立农村环保兼职人员,确保最前沿的农村环境保护有机构有人员;二是落实农村环境重点监测。落实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空气质量、养殖业和面源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等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重点监测。三是突出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探索集约、环保的现代农牧业生产模式,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支持畜禽养殖规模化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引导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开展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废弃物回收。
2.4 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