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山蔬菜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7-01-21 10:30:31张詠明刘晓波唐维超钟建国
中国蔬菜 2017年10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武隆甘蓝

张詠明 刘晓波唐维超 钟建国

重庆高山蔬菜发展现状及展望

张詠明 刘晓波*唐维超 钟建国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重庆市高山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蔬菜品种资源丰富,特别适宜发展高山蔬菜。截至2016年重庆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hm2,常年播种面积超过4万hm2,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高山蔬菜是选择海拔800 m以上的山区宜耕地进行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并于7~10月供应市场的蔬菜生产模式。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高山蔬菜播种面积达146.74万hm2(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对于弥补秋淡市场的供应不足、稳定菜价、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重庆市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高山蔬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水平也快速提高。据重庆市农委最新统计,截至2016年重庆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达2万hm2,常年播种面积超过4万hm2,预计至2020年重庆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可达2.67万hm2,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重庆市山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

1 重庆市发展高山蔬菜的优势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境内山地众多、高山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越,特别适宜发展高山蔬菜。重庆市高山(包括二高山)蔬菜发展可耕地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 800 m的武隆、奉节、巫溪、彭水、石柱、黔江、酉阳、秀山、丰都、涪陵等区县。该区域气候冷凉,无霜期达230~310天,平均降雨量1 000~1 300 mm,日照时数1 100~1 500小时,空气湿度高,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蔬菜生长,蔬菜产品营养丰富、脆嫩多汁,商品性好,深受市民的欢迎。

夏秋季是重庆市平坝丘陵区高温干旱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病虫害普发的季节,生产出的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成本高。而7~10月正是高山蔬菜的产出旺季,蔬菜产品陆续上市,弥补了供应的不足;且高山区域气候凉爽、病虫害轻、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少,产出的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成本低,是天然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海拔800~1 800 m的高山地区,日均气温20~25 ℃,土层深厚、疏松且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蔬菜特别是喜冷凉蔬菜生长;同时,高山远离大都市,基本没有三废污染,且农药施用量较少,是理想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 重庆市高山蔬菜基地分布及发展现状

重庆市高山蔬菜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 800 m的武隆、奉节、巫溪、彭水、石柱、黔江、酉阳、秀山、丰都、涪陵等高山及二高山地区,平均海拔1 000 m左右,其中巫溪最高海拔2 796.8 m、巫山2 680 m、武隆2 033 m,其余区县最高海拔均在2 000 m以下。

2.1 高山蔬菜基地分布状况

① 武隆县高山蔬菜发展较早,基地面积超过13 340 hm2,是重庆市主要高山蔬菜基地,分布在海拔800~1 700 m的仙女山、白马山、弹子山、桐梓山等4个高山蔬菜生产片区。蔬菜种类也较为丰富,除传统的甘蓝、大白菜、白萝卜外,近年来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等也逐步增多,但传统“三白”占比仍然较大。据统计,作为高山第一大菜类的甘蓝在武隆的种植面积达5 000 hm2,占重庆高山甘蓝总面积的77%,品种以西园系列、京丰1号、秋实1号、寒胜等为主;大白菜种植面积2 134 hm2,占比为57%,品种有四季王、高冷地、春夏王等;萝卜种植面积1 600 hm2,占比为60%,品种有白玉春、501等。主供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市场,部分销往我国港澳地区及韩国、新加坡等地。

② 巫溪红池坝为重庆海拔最高的蔬菜基地,在海拔1 800 m以上有近530 hm2蔬菜基地,种植种类以较耐寒、耐贮运的甘蓝、大白菜、长白萝卜为主,主供重庆、成都、武汉、广州等地,部分销往港澳市场。巫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丰都、江津、南川等地近年高山蔬菜有一定发展,但面积相对较为分散,种植蔬菜种类和品种较多,有十字花科、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等,主供重庆及本地市场。

③ 高山特色蔬菜基地有较大发展。莼菜是石柱高山地区的特色蔬菜,现有种植面积867 hm2,占全国莼菜种植面积的7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1 600 m的黄水、六塘、石家、冷水、沙子、枫木等6个乡镇。具有完整的生产技术标准及加工条件,生产加工的“山之莼”等获无公害莼菜产品认证、无公害莼菜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魔芋是武陵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4 895 hm2,主要分布在彭水、石柱、武隆、丰都、秀山等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2.2 基地设施逐步完善

重庆市高山蔬菜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中高山地区,该地区也是重庆市贫困区县集中的地区,结合国家扶贫攻坚和道路村村通的实施,近年来高山蔬菜生产区的道路条件大为改观,但土地整治、沟渠排灌、栽培设施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武隆县是重庆市高山蔬菜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高山蔬菜生产区,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及财政资金大量投入,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基地道路、沟渠、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栽培设施、产后加工包装滞后。

2.3 强化科技支撑,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2008年在重庆市农委、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武隆县人民政府的支持配合下,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武隆县高山蔬菜研究所在武隆木根挂牌成立。自武隆县高山蔬菜研究所成立以来,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技力量开展了高山蔬菜专用品种选育、国内名优品种的引进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研究,蔬菜贮运、加工技术研究以及高山蔬菜品牌策划研究等;与技术推广部门一道通过生产示范、技术培训,使蔬菜及农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逐步推广应用。为武隆县、重庆市高山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根据武隆县高山生态条件并结合市场需求先后选育、引进辣椒、黄瓜、番茄、菜豆、普通白菜(瓢白)、油麦菜、茄子、甘蓝及抗根肿病大白菜等新优蔬菜品种逾200个,示范推广适宜品种近40个;开展了漂浮式水培育苗、高山避雨、连作障碍克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控、周年栽培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快了高山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及产业结构调整,高山蔬菜栽培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高山蔬菜周年栽培。

2.4 品牌影响及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巫溪、石柱、綦江等高山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坚持自然、生态、绿色、安全的生产理念,推进高山蔬菜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转化产品认定及地理标志登记等,生产的蔬菜产品通过举办大型的高山蔬菜推介会及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已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如武隆无公害蔬菜“仙女山”牌、重庆市著名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武隆高山甘蓝等不仅直供重庆本地的重百、永辉、家乐福等大型超市及双福农贸市场,还远销我国香港、澳门等地。

3 问题分析

3.1 种类单一、茬口集中、同科作物连作障碍严重

重庆高山蔬菜目前栽种的甘蓝、大白菜、萝卜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长期种植同科蔬菜,连作障碍日渐显现,特别是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面积有逐年扩大之势。据统计,武隆、丰都等地有近3 335 hm2的蔬菜基地由于根肿病发生严重而不能种植十字花科蔬菜,且有扩散的势头。近年来虽说豆类、瓜类、茄果类、叶菜类等蔬菜种类不断增加,但所占比重仍然不高,不能满足夏秋淡季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种植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给市场销售带来较大压力,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如2016年重庆出现甘蓝、萝卜基地收购价只有0.1元·kg-1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3.2 基础条件薄弱、生产规模偏小、种植粗放、设施栽培应用较少

重庆高山蔬菜基地大多数地处山区,地块相对分散,缺乏必要的蓄水灌溉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蔬菜生产还是以传统裸地栽培方式较多,地膜覆盖及设施栽培应用较少,育苗技术落后、栽培技术不规范,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时有发生。

3.3 掠夺式生产,使高山蔬菜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威胁

适合高山蔬菜种植的耕地有限,破坏生态环境的掠夺式生产经营,包括土地的过度开发、同科作物连作、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不良行为,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日趋严重,从而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生产成本也大幅提高,影响高山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有些高山蔬菜发展较早的地区,由于不注重土壤培肥、化肥施用量过大等,已经出现土壤酸化、板结现象,化学肥料的过量施用也影响了蔬菜的品质。

3.4 采后处理技术滞后,冷链运输跟不上

目前重庆高山蔬菜采后处理技术滞后,大多只经过采收—散热—简单包装—冷藏—运输—销售,多为原菜上市,加工、包装与市场要求有较大差距,缺乏有效的冷链运输及采后处理技术,高山蔬菜的市场潜力得不到充分拓展。

4 建议

4.1 优化品种结构与布局、合理轮作套种

近年来因长期种植同科蔬菜,连作障碍日渐显现,特别是十字花科根肿病发生面积有逐年扩大之势。建议根据市场需要,加大番茄、辣椒、菜豆、豇豆、黄瓜、茄子、瓢白、莴苣、菠菜等蔬菜的种植比例,丰富品种,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同科作物连作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病虫害蔓延。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建议排开播种、分批上市,提高种植效益。海拔1 600 m以上:甘蓝可在4~7月播种,萝卜、大白菜在5~7月播种;海拔1 200~1 600 m:甘蓝在3~7月播种,萝卜、大白菜在4~8月播种;海拔800~1 200 m:甘蓝在2~7月播种,大白菜在3~8月播种,萝卜在3~5月播种。同一海拔不同品种在适宜播期内可间隔15天左右分批播种,以规避集中上市风险,均衡供应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

4.2 加快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建议增施有机肥,施用腐熟的鸡粪、牛粪、猪粪、菌包肥、土杂肥、渣肥等加强土壤改良,合理施用化肥,推广使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肥料的施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既可改良培肥土壤,又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4.3 加快高山避雨覆盖栽培设施的推广应用

重庆市高山蔬菜生产区年降水量充足,但季节和海拔分布不均,山间暴雨冲刷极易引发水土流失及高温高湿带来的蔬菜病害,因此合理利用避雨设施十分重要。高山地区露地栽培茄果类蔬菜(特别是番茄、茄子等)因夏季雨水多、湿度大,病害尤为严重。因此利用大棚避雨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控制番茄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具有保温保湿、保土保肥、除草的作用,可延长蔬菜采收时间,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4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① 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推广部门加强协作,做好高山蔬菜基地整体规划,制定生态型高山蔬菜基地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争取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对道路、沟渠、栽培设施的大力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在基地建设、蔬菜生产、贮运加工等方面的广泛参与。

② 争取政府专项投入,系统地开展高山蔬菜专用品种的筛选、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力量对高山地区主栽品种甘蓝、大白菜、萝卜、番茄、辣椒、黄瓜等进行不同海拔、不同茬口的品种筛选、播期、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集成安全高效的无公害高山蔬菜栽培技术规范。

③ 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育苗、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外流,形成了农村老龄化与空心化,造成蔬菜生产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劳动力短缺,增加了信息和技术沟通的难度。因此,加快土地流转,引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社,鼓励种菜能手等集中承包土地,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实行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

④ 加强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完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对蔬菜技术服务人员和种植户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在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展示。2005年以来,由重庆市农委牵头,会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各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庆市主要高山蔬菜基地武隆、巫溪、彭水、石柱、綦江等地开展高山蔬菜基地规划、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使广大菜农快速掌握高山蔬菜的生产技术。同时组织技术骨干到高山蔬菜发展较好的地区如湖北长阳、利川,重庆武隆等地参观学习。

4.5 加强蔬菜采后处理技术

重庆高山蔬菜销售时节正值高温季节,规范其采后处理技术,建立采收—分选—清洗—整理—分级包装—预冷—贮藏保鲜—冷链运输—销售等系列技术措施,增强高山蔬菜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效益。由政府牵头,引导社会资本在蔬菜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及深加工上投入,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提高产品附加值。

4.6 完善蔬菜生产质量监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作为特殊生态条件下的高山蔬菜,只有严格实施无公害生产,才能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对蔬菜食品安全的要求。但在少数地区仍然存在一些菜农违规使用违禁农药的现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的观念淡薄。因此,必须加强宣传与执法,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投入资金建立高山蔬菜质量检测中心,进行产地和市场检测,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以充分发挥高山蔬菜特有的安全、优质优势。

张詠明,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E-mail:461119019@qq.com

*通讯作者:刘晓波,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E-mail:676711005@qq.com

2017-03-27;接受日期:2017-07-10

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cstc2015shmsztzx8007)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武隆甘蓝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大美武隆”诗词选登
中华诗词(2022年12期)2022-07-31 02:45:16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红岩春秋(2022年1期)2022-04-12 00:37:34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18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20
变色的紫甘蓝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现场
喜剧世界(2016年22期)2016-12-06 21:58:34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2016年10期)2016-12-01 03:05:34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
公民导刊(2016年5期)2016-06-11 2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