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号: CN201510376646.4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日:2015.07.01
申请(专利权)人:何 涌
发明(设计)人:何 涌;何 毅
本发明属于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用堇青石蜂窝陶瓷。所述堇青石蜂窝陶瓷由无机原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硬脂酸镁组成,所述无机原料的各组分配比按重量份数计为:滑石粉37-42份,叶蜡石粉16-37份,高岭石粉0-24份,氢氧化铝粉16-32份,所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为所述无机原料质量的4%-7%,所述硬脂酸镁的添加量为所述无机原料质量的2%。本发明采用叶蜡石作为堇青石蜂窝陶瓷的主要原料之一,制备得到的堇青石蜂窝陶瓷热胀系数低,热胀系数≤1.0×10-6/℃(25-800 ℃),成本较低,能用作柴油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中催化剂的载体,是生产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的一种选择。
申请号: CN201610262200.3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日:2016.04.22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云蜂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喻文武;贾新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陶瓷滤芯净水器,包括有通过螺纹连接的筒体和盖体,以及安装在筒体和盖体之间空间内的陶瓷滤芯组件;述筒体与陶瓷滤芯组件间又设置有用于清除陶瓷滤芯污垢的带有刷毛的刷子组件,所述刷子组件上一体成型有水轮;本发明通过由进水喷头上的喷水口射出的水流驱动水轮,带动刷子组件在筒体内转动,而设置于所述筒体与陶瓷滤芯组件间的刷子组件上又固定设置了用于清除陶瓷滤芯污垢的刷毛,即在净水器制取饮用水的同时实现陶瓷滤芯组件的刷洗,实现依靠自来水水压产生的动力自动清洗陶瓷滤芯的目的。
申请号:CN201510212498.2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日:2015.04.29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发明(设计)人: 王 珏;刘洪成;于 倩;何冬青;张晓臣;张伟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盐掺杂陶瓷涂覆材料,本发明是要解决金属材料在高速粉尘冲击及湿热、腐蚀环境下容易损耗的问题,通过在金属材料表面涂覆磷酸盐掺杂陶瓷材料,从而对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达到延长金属材料使用寿命的目的。磷酸盐掺杂陶瓷材料是由磷酸二氢铝-磷酸二氢铬溶液、稀释剂和陶瓷组分三部分组成,制备过程如下:一、制备磷酸二氢铝-磷酸二氢铬溶液;二、制备稀释剂;三、制备陶瓷组分;四、制备磷酸盐掺杂陶瓷涂覆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磷酸盐掺杂陶瓷涂覆材料,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性能好,且具有一定的粘接性能,主要应用于金属材料及其他可粘材料的气体冲蚀防护。
申请号:CN201510771261.8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日:2015.11.12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设计)人:卢 振;黄臻瀚;蒋少松;王重阳
一种纳米陶瓷内部三维微细通道的加工方法,涉及一种纳米陶瓷内部三维微细通道的加工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在陶瓷材料上获得密闭的三维微细通道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制备纳米陶瓷坯体结构;二、纳米陶瓷坯体结构表面抛光;三、纳米陶瓷坯体结构烘干处理;四、蚀刻制作掩模板;五、喷涂;六、真空塑封;七、冷等静压;八、脱脂处理;九、烧结强化。本发明提出了微细通道形状及精度的控制方法,解决了传统陶瓷微细通道难加工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三维微细通道的宽度可以达到500微米-100纳米。本发明应用于在纳米陶瓷内部加工三维微细通道。
申请号:CN201180049570.4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日:2011.10.11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发明(设计)人: 刘俊成;丁 锐;李呈顺;贾彩云;傅 超;张呈贺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无机铝盐制备活性氧化铝前驱体、加入陶瓷纤维及陶瓷粉体,过滤洗涤、成型、烧成,制得高强度、高孔隙率陶瓷的方法。向无机铝盐溶液内加分散剂和短陶瓷纤维,分散均匀后加于沉淀剂溶液内生成沉淀,再加陶瓷粉体,过滤洗涤制得前驱体;将前驱体与结合剂混合均匀,成型、干燥后形成高强度生坯,根据需要可进行车削等机械加工,然后分两步气氛烧结:第一步在还原性气氛或惰性气氛下把瓷坯内活性氧化铝变为α-氧化铝,同时有机物变为碳,第二步在氧化气氛下将碳氧化挥发,从而制成多孔陶瓷。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泡沫陶瓷,比原有技术制备的成本相近的泡沫陶瓷强度高、孔隙率高。
申请号:CN201510216407.2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日:2015.04.30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发明(设计)人: 梁二军;袁保合;程永光;葛向红;陈冬霞;晁明举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新型负热膨胀陶瓷及其烧结合成方法。其分子式为:Zr2W2P2O15。以ZrO2、WO3和NH4H2PO4为原料,按目标产物Zr2W2P2O15中Zr : W : P的化学计量摩尔比称取原料,混合研磨均匀,直接或压片后首次烧结5-30 min,取出放入室温水中淬火,再研磨均匀,直接或压片后重新烧结2-5 h即可得到目标产物;其中,首次烧结和重新烧结均在常压空气中于1350-1450 ℃烧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新型负热膨胀陶瓷在宽温区具有负热膨胀性质,具有工程应用价值。(2)制备原料廉价,烧结过程简易;在常压空气中烧结1350-1450 ℃,烧结时间为2-5 h,适合批量生产。
申请号: CN201510069795.6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日:2015.02.10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陶瓷大学
发明(设计)人: 沈宗洋;汪羽;李月明;王竹梅;骆雯琴;洪燕;宋福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低损耗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以通式BaxSr1-xTiO3+y熔块表示,其中x表示Ba组成元素的摩尔分数,0≤x≤0.5,y表示熔块对BaxSr1-xTiO3的质量百分比,0<y≤15%,所述熔块按质量百分比其组成为B2O330-50%、SiO215-30%、Bi2O315-30%、Al2O30-10%、ZrO20-10%、BaO 0-10%、CaO 0-15%。此外,还公开了上述高温低损耗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不仅实现了低温烧结,使得储能陶瓷耐压强度显著提高,而且与此同时其高温条件下的介电损耗显著降低,从而大大拓展了钛酸锶钡基储能陶瓷在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作为固态储能介质材料领域的应用,有利于促进高储能密度陶瓷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申请号:CN201510016782.2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日:2015.01.14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陶瓷大学
发明(设计)人:李家科;刘 欣;汪永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比表面积微/介孔硅氧碳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热交联获得聚硅氧烷交联体,然后利用水助热裂解聚硅氧烷交联体制备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微/介孔硅氧碳陶瓷材料。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多孔SiOC陶瓷材料的比表面积,并且能够有效减小陶瓷前驱体的裂解收缩,材料性能优异,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催化剂载体、离子或气体的吸附、轻质材料和隔热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申请号:CN201610232992.X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日:2016.04.15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发明(设计)人:周后明;覃 波;张高峰;周友行;彭锐涛;周 潇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叠层自润滑陶瓷刀具材料TiC/TiN+TiB2/TiN及其制备方法。以TiC/30vol%TiN为基体、TiB2/15vol.%TiN为叠层,利用各层热膨胀系数差异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及表层原位反应形成的润滑膜提高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制作工艺为:将基体层和叠层粉末以无水乙醇为介质分别球磨48-60 h;球磨后的悬浮液在100℃下干燥24-48 h,过120目筛;将叠层粉末放入石墨内套并预压,再添加基体层粉末并预压,叠层与基体层粉末交替铺填直到所需层数;以50 ℃/min升至1300 ℃,保温2 min,再以80 ℃/min升至1600 ℃-1650 ℃,施加压力32 MPa,保温50 min真空热压烧结成型。本发明将叠层结构设计思想引入到自润滑刀具材料中,制备的叠层刀具材料不仅能提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还能保持其润滑性能,更好的适应干切削及其耐磨零部件的制作。
申请号:CN201510136330.8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日:2015.03.27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
发明(设计)人: 宿 杰;郭云峰;卢朝靖;张大钧;赵淑芳;王珣珣
本发明属于物理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Y2NiMnO6陶瓷多铁性能的化学制备方法。所述Y2NiMnO6陶瓷的制备方法为:将硝酸钇、硝酸镍、醋酸锰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成干溶胶(其中Ni自过量为1%-10%),然后再烘干、预烧、研磨、成型、烧结成致密的Y2NiMnO6陶瓷。本发明显著改善了Y2NiMnO6陶瓷的多铁性能。
申请号:CN201510316029.5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日:2015.06.10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发明(设计)人:王 皓;刘 鑫;陈博文;涂兵田;王为民;傅正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一种具有紫外滤过能力的稀土离子掺杂MgAlON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将MgAlON和Eu2O3、CeO2中的一种或两者按任意配比的混合物进行混合,球磨时间6-24 h,得到粉体浆料;(2)干燥,过筛;(3)轴向压力成型为陶瓷素坯,冷等静压处理;(4)将陶瓷坯体置于气压烧结炉中;(5)研磨及抛光处理,得到具有较高光学透过率的稀土离子掺杂MgAlON透明陶瓷材料。本发明透明陶瓷材料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能力,在可见光及红外区域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该方法为首次在透明陶瓷体系中通过引入稀土离子实现对紫外透过性能的调控,过程简单。在作为航空航天窗口材料及透明装甲应用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申请号:CN201410178679.3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日:2014.04.29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设计)人:朴珉哲;蔡恩赫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该多层陶瓷电容器可具有低等效串联电感(ESL),其中,贯穿电极以对角的方式彼此相对并且偏离与外电极的中心点相对应的位置,从而显著地减小贯穿电极之间的距离并且减小电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