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峰
(张家川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张家川 741500)
张家川县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马智峰
(张家川县种子管理站,甘肃张家川 741500)
文章通过分析张家川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今后张家川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农业产业 对策 建议
近年来,张家川县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基础条件、自然灾害和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产业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破解制约瓶颈,使农业在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现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2016年,张家川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2万hm2,其中粮田面积2.97万hm2,冬小麦1.213万hm2,夏杂0.12万hm2,玉米0.8万hm2,马铃薯0.77万hm2,秋杂0.073万hm2。冬油菜0.33万hm2,胡麻0.11万hm2,蔬菜0.63万hm2,大麻0.07万hm2,中药材0.073万hm2。粮食总产12.01万t,较2015年减产3.6%,油料0.51万t,减少1.9%,蔬菜总产和去年持平,总产19.6万t。农业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自然条件差,基础薄弱
霜冻、冰雹、暴雨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我县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增幅不大。
1.2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难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和效益提升缓慢。
1.3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产品基地规模小,种类单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拉动能力不强,优势农产品在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1.4 种粮比较效益低,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
如小麦每667 m2产值34.91元,每667 m2投入19.67元,每667 m2均收入不足82元,产投比为1.8∶1,像产量高的玉米每667 m2均纯收益仅54.3元,投入大、期限长、效益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撂荒地增多,“务工潮”替代了“种地热”。
1.5 农民持续增收困难
当前农民收入水平增长较快,但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和农产品市场的跌宕起伏挤压了增收空间,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2.1 发展思路
按照“三区三业五带”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围绕“一目标”(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两个抓手”(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主攻“三个重点”(粮食生产、特色产业、新型农民经营体系),实施“六大工程”(示范园区创建、服务体系完善、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农机装备促进、经营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农业工作再上新水平。
2.2 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4万t以上。
3.1 围绕片带建设,狠抓粮食安全生产
一是以胡川、张川、刘堡等11乡镇川区及浅山区为重点建立玉米带,年发展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0.8万hm2,至2020年全膜玉米累计达到4万hm2。二是以马鹿、闫家等6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建立马铃薯带,年发展脱毒马铃薯0.67万hm2,实现马铃薯脱毒全覆盖。三是在马鹿、闫家两乡川道村年建立大麻带0.07万hm2。四是在张棉、刘堡等6乡镇适宜区域年建立中药材带0.073万hm2。五是以樊河、后川河、清水河流域河谷川地、川台地为主,年发展蔬菜生产0.63万hm2,新建塑料大棚33.33 hm21 000栋,日光温室1.33 hm220座;新建以航天系列辣椒为主的新品种示范基地66.67 hm2,全县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面积达到0.4万hm2。
3.2 围绕产业发展,挖掘特色优势潜力
大力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争取将我县东部的平安、闫家等6乡镇建成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先行示范区,努力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建立主导产业基地,生产优质强劲专用小麦,饲用玉米,药用中药材,精细蔬菜产品,扶持涉农龙头企业深加工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增加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3.3 围绕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在调结构、保产能、提品质、降成本、补短板、促融合、可持续的框架下,扎实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力争2020年注册家庭农场50个,合作社260家以上。
3.4 围绕农机安全,提高农业机械水平
大力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将闲散机具有效整合起来,广泛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张家川县年机耕3.47万hm2,机播0.93万hm2,机收0.93万hm2,机深施化肥2万hm2,旋耕0.67万hm2,机械植保1.33万hm2,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3.5 围绕示范点建设,切实提升综合效益
每年建成市级农业科学发展示范点2个,即西部小麦现代化生产示范点和张家川县清水河流域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建设,通过机械化生产、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配方施肥、良种选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高效技术,达到增产增效。
3.6 围绕惠农利好机遇,积极争取农业项目
争取和实施好旱作农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冬小麦“一喷三防”、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保险、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扩繁等农业项目15项,争取资金1 200万元。至2020年,累计争取6 000万元。
3.7 围绕绿色植保,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
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覆盖率在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总量较上年下降5%以上。
4.1 全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全力落实好农业支持保护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粮油生产,提高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
4.2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应用
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激励政策,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相关单位共同承担或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重大农业技术创新项目,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旱作农业、马铃薯脱毒种薯、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农机农艺融合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
4.3 注重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切实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和农村经纪人等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4.4 加大农业投资力度
根据国家投资导向,积极争取省、市、县财政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保护地栽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使他们由小到大,由弱做强。
4.5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园区、物流配送营销体系有效接。推进市场流通与储运加工布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传承农耕文化、休闲观光农业。强化农产品创意设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