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强
(汾阳市水务局,山西 汾阳 032200)
太中银铁路隧道弃水利用及工程布设
李文强
(汾阳市水务局,山西 汾阳 032200)
太中银铁路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省份的重要通道,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与汾阳市交界处。通过对该隧道弃水流量分析,阐述了弃水灌溉利用的可行性,并对工程主要建筑物进行了设计布设,工程实施将为沿线核桃林灌溉用水提供水源保障。
铁路隧道;弃水利用;工程布设
太中银铁路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通道,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位于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与汾阳市的交界处,隧道横穿吕梁山脉。水文地质属岩溶自流盆地,岩溶水分别自吴城泉、峡口泉、上林舍泉等泉眼排出。隧道施工改变了地下水流场,形成以隧道为中心的排泄点,并通过隧道排水沟排至汾阳。随着2009年9月吕梁山隧道全线贯通,隧道排水量基本趋于稳定,根据吕梁市水资源研究所2010—2011年对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渗水监测的数据,确定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洞弃水流量为0.3m3/s。为充分利用隧洞弃水,汾阳市政府决定对弃水流经沟道沿岸农田修建灌溉引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解决部分村庄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1.1 工程建设必要性
根据《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现场勘察,由于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道的施工,对汾阳市峡口泉(又名向阳泉)和上林舍泉(以下简称“两泉”)影响较为严重,目前已经断流,造成两泉控制区内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困难。
因此,充分利用隧洞弃水,尽快对弃水流经沟道沿岸农田修建灌溉引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解决部分村庄的饮水困难成为当务之急。
1.2 工程建设可行性
为彻底解决两泉控制区内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太中银铁路公司、山西省政府、山西省水利厅及当地政府以解决民生为重点,对本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曾多次开会协商补偿供水量和供水方案,为做好本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此外,受影响区群众对于尽快修复水源,解决饮水困难和灌溉水源问题的迫切要求,是做好供水工程的坚强后盾。
本项目利用水源为隧洞弃水,随着吕梁山隧道的全线贯通,隧道排水量基本趋于稳定,本次引水流量为0.15m3/s,隧洞弃水量可完全满足需要。该水源经化验,各项指标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为供水工程实施提供了基本条件。
该供水工程位于汾阳市西北部,距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水、电、通讯均可由沿途村庄解决,施工所用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可从市区购买,施工条件便利。
2.1 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对核桃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结合当地现有实施节水滴灌的核桃灌水定额,在萌芽及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硬核期及成熟期,核桃平均日耗水强度3~5mm/d,核桃每公顷产量为270~300kg,灌水定额为150~180m3/hm2,灌水周期约4~5d,灌溉定额为675m3/hm2左右,0.133万hm2核桃林年需水量为90万m3。
太中银铁路吕梁山隧洞弃水流量为0.3m3/s,考虑其他用水,本次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0.15m3/s(日供水1.3万m3/d),核桃单位面积灌水定额为10~12m3,灌水高峰期内可最大灌溉核桃433.33hm2。
项目区地形起伏大,地面高程765~1200m之间,地貌属山前倾斜平原区和低中山区,上下高差430m左右,气温相差3~4℃,作物生长发育时间相差将近一个节气,故采取轮灌方式,设计引水流量0.15m3/s,可满足两泉控制区内上林舍村、安家庄村、张家堡等12村0.133万hm2的核桃林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剩余水量可补充下游董寺河的生态用水。
2.2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根据供水水源的位置及工程总体布置,本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0.15m3/s。建设内容为:铺设输水线路18.61km。管线附属建筑物包括:节制分水阀井14座,排水井4座,排气阀井11座,减压调蓄池1座。
2.3 工程设计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引水管道铺设及相关管道附属建筑物建设。
2.3.1 管材选择
项目区各灌溉片区分散,自然地形高程相差较大,可选输水管材为钢管、PE管和玻璃钢管等。
钢管:强度较高,耐工作压力高,施工敷设方便,适应性强,接口形式灵活,管道渗漏较少,单位管长重量较轻,适合用于地形复杂地段和穿越各种障碍,但价格相对较高,并需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
聚乙烯(PE)管:接口稳定可靠、抗冲击、抗开裂、耐老化、耐腐蚀能力强,但压力等级略低。
夹砂玻璃钢管(FRPM):抗腐蚀性能优良,重量轻,单根管道长度长,少接头,易安装,价格低,但压力等级略低。
经过沿线管道水力计算,根据管材规格、压力、价格的综合比较,本工程按照不同高程分别选择压力为1.0MPa,1.2MPa,1.6MPa,2.0MPa,2.5MPa,管径为500mm,300mm和250mm的夹砂玻璃钢管。
2.3.2 管道敷设
管线纵断设计: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本工程地处北方寒冷地区,最大冻土深度0.87m。因管线靠近公路、并穿越河沟,为保证工程输水管线安全,经综合考虑防冻、防冲和其他上部荷载,确定输水管线的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为不小于1.2m,另外管线穿越公路段管道外包钢筋混凝土厚300mm。
管道横断设计:根据管线埋置深度,结合沿线地质条件,管槽开挖断面采用梯形或复式断面,底宽为1.0~1.2m,以满足管道施工安装要求。梯形或复式断面边坡为1∶0.3~1∶0.75。
管道连接:管件主要有三通、弯头、异径接头等。玻璃钢管道连接采用承插连接,橡胶圈止水,玻璃钢管与钢制管件及阀件设备采用法兰盘连接。
2.3.3 附属工程设计
管道附属设施主要有节制分水阀井、排气阀井、排水阀井、减压调蓄池等。
节制分水阀井:位于每个支管的进水口处。阀井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长2m,宽2m,井深1.8m,底板厚200mm,壁厚250mm。地基处理采取在原状土开挖夯实后,铺设300mm厚三七灰土垫层及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排气阀井内设直径300mm的集水坑和爬梯。井盖采用200mm厚钢筋混凝土盖板。阀井内布置节制阀及分水阀各1个,分水时严禁将主管道上节制阀关闭严实。
排气阀井: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长1.2m,宽1.2m,井深1.8m,底板厚200mm,壁厚250mm,地基处理采取在原状土开挖夯实后,铺设300mm厚的三七灰土垫层及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排气阀井内设直径300mm的集水坑和爬梯,井盖采用150mm厚钢筋混凝土盖板。阀井内布置同口径的闸阀及排气阀各1个。
排水阀井:为了在管道检修时及时排出管内的积水,在管线低凹处设置排水井。排水阀井规格要求参照节制分水阀井设计,阀井内布置闸阀1个。
减压调蓄池:为消减输水管道内剩余的内水压力水头,减小后续管道内水压力,同时为保证坡地灌溉要求,在相关分水口后布置减压调蓄池座。减压调蓄池采用100m3圆形钢筋混凝土水池。
太中银铁路弃水隧洞弃水工程实施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隧洞弃水,解决弃水流经沿岸核桃林农业灌溉用水,使项目区核桃得到适时供水,增产丰收。同时能解决部分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剩余水量可为下游城区董寺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提供蓄水水源。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逐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项目区内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TV67 [
]C [
]1004-7042(2016)06-0030-02
李文强(1974-),男,1998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工程师。
2016-04-16;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