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不是靠运气

2017-01-20 06:02景阳飞
华东科技 2016年4期

文 景阳飞

城市创新不是靠运气

文 景阳飞

从国外城市发展经验管窥城市创新因素

创新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创新能力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注定是创新的场所、创意的孵化器,因为来自不同地方和社会阶层的人在这里互相碰撞,为创意和发明创造了空间。看看公元1世纪的罗马、11世纪的巴格达、19世纪的伦敦或者20世纪的纽约吧;城市显然就是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动机。

但一座城市的辉煌不一定会持久。譬如美国底特律在上世纪还处在工业创新和生产的最前沿,如今却成为一个巨大的衰败典型。

那么,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今天,当创新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成为决定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时,我们该如何创造条件来吸引和鼓励创业者、激发创意呢?

政府:宽容多样性的创新存在

世界各地著名城市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创新能力是对该城市技术、制度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政府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不要挡道,即不要‘压制’各种创新创业的文化”。

以美国为例,一说到城市创新,大家脑海里一定首先想到的是硅谷,然而为什么以硅谷为代表的旧金山地区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而其他地区却停滞不前?到底是因为该地区聚集了众多顶尖教育机构—比如斯坦福大学—还是完全因为运气?

美国多伦多马丁繁荣研究所主任理查德·佛罗里达教授研究认为,如果仅仅把大学看作是旧金山地区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动因,无疑是高估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大学比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大学更富有成果……因为它们鼓励组建小组和展开讨论。旧金山湾区始终对艺术、音乐、文学和创意持开放态度,而大多数地方却缺乏这种开放性—即使它们自认为开放。慢慢地,创业者便在这些(开放的城市)聚集起来”。

这种开放性还必须延伸到人的身上。佛罗里达教授说∶“在硅谷的所有科技初创企业中,创始团队中有移民的占到50%。史蒂夫·乔布斯的生父就是叙利亚移民。”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创新能力是对该城市技术、制度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在创新环节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以,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形成,首要的秘诀,便是作为城市管理者的政府,对文化、技术、人才的多样性的宽容。

文化:涅槃重生的胆魄和勇气

当然,一个城市发展至今,有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种历史一方面是厚重的积淀,一方面也会令创新裹足不前。比如作为我国早年重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几个城市,在创新转型的今天,步履维艰。

国外著名城市中不乏演绎出精彩的“技能型城市自我改造能力”的范例。

比如美国波士顿,一个扮演过商栈、港口、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和军用设备生产高科技中心的城市,却同样诞生了早期的电脑以及管理咨询业。

再如意大利著名城市米兰,在经历了“夕阳工业区”类似的命运之后,在21世纪头10年重生为设计之都—米兰的中心和边缘地带都演变为工作室兴旺发达的地区,时尚业、建筑业和产品设计业都获得了蓬勃发展。米兰还斥资把自己打造为商品交易会的理想举办地,聘请顶尖建筑师进行空间设计,以吸引与米兰形象相配的创意产业企业。

另一个著名的意大利城市都灵,同样有着精彩的涅槃重生历程。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城市中心主任里基·伯德特在研究了都灵近三十年城市变迁之后总结,都灵以及城市所在的皮埃蒙特大区在工业陷入衰落的时候主动允许大学、基金会和产业界相互之间大举投资,从而建立起高科技创新集群。伯德特教授称赞都灵的几任市长—“克服了意大利臭名昭著的官僚作风,重新规划城区,并且吸引到了欧盟的资金”。

同样,德国匹兹堡则从一个因其基础产业(钢铁业)衰落而失去活力的城市,转型为一个拥有科技集群和活力社区的当代大都市。它的成功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匹兹堡科技委员会(早在1983年就成立了,可谓富有远见)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谨慎、持续的投资和种子资金;另一方面,匹兹堡是一个各族群混居的城市,拥有充满活力和特色鲜明的社区,这充分体现在那些美妙的餐馆和咖啡馆上。另外极其重要的是,这里房子便宜。

所以,一个城市在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具备涅槃重生的勇气和智慧,既要明智,又要有适当的资源。制了一幅技术城地图(Tech City Map),呈现这一地区内初创企业之间的联系,该地图会在屏幕上实时弹出相关的Twitter帖子。他认为,哈克尼区地方当局在“分区管理、维护行业平衡以及确保把新建筑中的一部分空间用作孵化区”方面功不可没。他表示,这一点确保了初创企业能够在该地区人气高涨的今天继续(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此获得发展空间。

环境:相对集中的密度和便利

英国伦敦显然不具备房价低廉、房子供应充裕的优势。不过,伦敦也努力在东部边缘地带建立科技集群。譬如伦敦老街的“硅盘”,被英国政府的部长们树立为成功城市创新集群的典范。“硅盘”是600多家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的大本营,但它是自发成长起来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干预。它位于财富之城伦敦金融城与时尚不羁的肖尔迪奇区和霍克斯顿区之间,是一处年轻而新潮的地方。

社交分析软件公司Systems的创始人查尔斯·阿姆斯特朗自2003年起就在此创业,他认为“硅盘”的成功来自三点∶“密度—相关行业集中;多样性—拥有多种不同行业,而非只有科技行业,在成为科技中心之前,这里是丰富多彩的时尚、艺术和设计区;社交—咖啡馆和酒吧林立,社交机会和社交活动比比皆是。”

阿姆斯特朗还利用他在人种学方面的知识背景,绘

人口:创造能力和创新意愿的人扎堆

创新是创造新事物或创意的应用,需要有知识、技术的积累,所以,发展创新城市需要依靠有知识、有动力、年轻、扎堆的人。

更重要的是,人们有创新创业的动力。如果一个城市里的人安于现状、更多追求生活享乐,则这个城市很难有强劲的创新活力。国际上有很多这样的城市。城市中什么样的人最有创新动力?毫无疑问是移民。移民没有享受安逸的资本,站稳脚跟、获得发展迫使他们不懈地追求创新,过去的上海和今天的深圳都在演绎着这样的故事。所以,吸引外来移民一直是美国城市努力的方向,即使是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

创新因为其艰辛还需要有旺盛精力的年轻人。佛罗里达教授认为在创意时代年轻人的重要性大增。年轻人是就业市场的主力,工作时间更长也更卖力,能适应快速改变的行业。特别是大学刚毕业的单身年轻人,因为年轻又没有小孩而更愿意承担风险,适合创造性工作。《经济学人》将这种现象称之为“BJ单身经济”(Bridget Jones Economy)。

而且,创新需要创新者之间的相互激发与合作,有创造力的人才在城市的一定区域集聚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特别是达到一定的数量和密度,城市创新活动便能够迅速增加,就如同原子弹爆炸需要铀达到一定的“临界质量”才能形成链式反应。

创新可以被鼓励,但从无到有催生创新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诀窍在于找准最初的“激发点”,并对环境进行相应的微调

城市创新的关键因素究竟有哪些?

创新可以被鼓励,但从无到有催生创新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诀窍在于找准最初的“激发点”,并对环境进行相应的微调。管中窥豹,一个城市创新的关键因素,起码应具备下述这些∶

“一个好市长”—巴塞罗那、慕尼黑、都灵和波哥大的市长通过实施坚决、睿智的干预,对城市的未来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减少繁文缛节、实施分区和建筑限制,以及精心平衡社会、商业和文化的议程。

“一个包容而多样化的生活环境”—如果一个城市的居民富有活力、有包容心、与时俱进、具有国际视野,这样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一流人才。但大城市需要保持警惕,不要分化新来移民,把他们赶到边缘地带。

“一个优秀的教育体系”—尽管佛罗里达教授的研究淡化了教育与初创企业之间的纽带,但从班加罗尔到旧金山地区,每一座成功的城市,在其核心或附近地区都有一所优秀的大学。

“一个足够发现机遇的密度”—城市创新并不仅仅取决于科技企业的数量,关键是让它们相互交流。这意味着要有酒吧、咖啡厅、共享办公室和社区公共空间。创意常常出现在偶然的聚会中,因此科技产业集群需要有供偶遇发生的地方。酷酷的酒吧会吸引聪明的年轻人,而创造性产业毗邻,有助于发现新机遇和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