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互动的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7-01-20 02:14:52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韦向远张珏侯治平刘河伟
中国商论 2016年36期
关键词:竞赛电子商务比赛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韦向远 张珏 侯治平 刘河伟

基于赛-教互动的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韦向远 张珏 侯治平 刘河伟

本文在分析现阶段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赛-教互动的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竞赛理念、开展校内电商竞赛、推动学生参与国家级竞赛、实行赛课互认制度等。经过两年的实践尝试,基于赛-教互动的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 赛-教互动 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专业集市场营销、现代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法律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具有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页设计与维护、网站内容编辑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或者电子商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本文结合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经验,基于赛-教互动的模式来讨论电子商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1 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传承式的教学,以老师单方面传输知识为主,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的形式强化学习内容。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虽然课程知识内容框架比较完善,但存在内容枯燥、理论性过强等问题,造成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或者只知道理论不会运用。期末考试的教学考核方式,造成学生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地将课程内容记住。许多同学通过该方法取得了课程高分,但实际并不会运用相关理论。考试结束,很多学生就不再学习相关课程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忘记了所学知识。同时,由于对商业情景比较陌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仅限于书本,学生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所以,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与考试评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其评价结果也存在较大偏差。

1.2 课程设置的问题导向性不足

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都会开设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物流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理论原理,所学知识与目前学生的校园生活联系较少,学生缺乏实践应用或者实际操作,不能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电子商务行业虽然兴起不久,但目前广泛受到社会关注,新的商业形式不断涌现,但许多商业现象的理论提出都慢于现实,相关教材的更新更是赶不上理论的提出。在国家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大背景下,对电子商务的投资热潮不断,许多传统企业采用传统产业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也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传统偏重于理论的课程,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电子商务竞赛多但学生参与不足

目前,有关电子商务的竞赛种类多样,根据竞赛级别可分为校级、区级、国家级的各类竞赛。根据竞赛的学科不同,有数学竞赛、市场营销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尽管各类竞赛很多,但学生参赛热情不高,参赛的人数不多。甚至很多学生大学四年都没有参与过一次竞赛,也有学生仅参与过一次竞赛。虽然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竞赛活动中,但学生对于参赛的积极性仍不高,学生参赛的动力不足。

2 赛-教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内涵

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竞赛是第二课堂。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洞察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开阔视野。校内竞赛可以增强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弥补理论知识,实现温故知新的效果。竞赛的阶段性、周期性与竞争性特征,使学生拥有短期奋斗目标,允许学生在多次参赛过程中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科竞赛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考验其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要加入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赛—教互动模式指的是通过比赛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竞赛与教学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通过丰富的竞赛案例使课堂更加生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参赛打下基础。(2)比赛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期间学生可以与其他教师、相关专家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参与相应的技能培训等[1]。(3)参赛对象一般能力相当,相互之间共性较多,能够公平竞争,方便扩散好的经验与方法,激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4)通过竞赛让学生深入体验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参与一次竞赛就像进行一次项目管理,使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协调好比赛与日常学习。

学习效应描述的是一个人重复地从事某项工作,每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会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然后趋于稳定。通过对学习效应的数学化描述,形成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学习阶段;二是标准阶段[2]。根据学习曲线效应法则,本文提出了基于赛—教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首先通过参与比赛感知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课堂收获相关知识,为参与比赛打好理论基础,再通过参与比赛实际运用相关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如果学生多次参与比赛,可以反复记忆、深化理论知识学习,形成比赛与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促进,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强化学习,学会知识的应用。

图1 赛-教互动模式图

3 赛—教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竞赛理念

学校成立赛—教互动研究小组收集与电子商务专业有关的各类竞赛,了解比赛内容,将各类比赛与相关课程匹配,尝试将竞赛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探索“教学奠基,竞赛深挖”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表1是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各类国家级竞赛与相关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相结合的一种探索。

表1 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匹配表

3.2 开展校内电子商务竞赛,推动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

由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联合学校学生会共同策划有关电子商务的竞赛,比如电子商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该项活动,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竞赛中,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积极和其他专业学生合作,通过自由组队的方式,可以实现跨专业、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弥补单个学生能力的不足,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与深度。

由赛—教互动研究小组收集国家级竞赛信息,指导竞赛工作的开展,学生会具体落实校内比赛项目的跟踪与归档,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实现将竞赛项目由校内到国家的可持续和全过程控制,使每个项目都有可能走出学校。

3.3 实行赛课互认制度

在课堂中,选择与所教课程密切相关的竞赛或者将一些多学科综合的竞赛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案例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外,教师以导师的形式给予学生相关理论指导,辅导学生参与竞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建立多元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实行赛课互认制度。在校内选拔过程中,尝试部分竞赛以课程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将比赛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校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由学校推荐至区级比赛。并且,在校外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申请增加课程成绩。全国电子商务运营竞赛就采取赛课互认、赛证互认的方式奖励获奖者。

4 研究成效与未来发展

关于赛—教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桂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成效显著。2015年,电子商务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广西赛区金奖、国家级铜奖一项,广西赛区银奖、铜奖各一项,指导学生参加百度首届全国高校搜索营销大赛获两项优秀奖,指导学生以“电商与广告传媒设计工作室”获区级奖项。这些奖项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履历增添分量,更是他们能力的证明,能够使他们掌握有用的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且形成的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未来桂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模式改革将深入实践,加强各门学科与相关竞赛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教师在课堂中加入竞赛的相关内容,鼓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引入赛课互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商业变化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电商人才。

[1] 钟诚,罗小凤.拓展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

[2] 田云刚.论学习曲线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F724.6

:A

:2096-0298(2016)12(c)-182-02

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238);桂林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竞赛电子商务比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发芽比赛
大灰狼(2019年4期)2019-05-14 16:38:38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我看竞赛
选美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智慧少年(2016年2期)2016-06-24 06:12:54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