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波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昌平区,102211)
煤炭央企增强全球治理能力策略研究
乔 波1,2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昌平区,102211)
从参与的主动性、核心竞争力、既得利益国家阻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炭央企全球治理能力现状。认为我国煤炭央企全球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迫切需要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同时入手,提升煤炭央企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煤炭 央企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全球治理能力”成为政治局学习的重要关键词。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主动增强全球治理的能力,是煤炭央企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责任。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层面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企业的竞争,煤炭央企作为煤炭行业的“国家队”,应主动谋划,积极担负起保证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责任。
1.1 保证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需要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中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工业快速增长,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又是能源进口大国,近年来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1世纪初的32%上升至2015年首破60%,2016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上升至33.7%。同时,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均会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保障能源供应压力也将随之增大。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耗竭,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各国对能源资源安全的关注程度也随之上升,能源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能源政治也益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正如《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指出,“能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而获得能源安全保障”。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的40多年间,全球治理的主体不再仅由国家政府所垄断,而呈现出了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态势,各种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国“贫油、富煤、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使煤炭长期以来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以煤炭央企为代表的中国能源企业必须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社会责任。
1.2 央企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需要
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依存度更高,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一个整体链条,各种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得到最优配置。
从企业经济发展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境外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大力拓展境外能源供应渠道,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中国煤炭央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任务。有数据表明,中国海外收购中,矿产收购占到三分之一,央企是中国海外收购交易的重要主体力量。自2000年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16年里,煤炭央企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开拓海外市场,广泛开展多元的能源外交与合作。目前,已经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话与合作机制,成为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中坚力量。
1.3 煤炭央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全球资源的日趋枯竭,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成为各个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共同问题具有涉及范围广、跨国性和全球性、利益相互缠绕等特征,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客观上要求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治理。中国也面临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经济大国,是新的能源治理架构中的重要力量,也是传统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神华海外公司负责人在2015中国(北京)国际投资洽谈会上透露,为了实现创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目标,神华将积极推动国际化进程,预估总投资将达到600~800亿人民币。在不远的将来,国际投资和来自国际市场的销售收入、利润将占到神华集团的20%以上。国内市场发展格局对神华清洁能源发展形成了较多限制,但国际广阔的容量和成熟的市场为神华集团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发展成为神华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前,“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被列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绝大多数煤炭央企紧盯“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目标,积极参与海外业务拓展和能源全球治理事务,但应该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能源巨头相比,我国煤炭央企全球治理参与能力相对不足,主要面临的困难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参与的主动性不足
中国开始进入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可以从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算起。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由于自身实力限制、意识形态差异等原因,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重要的话语权,但由于煤炭央企过去处于行业垄断经营的地位,企业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意识并不强烈,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深。
2.2 核心竞争力不足
全球治理的实质是国家利益的博弈,而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强大的国家经济、技术、军事、文化实力作保障。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其中煤炭央企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冷静地考量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实力,隐忧甚多。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生产集中度低、人均效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煤炭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煤炭央企掌握国际话语权和全球治理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2.3 发达国家的阻挠
随着全球能源变革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煤炭央企的海外投资扩张正受到世界瞩目,当然,“走出去”也不都是坦途,高风险往往相伴而行。延续60余年的现存国际经济制度已形成深厚的利益格局,任何一个后加入者要想分割其利益,都会受到相关国家的百般阻挠。神华集团争夺蒙古国超级大矿TT煤矿遭遇反反复复的“拉锯战”,其重要阻力就是资源民族保护主义者担心中国投资会造成蒙古对中国的依赖,认为“中国可能会垄断蒙古国有资源”。由此可见,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竞争目前更多体现为政治化倾向,发达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种方式阻挠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全球投资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对外资项目的要求和审核日趋严格,部分国家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为由对中国海外并购进行阻挠。煤炭央企对外投资阻力和经营困难加大,境外安全风险加剧,挑战更为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煤炭央企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转型升级发展以及“一路一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心态和姿态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分工,中国现在不仅是全球化的维护者和受益者,更要进一步分担领导者和推动者的责任,这要求煤炭央企把全球市场作为主战场,代表国家队,整合聚势,全面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3.1 增强“硬实力”
(1)参与能源战略制定,主动维护能源安全。能源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咽喉”,中国要借鉴日本 官(政府)产(产业界)学(学界)“三位一体”的协调应对机制,高度重视和参与制定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储备多元化的能源获取通道,加大从周边邻国获得能源的能力。针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和全国能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要调整能源战略结构和布局,保障国家能源独立与自给。
(2)科技驱动,推动行业转型。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处于粗放经营的状态,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资源和环境代价过重、结构不良、效率偏低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开创一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道路。在此背景下,十八大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上有新进展、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调整上有新进展、在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上有新进展。
首先,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创新能力。央企要转换新思维,必须用市场化的思维寻找新红利。一是从要素参与全球化分工的红利转化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潜力。央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综合创新的活力,包括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等,通过综合创新适应和占据国内和国际市场。央企有能力把政策、学术、制造、融资和人才等要素优势整合起来,形成创新生态体系,加速综合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
其次,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含量,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占据全球能源产业链上游,占领国际能源产业发展竞争的制高点,推动清洁、低碳能源的研发,大力培育和发展太阳能利用、沼气、风能等新能源产业,优化能源产业内部结构,掌握煤制油等能源转化和替代技术。
最后,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减少能源开采、使用对环境、地下水的影响。
(3)提升国际化质量。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加强能源外交意识,在国际能源活动中综合考虑国际宏观环境、对象国的对华政策及其国内局势、民族文化,增加与相关国家外交部门的主动协调,充分利用国际问题研究界的智力资源,在决定对外投资、海外企业并购等重大行动前,认真听取全面、专业的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减少盲目的国际化扩张,提升国际化质量。
3.2 增强“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增强煤炭产量、技术创新能力等“硬实力”的基础上,煤炭央企应提升“软实力”方面的积累。
(1)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行业同盟。在行业组织和跨国公司作用日益凸现的今天,中国煤炭央企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组织和行业同盟中去,加入体系、按体系规则办事,逐步掌握全球能源治理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例如,神华集团通过连续承办世界煤炭协会大会、出版世界煤炭协会官方杂志,向世界煤炭行业发出中国的声音,极大扩大了中国煤炭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加入 能源合作组织,建立能源短缺应急反应机制、能源情报互享机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能源价格稳定机制、能源运输通道安全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确保能源安全。
(2)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中国煤炭央企要加强对“软实力”的重视,通过媒体、公关、公益活动、教育等途径,大力宣传和输出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煤炭行业和中国煤炭央企的正确认识,积极引导舆论,树立形象,打造品牌,提升美誉度;要向社会提供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既要遵照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也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部分收益用于回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东道国人民,体现中国对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真正做到“走出去”、“融进去”、“立得住”。
总之,我国煤炭央企要以更加积极地姿态,主动谋划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战略图”,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综合手段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守护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能源“生命线”。
[1] 库珀,安特科维茨.全球治理中的新兴国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敖云波.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外交对策[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3] 崔守军.能源大外交:中国崛起的战略支轴[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4] 余建华.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国际能源合作[M].长春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张大鹏)
Study on global governance ability of China central energy enterprises
Qiao Bo1,2
(1.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Haidian, Beijing 100083, China; 2.Shen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ping, Beijing 102211, China)
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current ability and actuality of central energy enterprises' global governance from three aspects, participation initiative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obstruction from vested interest countrie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global governance ability in central energy enterprises needs improvement from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two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urgent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ability in global governance.
coal, central enterprises, global governance
乔波. 煤炭央企增强全球治理能力策略研究[J].中国煤炭,2017,43(3): 14-16,46. Qiao Bo. Study on global governance ability of central energy enterprises [J].China Coal,2017,43(3): 14-16,46.
TD-9
A
乔波(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高级政工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博士,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建及企业文化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