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波 谢立芝
413000湖南省益阳市疾控中心
2005-2016年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李颖波 谢立芝
413000湖南省益阳市疾控中心
目的:探讨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益阳市2005-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6年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3起,报告发病3 591例,死亡13例;事件性质主要为传染病。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早发现、早报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的关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为掌握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状况与特点,探讨更有效的防范与应对措施,本文对益阳市2005-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下载2005-2016年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3、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基本情况:益阳市2005-2016年累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3起,报告发病3 591例,死亡13例。一般级别61起,未分级级别16起,较高级别6起。2005年来每年均有事件报告,有两个高峰。2005年、2006年报告数较多,为第1个高峰(12起),而后逐年下降。2009年出现第2个高峰(18起)后,报告数再次下降,2016年仅报告1起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①时间分布:2005-2016年事件主要发生在3-6月(37起),9-12月(36起),共占事件总数的87.95%。其中6月报告最多,报告15起;其次为11月,报告12起。②地区分布:全市7个区、县(市)均有事件报告,其中安化县报告最多(29起),其次为桃江县(18起)、资阳区(12起),共占事件总数的71.08%。③场所分布:事件发生最多的场所为学校及幼儿园,共报告61起,占事件总数的73.49%;其次为村庄、家庭、企业。
事件性质:事件性质主要为传染病事件(71起),占事件总数的85.54%;其余为食物中毒(10起)、职业中毒(1起),水污染事件(1起)。①传染病相关事件:传染病相关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51起),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71.83%,其中水痘17起,流感14起(死亡1例),流行性腮腺炎12起,麻疹7起,风疹1起;其次为肠道传染病(14起),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22.95%;然后为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6起),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8.45%。②其他事件:食物中毒事件共10起,占事件总数的12.05%;职业中毒事件1起,水污染事件1起。
事件报告时间及事件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事件报告时间为事件首例病例发病至疾控中心接到报告之间的间隔。事件持续时间为事件首例病例发病至末例病例发病之间的间隔[2]。分析了发生在学校及幼儿园的57起传染病暴发事件,事件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呈显著相关(r=0.443,P<0.05)。即病例出现后报告时间越晚,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越长。
益阳市2009年报告事件数最多(18起),其中8起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受当时全国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影响,与王学燕、段红英、刘晓峰等报告的一致[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呈现季节性,集中发生在3-6月、9-12月,与学生的作息规律呈现一致。季节高发的情况与其他地区的情况类似[5-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事件总数的85.54%。而传染病暴发疫情中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71.83%。这是由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方式易于实现,以及病原体易发生变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麻疹和风疹均为疫苗相关疾病,研究显示,应急接种是控制此类传染病暴发最有效的方法[6]。
传染病相关事件有57起发生在学校及幼儿园,占事件总数的80.28%,提示中小学及幼托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场所[7,8]。一方面是由于学校人群密集、教室拥挤、通风不良,为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3];另一方面是由于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追踪制度等传染病防控措施未能严格落实,造成疫情蔓延。
本研究显示,事件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其他一些报道得出的结果一致[2]。说明早发现、早报告是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9,10]。
综上所述,我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重点放在传染病,一是要加强学校及幼托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须与教育部门开展联防联控督导,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灵敏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控制,杜绝迟报、漏报现象;三是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四是建议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将水痘、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二类疫苗纳入新农合,以提高接种率,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5-9.
[2]李海霞,丁致远.无锡市北塘区2006-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2):1505-1507.
[3]王学燕,龚健.2005-2009年广西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疾病监测,2011,26(4):301-304.
[4]段红英、陈碧云.2007-2012年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4):40-43.
[5]刘晓峰、付敏.郴州市2004-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资料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5,17(2):4-8.
[6]杨汝松、洪艳丽.2004-2014年玉溪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7):808-811.
[7]朱玲,谢建林.2004-2007年衡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071-1073.
[8]韩俊峰,王子军.我国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4):463-465.
[9]刘峰、邱琳.2005-2014年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2):2117-2120.
[10]白海燕,梁健.北海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4):647-649.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Yiyang city during 2005-2016 years
Li Yingbo,Xie Lizhi
Yiyang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Hunan Province 413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Yiyang city.Methods: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Yiyang city during the 2005-2016 years.Results:83 case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ere reported in 2005-2016 years.3 591 cases were reported and 13 cases died.The nature of the incident was mainly infectious diseases.Conclusion: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re mainly infectious diseases.Schools are the main place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reporting are the key to control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Epidemiology;Infectious disease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