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韦凤年 王春夏 通讯员 江海洋
安徽:寻根施策 合力攻坚
本刊记者 韦凤年 王春夏 通讯员 江海洋
地处华东腹地的安徽省,位居长江下游、淮河中游,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 000个、贫困人口300多万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仍未彻底扭转,不少群众还没有喝上自来水,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普遍较低,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安徽省水利厅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突出问题导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把水利扶贫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全厅重要工作日程。近年,厅领导多次带领相关处室人员,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水利需求调查,基本掌握了全省贫困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防洪除涝、农田灌溉、生态保护等需求,建立了以县为单元的水利扶贫项目库,为将水利扶贫项目列入相关规划及安排实施奠定了基础。
以规划为龙头,组织制定了 《安徽省水利扶贫规划(2011—2020年)》《安徽省国家重点贫困县“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2016—2020年)》,组织各县区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016—2018年)》《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016—2018年)》。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了倾斜和支持,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精准扶贫台账管理制度既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考核问效的基础。”安徽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吴永林谈起对精准扶贫台账的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台账和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台账建设是安徽省水利厅在精准扶贫上的一大亮点。
2016年3月,安徽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精准扶贫台账管理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台账管理制度的通知》,要求全省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市、县(市、区)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并以此为基础,对台账实施动态管理,逐年验收销号。农饮工程台账包括贫困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饮水安全状况、未通水人口饮水不安全类型、解决方式和时间等,贫困村信息中分为已通水、未通水、部分通水三种类型,分别统计饮水不安全人口数、类型、解决方式和时间安排等。小型水利工程台账分为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小塘坝、小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八类工程,统计贫困村“八小工程”年度安排实施计划等。这两本台账内容翔实、易查询,也便于考核验收。
了解贫困人口的需求,是建立台账的基础。各县按照建立台账的通知要求,认真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现状和对水利工程的需求,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目前省级与县级农饮工程与小型水利工程台账已完成建立。
有了这两本台账,既便于全面掌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饮水和水利工程现状,又便于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了解帮扶需求、帮扶主体、帮扶措施、帮扶进度,使扶贫工作更精准。
“水利是命脉,党和政府关心老百姓,对山塘进行改造,让我家的收入翻了三番。”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高牛村左自成大爷算了一笔账,过去山塘年久失修,旱不能灌,涝不能蓄,一亩地一年收不了二三百元,现在有了水利保障,一亩地流转出去光租金就有六七百元收入,然后不用出远门还能在自家地里给租地老板打工,一天能挣100元,里里外外算下来,还不止翻三番呢!像左自成这样的贫困户,因为村里小型水利设施的改善使土地增值,土地流转的租金和打工的收入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脱贫有了希望。
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强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才能真正保障和巩固脱贫成果。在安徽省金寨县吴家店镇飞机场村汤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种植示范园,公司副总经理廖开原介绍了示范园如何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民之间新型的合作方式。在示范园建设前期,园区建设所有投资由公司承担,农民经土地流转,得到土地租金收益;园区建设过程中可吸纳当地农民成为公司员工,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取得工资和奖金收入。70岁的漆永寿大爷高兴地说,“我们这里过去看到水却用不上水(都是坡岗地),现在塘、堰修好了,浇地有了水,我把家里的地交给公司经营,同时又在公司做活,每年能有2.5万元左右的收入。我过去是贫困户,现在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三间三层的楼房。”
吴家店镇党委书记戚家乐说:“这种模式由公司承担全部的前期投资风险,解决了农民群众不懂技术、没有市场销路的问题,农民真正实现零风险、保增收。”猕猴桃产业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比原有种植作物产出价值增加20倍以上。示范园建成后可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到这个产业中来,选取有实力的农民组成合作社,合作社以公司、农民按股份的形式组成,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价格销售,从而快速推动金寨猕猴桃产业发展,改变山区人民生活面貌,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减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比例,真正实现土地增效、产业扶贫的目标。
从2012年至今,汤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打造了吴家店猕猴桃现代示范园、斑竹园良种繁育基地、双河猕猴桃示范园,每亩地投入约2.5万元资金。土地流转841户,合计195 hm2,带动农民就业330人,其中在册贫困户56户,在园区务工人员年平均收入7 000元。目前已有28户贫困户脱贫。
在谈到为什么选中这里投资时,廖开原说,“是这里的水利条件吸引了我们”。他指着山坡上2016年刚坐果的猕猴桃说:“猕猴桃种植对灌溉、排水要求较高,旱不得、涝不得,是金寨县水利局给园区配套建设了水塘、排水渠、滴灌等水利设施,才能抗过2014年的大旱和2016年的大水灾害,丰收才有了希望。”
这只是金寨县水利扶贫攻坚的两个实例。
关于讲武堂的说法,尽管部分没有得到确证,但从1909年至1935年26年中,所培养的杰出军事人才的确远超最初的设想(为云南新军培养中下级军官),其影响力超出了云南的范围,辐射到东南亚、东北亚,对于20世纪上半期东亚、东南亚多国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地处皖西、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接合部的金寨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安徽省最大的山区县。截至2015年年底,全县仍有71个贫困村,近3万贫困户8.43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考察,对加快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金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6月16日,水利部部长陈雷专门接见金寨县主要领导及水利部门一行,专题研究“十三五”水利部对口支援金寨水利扶贫工作。水利部对金寨县水利扶贫对口支援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金寨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农村饮水安全仍需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用水保证率不高,山洪沟治理滞后、河流防洪标准偏低、洪涝灾害威胁严重,局部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治理任务艰巨,水利建设管理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短板,制定了《水利部对口支援安徽省金寨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6—2020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寨县水利扶贫工作的行动指南。
据了解,按照金寨县脱贫攻坚的进度安排,到2019年年底,实现全县7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8.43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整县脱贫摘帽,其中水利扶贫覆盖71个贫困村,惠及7.3万贫困人口。2020年,重点是巩固提升水利对口支援扶贫成果。
对于山区县的扶贫开发,金寨县水利局副局长许晖谈了他的认识:“山区县一定要把守护绿水青山放在水利扶贫优先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保老百姓的命脉,就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努力提高水利服务与保障能力,坚决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县脱贫目标的实现。”
水利部农电局在金寨挂职副县长的邹体峰告诉我们,金寨县正在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将新建中河、腰坪等小型水库,解决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农业灌溉水源问题;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善灌溉条件;开展清洁小流域治理,遏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和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发展农村生态绿色能源。
水利基础打牢了,金寨的山将更青、水将更绿,明天会更加美好。
扶贫攻坚不能单打独斗,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2012年7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调整省级领导和省级机关单位扶贫联系点的通知》,明确颍上县作为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的联系点,省水利厅、省台办、太平洋寿险安徽分公司、省档案局、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农业大学、中铁四局集团、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定点扶贫颍上县,安徽省水利厅作为牵头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作为牵头单位,积极主动做好联系、汇总、服务工作,同时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打好组合拳。2015年,安徽省水利厅共安排颍上县水利建设资金2.3亿元(省级以上资金1.91亿元),涉及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中小河流和洼地治理、水闸除险加固、防汛抗旱、中型灌区等多方面。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1.15亿元,解决了20.68万农村居民和3.8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2 300万元;“八小工程”省级以上补助资金1 982万元;安排颍上闸除险加固投资1 250万元,中小河流治理补助1 050万元,西淝河洼地治理770万元,防汛抗旱资金315万元等。这些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颍上县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较好的水利基础。同时指导颍上县编制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安徽省台办、安徽省档案局、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农业大学、中铁四局集团、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根据各自的分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合肥市委、市政府对帮扶颍上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颍上开展调研、对接和帮扶活动,市里相关部门和单位分解落实帮扶任务,对口开展帮扶工作。
在统筹资金方面,县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水利建设,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各部门根据职能分片实施,按“各端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办法,把所有涉水资金集中使用。
“按照颍上县的发展定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重视与发改、财政、交通、农业、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其规划也要互相衔接,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安徽省颍上县水务局党组副书记、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何毅说。颍上县水务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扶贫攻坚总体部署,举全局之力,精心谋划,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目前,颍上县对中部八里河片和西部现代农业示范片进行综合治理,对阜颍河、淮颍河、六南河、城南水系等25条骨干沟河疏浚整治,沿河实施道路及生态工程,配套完善桥、闸、站等,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2016年度饮水安全工程建水厂14处,解决12.23万居民饮水问题;2015年开工实施的人民河灌区治理,老墩沟、大溜沟、小润河3处中小河道治理以及西淝河洼地应急治理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工程总投资1.2亿元,受益贫困村31个。利用水利融资补齐补强水利短板,第一期融资贷款8亿元已放贷并投入使用。
颍上县水利基础设施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发展能力,水利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穷在水上、困在水上将成为颍上的历史,富在水上、美在水上将成为颍上的现实。
跟着安徽省颍上县陈桥镇李庄村第一书记刘国东来到村边新建沟渠旁,听他讲述李庄村这两年的变化。当问起他最大感受时,他说:“你跟群众交心,群众就跟你交心。”
34岁的刘国东是安徽省水利厅选派的驻村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是党中央给扶贫干部的光荣称号。2014年10月31日他走马上任,就到村里挨家挨户地走访,摸清了全村的情况。现在村民跟刘国东都很熟,愿意经常跟他拉家常。在村民李学银家,李学银一个劲儿地夸刘书记好,“有他带领大伙干,心里踏实”,并竖起了大拇指。由于刘国东的工作出色,目前已被提拔为颍上县扶贫办副主任,同时还兼任李庄村第一书记。
李庄村地处颍上县陈桥镇最北部,地理位置偏僻,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产业比较单一,种植模式较为传统。农民纯收入较低,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无收入来源。目前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59户375人。村里水利、道路、生活用水、用电等公共设施比较薄弱。
要从根本上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做好规划是前提。李庄村是安徽省水利厅定点帮扶的村庄,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李庄村脱贫攻坚工作,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水利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实施方案》,并请省水科院编制了李庄村农田水利规划,做好李庄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刘国东同志为队长的李庄村驻村工作队通过调研、摸排,制定了 《2015、2016年李庄村贫困户脱贫实施计划表》;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建档立卡户,改“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精准扶贫,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
2014年,安徽省水利厅投入225.5万元对李庄村陈柳沟、周庄塘及村部西沟、陈大圩排水沟、小陈庄抽水站等进行建设;2015年又投入230万元对7个自然庄10口村塘进行扩挖清淤,对牌坊站、柳西站、七里郭站进行拆除重建;投入20万元水土保持经费在谢展河栽种13 hm2樱花树和桃树;2016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约1 600万元资金)正在实施。
光伏发电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入。村里建设了60kW光伏电站,联户光伏电站80户240kW,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参与项目实施的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在撬动小额信贷资金方面,明娇家庭农场6.7 hm2“洪亮西瓜”贫困户小额信贷带资入股8户32万元(每户年收入3 000元左右),三峰肉牛养殖场带动贫困户18户(委托寄养1头牛),红宇家庭农场(瓜蒌基地20 hm2)带动贫困户托管15户2 hm2等。
为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安徽省水利厅机关73位处级以上干部实行一对一的帮扶。
目前,李庄村已实施清淤排水沟5.1km、中沟1.8km、当家塘4口,维修新建14座生产桥、机耕桥。村里骨干道路已基本建成。2016年计划脱贫82户216人,剩余五保户41户、低保户36户由社保兜底。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产业带动也初见成效,李庄村正在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脱贫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