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华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
谭志华
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并积极提高居住环境。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难免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十面霾伏”、道路天坑,且在雨季很多城市出现城市内涝,导致交通瘫痪,甚至发生多起事故。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为居民的生产以及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为改善以上情况,相关部门应重视城市生态景观的重塑,可以从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生态景观再塑,从而使城市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1.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可以强化城市雨洪管理,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此分析,海绵城市可能是将来我国城市建设的主流。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参考了海绵“吸收”、“释放”且“具有弹性”的特点。若将这些特点运用在现代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运用于天气变化、雨洪等灾害的防护与应对中,则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使水资源得到良性循环,使城市内涝、水污染等得到有效解决,使城市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可以为城市将来的生态景观的重塑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以上优势外,海绵城市作为新时代城市设计及建设理念,涉及范围广泛,可以响应当前提出的节能减排,优化城市生态景观,推进我国绿色城市的建设。
2.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为实现“海绵城市”的构建,相关部门应重视:空间区域的整改;可渗透路面的设计;雨水花园的构建;下沉式绿地的建设等四方面的建设。其中,空间区域的整改是指: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根据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街道以及河道水系等区域进行整改。如:设计透水铺装、空中花园、植草沟等。可渗透路面设计是指:针对城市室外道路、广场等容易积水的地方,可以改变传统硬化法,改为铺装透水性能好的材料,以此实现地下水、雨水的可循环使用。而雨水花园的构建是指:相关部门可以按照本城市的气候、土壤等环境,种植丰富的植被,如:乔木、灌木等,借助这些植物保护土壤,同时还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精华与下渗。另外,下沉式绿地的建设是指,在城市中建设一些地势较低的生态绿地,使其可以容纳、储存雨水,同时可以达到净化与入渗的目的。
3.海绵理念对城市影响
以下笔者就以浙江金华的燕尾洲公园为例,对“海绵理念对城市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燕尾洲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对其真实写照。气候:亚热带激发。特点:四季分明,且春早秋短;夏季炎热时间长,雨季充足;冬天光温互补。但目前,燕尾洲在海绵理念的建设中,已经成为金华市唯一自然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保护完整的地区。因为,在景观设计中,燕尾洲将原有的生态植被,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了整改,建立了滩涂、岛屿与池塘等空间,使其可以借助自身功能协助周围动植物的生长,同时可以使水质得到净化。另外,为解决洪涝灾害,当地政府采用就地改造的形式,将防御改为引灌,将河岸改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这样不但解决灾害的预防与应对,同时提高了城市的生态价值。
1.城市生态景观的内涵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并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在加强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性,明确并深入理解城市生态景观“回归自然”的内涵。使城市景观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事实上,景观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城市景观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过程,是物质循环系统的载体,与社会物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当前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方向。其二:城市景观是人们获取精神文化重要途径,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信息。
2.城市生态景观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态景观是由自然、经济,以及人文景观构成的。其中自然景观包括:地理(不同地区地理环境不同,是生态景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载体)、水利(主要是连接与汇通的作用,可以让城市生态变得更有生机)、气候(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提供建设可能)。以及生物影响等因素。经济景观包括:能源、交通、土地利用、基础设施以及产业结构。这些因素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支持。同时可以让城市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健康模式。另外,人文景观包括:城市人口、历史文化,以及风俗。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源远流长,而人类是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参与者与互动者,应重视文化的传承,从而使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具有“本地化”的特征。
3.生态景观建设中问题
另外,在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态景观重塑中,还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建设者在重塑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问题的解决策略。如:雨水系统仍待完善。相关部门应根据“海绵城市理念”,积极优化城市雨水系统,早日解决“城市中看海”的境况。又如,针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相似化”,如:部分城市过分追求“城市风貌”而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没有考虑本城市的地势地貌,导致生态景观重塑不科学。为改善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应重视城市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另外,部分城市存在棕地未被充分开发与利用,导致资源浪费。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棕地的开发,如:屋顶、企业商务区等,增加城市绿化,改善大气污染。
1.空间区域整改
首先,相关部门应重视城市区域的整改,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情况,对城市空间进行整改。如:针对某些雨季容易内涝的城市,相关部门可以对城市公园、城市街道等进行透水性铺装,使雨水可以得到渗透,解决“看海问题”的同时,可以实现雨水储存与净化后的循环利用。同时,在城市公园中,可以增建雨水花园以及植草沟,以此强化雨水的生态管理。另外,相关部门可以提倡企业、公司、学校等建设绿色屋顶,以此营造绿化空间,可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可渗透路面
可渗透路面的设计,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城市相关区域的地面进行透水铺装处理。如:针对城市地势较低的区域路面、公园、广场、甚至是停车场,可以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铺装材料对地面按照“土基——排水层——垫层——基层——过滤层——面层”的顺序,进行重新铺装。同时,在铺装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区域地面的承载力进行不同的铺装。这样,就可以保证城市在下雨的旺季,雨水从可透水铺装中直接渗透到地下,然后对雨水进行净化与存储。在干旱时,对储存的雨水进行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作用。
3.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具体指的是,在城市公园、居民小区、大型商业区等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绿地),借助绿地的植物或是一些设施,对雨水进行初步保留、吸收与净化的一种方式。雨水花园的建设成本较低,且其可以与景观场地进行有机的融合,维护与管理都非常的方便。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生态景观的重塑过程中,城市的相关部门应重视雨水花园的推广与宣传,使其在日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4.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凹式绿地),是预防与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中,相关部门应重视下沉式绿地的建设。部门可以在城市较低的地势种植一些乔木、灌木等植被,从而建设出生态绿地。在雨季,这些植被可以将多余的雨水进行滞留,然后通过净化、入渗形成一片生态雨水湿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削减雨水污染的同时,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植被的增多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使城市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生态景观的重塑具有重要影响,其可以为城市景观重塑指引方向,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加强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与思考,积极寻找城市生态景观的重塑策略。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