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华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94-01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在此,我谈一点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皮亚杰曾经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效果来源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强大推动力和必不可少的前天条件。实践证明: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增进学习效果、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就根据小学生的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努力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尽可能将教学过程设计得生动、形象、有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勤奋地学习。激发兴趣的方法有:(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当小老师的快乐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利用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知识。"面对社会发展、知识剧增的现实,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2.1预习课文。预习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开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预习中,我让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经常性地有意预习。慢慢的,他们就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并从中探究出了以下的预习方法:
(1)朗读法。这是预习课文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2)圈画法。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画出文章中的生字、词语、重点词语以及优美的语句。
(3)批注法。就是把圈画的内容利用师生解决后把答案及时地批注在书上。
(4)质疑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找出疑惑的地方,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图中、重点、难点等处质疑。
2.2学习课文。学习课文的教学,我不但注重了学习课文内容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对教材内容全讲的作法,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课文方法的引导。归纳出具体的方法如下:
(1)导读目标法。目标是导向,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 主动地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课堂目标时,要从学生的时间出发,以教材为依据、学生为中心,把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2)讨论法。讨论的目标是调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具体做法有小组讨论,自由搭配讨论、师生合作讨论。
(3)品味赏读法。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达意义的,学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品味出语言蕴含的情感,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有教师范读、品词品句、学生互评读。
(4)总结知识法。就是读完了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5)迁移转化法。就是学习完了一组教材后进行系统的总结,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等。
(6)引导学生科学的评价同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时间长了,机会多了,学生自然就总结和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和教育学生的基础教育,也是系统教育的开端,是能否成才的关键,一个人的许多良好习惯、个性心理、健康品质、性格都将在这段时间形成。俗话说:"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解决问题和认真总结的好习惯。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仔细分析、认真反思、认真引导,就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寻找到适合自觉自主学习的方法,使自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