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互动分析研究

2017-01-19 14:00孙书海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历史同学

孙书海

摘要:在历史课堂中,合理有效的课堂互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实现历史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因此研究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课堂互动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初中历史课堂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课堂互动情况的方法,希望以此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启示,促进双方的课堂交流,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77-01

1.课堂互动的意义

1.1有利于构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互动是师生在课堂中就具体问题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分别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堂互动的过程,形成有机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1.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社会对初中历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情况,而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就是增强课堂互动。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平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学生及社会的肯定。同学与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是对老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反馈,这种反馈会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得到更多的反馈,以此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互动问题分析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互动也已经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历史学科本身以及老师和同学的个人原因,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互动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历史学科是人文社科类学科,其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繁琐性、过去性等特点,教学任务很重而学生在短期之内很难掌握。所以教师往往会从整体角度全面系统的搭建历史教学框架,以便于学生可以在短期之内打下扎实基础,教学任务繁重并且教学时间有限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集中于知识点的讲授上,课堂互动成为形式化的过程。

2.2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为寻求更好地互动效果,往往会选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互动的对象,优等生获得参与师生互动的机率相对较高,导致了师生互动中互动对象的单一性,互动机会的不平等等现象。当然课堂互动时间毕竟有限,教师选择互动的对象必定有限,但大多未参与到互动中的同学缺乏良好的倾听能力,在倾听过程中不认真,不利于课堂互动目的的实现。

2.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浮于表面,更多的是为了营造课堂氛围,却没有能够实现真正的相互交流,无法引发同学思考。这种虚假的课堂互动往往表面很活跃,但却不能体现课堂互动的价值。

2.4师生的互动除了需要老师的积极主动外,也依赖于学生的反馈。但由于对历史学科的不够重视,同学的积极性往往也较低,主要表现在课前不提前预习、课堂中不主动回答问题、课后不对遗留问题进行思考等。除此之外,过度依赖课本逐渐丧失思辨能力。

3.提高历史课堂互动效果的策略分析

3.1教师方面。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必定是起主要作用,因而教师自身的能力及素质是影响历史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当不断努提升自己的素养,促进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首先作为教师应当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的学生观。教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时,不能简单地从考试成绩甚至个人喜好出发,要与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在了解学生的能力的基础上思考设计课堂互动的情节,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每个同学平等地互动机会,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发现同学的潜在能力,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其次加强课前与同学的交流,通过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会受到老师情绪的影响,因此历史教师若想获得更好地互动情况,必须要从自身出发投入感情,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学生反馈。

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对学生有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会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性。

3.2学生方面。师生互动是一个相互行为,仅仅依靠老师的积极调动并不能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学生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提高自己的学习意识,主动参与到与老师的课堂互动中。

一方面,学生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之前,对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学习内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中积极回答老师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听取老师的意见这样的反馈过程,促进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课后要对课堂遗留问题,积极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听取别人的想法形成新的认识。

另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在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要学会脱离课本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不能局限自己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孙泽文.刘文帆.互动教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互动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2:1-4.

[2]辜筠芳.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研究——"互动分析"方法及其技术的历史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7,36:3-5.

[3]王秀杰.何绍波.李艳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兼论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2:24-27.

[4]孙静.分析高中历史互动式课堂的诱导策略[J].学周刊,2015,16:46.

[5]左璜.黄甫全.课堂互动研究的主题.方法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1,05:81-86.

[6]张拥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互动[J].学周刊,2011,18:135.

[7]谢志芳.互动教学设计在历史课堂主体活动教学中的作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04:46-50.

[8]许双成.张立昌.翻转课堂深度融合历史教学路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4:45-48.

[9]李花芹.互动式教学给历史课堂带来了生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108.

[10]高瑛.认知与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课堂互动话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04:76-83.

[11]安桂清.话语分析视角的课堂研究:脉络与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13,11:21-28+59.

[12]张建兵.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互动性的方法[J].学周刊,2014,08:112.

猜你喜欢
师生历史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新历史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