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平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6-0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高中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当今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心理障碍、体质下降、近视和肥胖增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学校体育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和经常、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是预防疾病、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在体育课中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1.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高中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高中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众所周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自然环境、生活习惯、药物以及运动等因素。另外,性格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谁也不会期望单靠体育运动及学校教育控制诸多营养、生活习惯、遗传、自然环境等这些对学生健康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健康所说的运动显然不是指奥林匹克选手所参与的那类运动,作为一般人所需要的是使自己作为生命体的自然存在不可缺少的那种运动。疾病是由于人处于非自然状态所致的。所谓"参加运动有助于增进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不过是从运动不足这一非自然状态恢复到"运动=生命"的自然状态。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暂时忘记患病的痛苦时,对于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健康状态并不觉得是一种幸福或享受,只有当人们头痛脑热吃药打针病愈之后,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不生病为好。这也许就是健康作为一种人们追求的观念得以形成的起因。然而"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一通俗的说法,表明了病态是相对于健康状态的一种不为人们欢迎的自然状态。既然如此,与其追求非人力所控制的健康状态,倒不如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入手,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所以,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与其说表现为对学生健康的追求,不如理解为注重健康的培养和健康观的形成更为确切。
3.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遗传、自然环境、生活习惯、药物及运动等因素。另外,性格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谁也不会期望单靠体育运动及学校教育控制诸多营养、生活习惯、遗传、自然环境等这些对学生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对于健康有益的运动是指一般人所需要的使自己作为生命体的自然存在不可缺少的那种运动。疾病是由于人处于非自然状态所致的。所谓"参加运动有助于增进健康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不过是从运动不足这一非自然状态恢复到"运动=生命"的自然状态。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暂时忘记患病的痛苦时,对于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健康状态并不觉得是一种幸福或享受,只有当人们头痛脑热吃药打针病愈之后,回想起来,才会觉得不生病为好。这也许就是健康作为一种人们追求的观念得以形成的起因。然而"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这一通俗说法,表明了病态是相对于健康状态的一种不为人们所欢迎的自然状态。既然如此,与其追求非人力所控制的健康状态,倒不如从影响健康的诸因素入手,在人力可为的范围内做一些事情。所以,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与其说表现为对学生健康的追求,不如理解为注重健康的培养和健康观的形成更确切。
4.体育与健康的结合重要性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
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
5.学校培养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有效机制
5.1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众所周所,学生的体育健康状况堪忧问题,绝不是每周仅有二三节体育健康课所能解决的。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观念,真正发挥体育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学校要把体育健康课的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课外体育活动为主体和服务对象,为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服务。把体育生活当做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以激发学生体育学校的兴趣,把广大的大、中、小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提高体育参与度,以确保每天一定的锻炼时间,以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观。
5.2面向全体学生改变评价方式。 从前的学校体育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进行精英教育,以硬性的体育的运动技术运动能力和理论考试作为学生的唯一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体质的客观条件和个性,使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从而使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陷入了困境。随着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受益。学生成绩的评定要做到简洁化和人性化。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与学习过程、进步程度评价相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健康水平和身体情况,合理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真正做到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
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锻炼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