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霞
摘要: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98-01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1调动兴趣
很多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不想动,主要是因为觉得没兴趣。那么教师如何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1)要精选学习内容。①阅读课要找准课文的学习点。阅读课要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就不能一成不变地只是概括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分析中心思想,而是首先要针对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学习点。其次要针对每篇文章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学习侧重点。②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切实地搞好。学生对新奇的、未知的、生活化的事物往往感兴趣,而综合性学习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因此要让学生愿意动,就不能放弃或淡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而要落实每一个活动主题,让丰富的生活内容进人学生视野。
(2)要创新学习形式。要让学生愿意动起来,我们教师就要改变一问一答的学习形式,而要有所创新,引入讨论等能体现其主体性的学习形式,还可以加人表演等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形式。
1.2改变观念。学生的行为不仅与其兴趣有关,而且受其观念指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怕"出风头",怕暴露缺点,所以不愿意"动"。那么如何让他们想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点:
(1)突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害怕表现,害怕"动"的观念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我们要改变它,最好也是用良好的行为和积极的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2)突出适时正面地引导。有些同学一旦形成某种观念,往往在其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想替代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就显得有些无力。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好适当的时机,面对整个集体或个人,做正面思想工作,引导其认识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益处,不"动"起来的弊端,从而主动地尝试转变观念。
2.发挥教师的作用
2.1优化置疑。最好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惑,提出问题,但实际上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师的置疑仍占主导位置。即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很强了,他们的学习仍是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点拨,因此本节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谈优化置疑的问题。
(1)教师提问的语言应简练而形象。①提问语言应让学生迅速把握住问题核心内容。教师提问的语言一定要简练而明确,指向清楚,要学生回答什么?几个问题?一目了然!不要使用有歧义的词语和句子,不要出现病句。能使用单句的就不用复句,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迅速而及时的反应。②提问语言应能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学习过程大多是化抽象为形象的过程,因而教师的提问应引领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形象的景物或事件等,让学生能通过思考问题对文本有一个形象的认识。这样学生也会感觉不是太难做到,才能"动"起来。
(2)教师的提问应有梯度,照顾学生的水平与接受特点。①缩减简单是非问答。教师应让学生说出答案背后的为什么。针对问题,不能让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②选好提问的切人口。学生能不能"动"起来,还在于教师提问的切入是否巧妙,是否接近或处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区域。让学生既觉得有兴趣,又能跳一跳就可以够到。③安排好问题的层次。学习一篇文章,完成一次活动,应把握一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困难,从整体到局部,从阅读到写作,从感知到表达的顺序。
2.2授之以法。授之鱼不若授之渔。教给学生问题答案,不如教给学生获得答案的方法。学生有了方法,有了能力,才能学得轻松,才能在课堂上"动"起来。为此,需注意以下两点:
(1)重视解疑过程的点拨与启发。学生解疑的方法是在经历一次次的困惑,一次次的明朗后一点点获得的。问题解决不了,也就得不到解疑的方法,形成不了能力。因此教师要使学生"动"起来,必须在学生遇到疑惑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为学生打开思路,启发其思考。
(2)重视解答思路的展示、交流与应用。教师一定要弓I导学生展示其解答思路,鼓励学生们多多交流,并引导其在新的解疑中求证思路的可行性,强化"动"起来的能力。
2.3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即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有不同、各有侧重,可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为了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高相信并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在我检查预习情况时,学生答错了,我不责怪,而是说:"没关系,我们的这趟列车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先上车后买票!" 一句玩笑,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果然,几分钟后,她抢答了一个颇具挑战的问题,为自己挣了个满堂彩。这个事例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课堂教学的活跃,在于教师不断地增添日常教学的"花色品种"。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进入课文,在表演中创造发挥,从而使课堂活泼有趣。如我在教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学生们兴致勃勃,很是练习了一段时间,表演起来绘声绘色,极其精彩。与此同时,我还经常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影像资料供学生观看、供学生利用,以此来提高表演技巧。
4.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多媒体提供的现象清晰、直观、生动,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到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间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的观察力的形成、想象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语文课不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且有发挥这种功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来说,入选为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典范文章,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综合以上论述,如果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实实在在地从这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语文课堂上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风采,积极踊跃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