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芳
摘 要: 本文反思了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良影响,思考了解决矛盾的方法。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 理解能力 解决方法
前不久和同事一起讨论关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到大部分学生都出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下降。这是基于这几年学校招生分数不变,对比几届学生得出的结论。这样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学生阅读量下降
阅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桥梁。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字描述内容进行加工、归类、想象能有效提高理解能力。前提是在学生整个学习时代需要有大量阅读。整个学生时代的时间是有限的,除了睡眠及完成学校基本教学任务以外,其余时间真的不多。而现在在读的职业学校学生一般生于2000年前后,这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影响人类生活方方面面,他们从出生起就与电视、电脑、手机为伴。平时接触的信息大部分是视听化的,即使有文字也都是碎片化的,能大量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阅读量的减少最直接影响就是对文字的理解记忆加工能力下降。
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学生专注力和想象能力降低
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最主要成果就是视听化信息随处可得,电视、电脑、手机等,大部分都是可视听化信息。视听化是右脑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图片的辨识。习惯视听化已证明对阅读的分析式思维及程序有对立的影响。视听化容易让人分心,降低学生专注印刷字体的能力。阅读时复杂的眼睛移动需要借由练习发育。对于习惯视听材料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眼睛肌肉被训练成盯在固定的一点上,阅读对他们的眼睛而言变成一种不自然的负担。视听化的资料不断占用学生的心智和时间,限制他们练习想象力,视听是将别人创造出来的影像投射到学生脑里,学生依赖外来力量帮他们创造影像及想法,抹杀内在创造影像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成为教师变革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在最基础教学活动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最直接的体现是老师上课动画、影像、图片比较多,比较喜欢用视听化手段吸引学生注意,教学效果确实得到增强。
三、解决对策
但问题随之而来,最开始与同事讨论教学时发现学生理解力下降。如何解决学生日益凸显的理解能力问题,成为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以下几种方式或许能缓解这个矛盾:
1.教学课件不要过于强调课件修饰,动画、影像、图片一起上,重视信息技术含量,而忽视知识掌握,过于情境化,喧宾夺主。过于华丽的课件修饰会忽略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动的同时让学生合理静,动中有静,让学生静下心来开展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让他们静下心来去想、去悟,给学生提供创造灵感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想象空间和创造灵感的环境。
2.给学生创造静下来阅读的条件与机会。过多的视听化刺激会使学生产生身体的疲劳和负担。让学生安静下来,自主阅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专注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内在得以成长。学生理解能力自然会提高,学习能力大大提高。急中生智,静中生慧。学习能力肯定和慧有关。所以在教学中能让学生静下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3.课程中渗透对学生专注力及理解能力的培养。把专注能力和理解能力当做专项能力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采用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单独开设相关课程。一般来说,单独的听、读或写是提高专注力非常有效的手段。集中精力单独听或者边读边听或者单独写,尽量避免过多的环境刺激与视听刺激,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专注力得到提高。
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多媒体信息化技术的植入,让学生静下来的时间急剧减少,而阅读与知识体系构建需要安静,使学生专注地思考。没有专注的思考,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基本是不可能的。如何解决信息化时代新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