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成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29-01
教学后记是教师执行课时计划后的及时总结,是课堂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体现,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最近几年,我总是把教学后记整理出来,当做教学日记时常翻看。每一次翻看,都是对自己的一次鞭策。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的受教育者,面对的是时常改进的教材,要想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师都有必要时时的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特别是现代的学生,与社会融入更深,个性更强,他们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他们听了教师讲课之后,对于教师讲的精彩之处自然会报以会心的微笑,而对教师的不满意不同意之处,他们进行问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应给予鼓励,因为这些见解最有价值和意义。这一切,也为教师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后记不仅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使教师在上同一内容时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大家知道,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备知识、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方法,那么究竟是哪个环节没有考虑周全而产生失误现象,其原因出在那里?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要一环一环地认真分析总结,然后把分析得到的结果写在"后记"一栏中,以便今后改正。例如,我去在去年我在叫《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后记:
那天,正在学习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发挥得很好,在我的简单指导下,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沉浸在英子失去父亲的忧伤和忽然一下长大的坚定信念中。忽然,我发现靠窗的王丽正坐在那儿发愣,眼睛望着窗外,丝毫没与课本联系起来。我的怒火一下从心中升起,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没有专门批评她,只是瞪了他一眼。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我的印象中,她一直算不上是一优秀的孩子。
课上得比较成功,下课后我便将这件事忘了。
第二天作业交上来了,题目是《我和爸爸的故事》。学生们写得比较有趣。因为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起来说过了,所以作业看起来很顺手。忽然有一本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作业写得很少,只有短短的六行,题目还占了一行。再细看内容,我的心却一下沉重起来。作业是这样写的: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现在也没有了。因为,我的爸爸已经去世五年多了。我只隐隐约约地记着一件事情。那时,正是我才四五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从姥姥家回来,我当时睡着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背着我,我尿了我的爸爸一身,但我什么也不知道。早上,他们告诉了我,我笑了起来……
我将本子翻过来一看,是王丽的。
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当他在课上望向窗外的时候,我并没有考虑为什么;当学生们在课上叽叽喳喳争着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那张失意的脸;当我兴致勃勃布置作业的时候,我忘记了还有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
看着那短短的几行字,我心里似在翻江倒海……
今年我在教学《背影》时,就吸取了这个教训,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变化,教学中多了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尤其是刚走上教坛的教师。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记录下来。常看,常思,必然会有常得。教师应该认真的对待这一工作,而不是把它看做的一个负担。教后记作为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外显形式,应处于与教案平等的位置,而不是屈居教案一隅。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尽管经常按照学校的规定写教后记,但他们对教后记的认识是肤浅的,有的教师写"教后记"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语焉不详,表述笼统;有的互相抄袭,缺乏个性,未能把教后记与真正的教学反思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因此,我们说,写好"教学后记"是提高教师本人教学水平的好方法。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一天的。我们要把教学后记整理成是教学日记,课余时间常常翻看。看看自己以往对教学效果、成功的经验、学生反馈意识、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解决办法与设想,从中提炼出最典型、最需要探讨的教学个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对它们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研究、整理和完善。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探索出适应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