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远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21-02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1.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九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太阳》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情绪激昂;学习《十里长街总理》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森林的主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2.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精兵简政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中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窨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
如学习《饲养员赵大叔》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是文中的总起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理解"真有意思"是指"特别有趣"。在分析其喂牲口的情况时,始终抓住"赵大叔喂牲口特别有情趣",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比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3.运用情感因素,调节课堂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具有调节功能和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可使反馈情景愉快,气氛融洽;信号功能可以观察学生表情,迅速捕捉反馈信息。
3.1师生关系,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共同辩论、共同活动等方式协调。《教育学》指出:"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由于师生共同参与同一活动,便于教师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声调、体态等,同时教师溶于学生之间,距离较近,心理趋于相通,学生乐于表达思想,使师生心理差距减小到最低限度。如:《蛇与庄稼》后,师生共同活动"对号入座"。主持人由学生担任,先出示备好的一组事物卡:蛇、田鼠、水灾、庄稼。观察后,老师和学生各领一张,并按卡片事物列在已备好的4把椅子上"对号入座",以相关事物联系链为序。若学生出现"抢座"现象,有皱眉或捶胸顿足等表情,说明某个同学还没有掌握好生物链之间的关系,马上让抢座同学各自说明理由,主持人判断,全体同学进行评判并完成矫正。这样,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精神饱满,兴致高涨,反馈气氛和谐。
3.2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年龄相近,心理差异较小,其情感的相互感染易形成情感共鸣,便于反馈信息和矫正错误。因此,开展集体活动,如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弥补师生之间的部分客观存在的心理差异具有良好的效果,从而使反馈的信息相对具有较高质量。
4.要把反馈面向所有的学生
就个体反馈而言,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包括齐声朗读,在答题板上的对于标准题的答案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也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打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也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做一些知识上的铺垫,或者干脆放弃原有问题,另辟蹊径。
还有就是分散反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后进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帮一的反馈,最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5.培养自制能力,增强学习意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能连续保持注意力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就要充分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最大限度地为接收和反馈信息服务。没有自制力和坚强的学习意志,就不能保证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志者事竟成"的具体事例外,还应掌握学生情绪,机智处理偶发事件。如在讲《蛇与庄稼》中生物链关系时,一个学生忽然坐空,一阵声响,待该生坐好后,仍有许多同学注视着他。教师借机问道:"这个同学刚才坐在'田鼠'的位置,请问,谁能决定它的命运?"学生很快回答:"蛇能吃掉田鼠。"于是教师板书:蛇吃田鼠。由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蛇与庄稼。学生思绪自然地转移到学习内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