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2011年初,由《中关村》杂志联合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园管委会、海淀区教工委共同主办的“中关村企业家校园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六年以来,主办方邀请到纪世瀛、俞敏洪、李开复、梅萌、尹卫东、韩永飞、秦升益、苏菂、吴文雄等几十位成功的中关村企业家,陆续走进北京市多所高校和中学,向学生们讲述生动鲜明的创新创业故事。
这支由企业家组成的宣讲团,不仅涵盖了40后、50后、60后和70后,甚至还有一群80后和90后成员。尽管年龄跨越了半个世纪,但他们都洋溢着无畏艰难、钻研创新的中关村精神。通过宣讲活动,这股精神也在年轻人的身上激起了无限涟漪。
创新改变生活,创业成就梦想
30余年来,一代代中关村人,一个个创业故事,书写着我国创新创业者的勇气和锐气,印证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业人的激动和喜悦。
1980年10月23日,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成立。随后,以“两通两海”为代表的中关村第一代创业企业,拉开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大幕。他们是中关村第一代创业者群体。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之初,以王文京、刘迎建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创业者和邓中翰、李彦宏、雷军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创业者在中关村崛起,他们继承了中关村一脉相承的创业、创新的激情和能量,以及科技报国的使命感。
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经济范式带来全球性的产业颠覆,引领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浪潮。一批充满激情、怀揣梦想的80后、90后投身创业者的阵营,尤其在中关村,以程维、刘成城为代表的年轻创业者崭露头角,成为激活中关村创业新业态的生力军。
经过30余年的积累,中关村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里包括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关键要素,以及良好的市场、法制、政策环境。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到中关村创业。在这里,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区域,只要有想法、有创意或者有技术,就可以参与创业活动,并借助中关村孵化器的创业服务平台获得启动资金、创业导师培训等服务。
创业者队伍还在不断地年轻化。据权威媒体报道,中关村已经引领中国创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里,高校成为创业者的大本营,90后为代表的三类创业者成为中关村创业的主力军。
对此,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评价说:“这些有知识、有想法、敢拼搏的群体,是最有可能会产生颠覆性想法并为之奋斗的一代,是最有可能创造出世界级公司的一代,是最有可能产生中国版乔布斯、马斯克的一代。”
肩负使命的“中关村企业家校园行”
六年以前,以《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为代表的媒体人就已预见了这一趋势,他希望通过“中关村企业家校园行”活动,告诉年轻人在创新创业的同时,还要秉持中关村人的精神和理念。
在历经六年、持续几十场的“中关村企业家校园行”活动中,成功的企业家告诉年轻人,创业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捷径,只有做足准备,才有成功的可能;他们还说,创业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和资本寒冬的情形下,更要保持一份理性;企业家告诉年轻人,不要随波逐流,跟随创业的队伍,而是要时刻反思,提高创业的能力和素养,找准自己的定位;他们劝告年轻人,创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关注度和资本的信赖,而是先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有坚持到底的可能;他们说,创业需要兢兢业业,顶得住来自各方的压力,扛得住、熬得起,才能走上成功的通途。
如今,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附属中学、八一中学、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等在内的几十所知名高校和中学对“中关村企业家校园宣讲”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如俞敏洪在北大附中演讲时,上千人的主会场座无虚席,学校同时安排了几个视频分会场,让学生受教育。
这一活动是中关村杂志社、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园管委会、海淀区教工委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着力提升大学生、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企业家们的演讲内容丰富而实用,使年轻人更为全面地了解了创业的要素和难点,对创业的精彩和艰难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正如卫汉青社长所言,“在中关村,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你有想法、有智慧、有技术,就有可能得到投资人的支持,实现创业的梦想。希望通过宣讲活动,让中关村的创业热潮在年轻人群体中蔓延,带动一批批有梦想的青年学生跻身创业大军,从而让中关村 人的创新旗帜永远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