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的老人样

2017-01-19 13:00薛东
新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德情怀老年人

薛东

老人样是什么样

福建省东山县94岁的林建德,用他29年时间坚持不懈的普法善举,完美地诠释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老人样:有情怀的老人样。

1985年,退休后的林建德与当地老中医一起开办了一家老人诊所,义务为老年人看病。在与老年人的接触中,林建德很快发现,前来就诊的老人们“心病”多于“身病”。子女不孝、遭到弃养、遗产纠纷是他们最大的“病根”,而最直接的“病灶”来源于法律知识的缺乏。林建德认为,医治老年人心病的治本良方就是普及法律知识。为此,1985年林建德自费报名参加上海《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法律函授学校,63岁的他成为当时学校里最高龄的函授生。两年后,林建德担任当地公园街老人协会会长,从此开始了29年的普法历程。

1995年,林建德自费创办老年法制学校,常年开设由他主讲的法律法规专题课,同时定期举办学法用法特色班,从公、检、法、司等部门聘请专业法律人士来校授课。29年来,林建德先后培养了2000多位法律明白人,并为老年人提供大量的免费法律援助。林建德说,法律就像灯塔,能照亮航程,指明方向,找到归宿;如果大家都遵法守法,社会就更加进步,邻里就更加和谐。2016年8月,林建德获得“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称号。

这就是林建德用他的言行呈现给我们的一种有情怀的老人样。

也许有人觉得对老年人讲情怀,要求有点高了。老年人不就是跳跳广场舞、打打太极拳、带带孙子、谈谈保健,或者聚聚聊聊、走走看看。其实不然。因为我们真切地看到,在许多发达地区,老年人做善事、做公益的情怀与担当已经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常态化了。在这些地方,老年人讲情怀、讲担当、讲责任,不仅成为一种时尚,也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正如林建德所说:“居家养老不是在家待着,而是走出家门,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有情怀的老人是什么样子

有情怀的老人,热爱生活,写好人生。在这些老年人看来,自己虽然退休离开了原来的职场,但生活的意义与对生活的热爱并没有因此改变或减少。他们以前做事难免有着谋生的无奈,如今完全可以更加关注兴趣与意义。梁实秋曾经说过,老年的情趣在于互相扶持地走下山岗,自得其乐。老年人已经将一切恩怨炎凉看得明白,但是,这不该妨碍他们感慨之余行动起来,继续享受做事情的快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情怀的老人也许自己衣食无忧,但他们清醒地看到仍有不少人的生活并不如意。所以,他们总是善于用发现美的眼光与心态去捕捉、挖掘、呵护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善美,他们总是尽自己所能扶贫济困,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爱与热情去感染、引导那些遭受挫折困扰的人增强信心与勇气。

有情怀的老人,感恩社会,继续梦想。这些老年人认为,社会给了他们很多机会与梦想,也给了他们很多利益与待遇,他们不可能不知恩图报、服务社会、继续梦想。就像林建德那样,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敏锐发现其中的短板与症结,提出自己独有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方案与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并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地去做。

他们有的常年助学,致力于为边远乡村儿童送去未来的希望与高品质的阅读;有的长期助困,把爱和温暖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与人群那里;有的担当百姓与政府的沟通使者,把百姓的诉求与政府的意愿及能力结合起来,共同维护与保持社会的良好秩序。

有情怀的老人,追求本真,完善自我。不同的年代,老人样的内涵与表现并不一样。老年人过去更多想的是维护权利、行使权力,如今考虑的则是履行职责、有所作为。有的老年人把自己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劳苦奔波,当作新型养老的最佳模式。老年人并不缺经历与智慧,也不缺时间与耐性,需要的是激情、责任与行动,需要的是自省、批判与坚守,这是新世纪有情怀老人的生活轨迹与向往目标,也是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基本特点。

(责编:刘美桢)

猜你喜欢
建德情怀老年人
宿建德江
建德五星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宿建德江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宿建德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