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积累,加深感悟

2017-01-19 12:59林艺蓉
考试周刊 2016年104期
关键词:诗人诗歌教学

林艺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要把握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表明古代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中学生如果认真学习古代诗歌,背诵课内外近百首古诗,积累语言运用材料,提高语感和领悟能力,那么他的语文修养一定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全方位地开展初中古代诗歌教学活动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平时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积累古诗,首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就提醒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历史,让他们了解这种优秀文学体裁的魅力;平时可以讲一些关于著名诗人的传奇经历,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特别是上课时,适当引用诗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在折服之余自觉地把诗词积累进行到底。

有了兴趣,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诵读积累、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等。在积累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诵读的节奏、韵律,以及诗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应该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积累才不会是机械的重复。

当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古代诗歌进行积累的时候,就不能把古代诗歌的教学局限于课内,应当适当地开发教学资源。例如在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把他的《望岳》、《登楼》、《石壕吏》结合起来进行简要的讲解,让学生对杜甫坎坷的一生、昂扬的斗志、忧国忧民的思想、沉郁顿挫的风格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在教李白的《行路难》时,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将进酒》,体会其神奇夸张的想象、豪放不羁的风格,领悟些许“诗仙”的神韵。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诗歌的顶峰,唐诗宋词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形式上达到难以超越的高度。在内容上作者们更是以广阔的胸襟、伟大的抱负、忧国忧民的热情,抒写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个人的悲欢离合。他们或歌或颂或叹或惋或喜或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欣赏,这对于培养学生淡雅、闲适的文学气质,提高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进行感悟和欣赏呢?

1.制定教学目标

古诗教学应确定的具体目标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初步进行诗歌欣赏能力的训练;培养反复吟诵诗歌的习惯,背诵诗歌。其中理解是基础,培养初步欣赏能力是目的,而反复吟诵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

2.设计感悟和欣赏过程

(1)欣赏首先要立足于反复吟诵,激发兴趣,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等特点,需要学生通过语言表现去体会。甚至诗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都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吟诵应是贯穿诗歌教学始终的。

(2)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具体是:①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做必要的讲解。了解诗人其人及写作诗歌时的社会时代生活背景,缩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步骤中,可布置学生课前自行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或让他们调动平时的积累,互相展示切磋。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抓住“诗眼”,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眼”,就是诗歌中集中流露和具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是理解诗文的关键所在。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的“诗眼”就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抓住这句作具体分析、理解,深入体会,就不难理解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望岳》一诗,篇幅较短,诗眼就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上,抓住这两句可以提挈全篇,理解作者的感情。

总之,对诗歌的理解要立足“文本”,也就是诗歌本身。但诗歌的特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有尽的“言”就是诗人写出来的诗歌,无穷的“意”则是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和诗的意蕴。因其“意无穷”,所以在分析、理解诗歌时,教师要注意不字字句句统一答案,译成现代汉语要留有余地,也就是为学生独立欣赏诗歌提供空间。

(3)有针对性地进行鉴赏能力初步训练:①指导欣赏优美的诗句。所谓优美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僧敲月下门”之“敲”,这些字要分析其表达上的准确性和含义上的巨大包容性。其次,就是分析诗句中的“妙语”,就是诗歌中一些词语间的奇妙组合,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孤烟直”、“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些词语组合到一起,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②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鉴赏艺术特色是从整体表达上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风格。具体到每首诗,主要从艺术手法和艺术构思入手,如《诗经》所选诗歌《关雎》、《蒹葭》中的比兴手法和一唱三叹、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李白的《将进酒》中层层推进、蓄势转笔的艺术构思,这都是整体把握诗歌的一把把钥匙,理解这些艺术特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表达效果。

(4)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欣赏能力训练向创新能力的一种延伸。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理解,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并将自我融入诗歌中,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地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这是培养欣赏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例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摹一幅诗的画面,充分感受其中苍凉的意境;教李商隐的《无题》时,可以让学生用语言刻画诗人月夜无眠,在月光的清晖中低吟、徘徊的情景和远方的爱人揽镜自怜,相思成灾的状况,从而深刻感受作者在诗歌中营造的刻骨铭心的哀婉气氛;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教学的最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离别的场面,我们可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学生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平台。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学生的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绽放。

总之,在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神,欣欣然趋向美,拥抱美”,这样学生对诗词的赏析就会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运用古代诗歌的能力。

语言表达是语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性格,同时向别人推出自己。引导学生在口语训练中,恰当地使用古代诗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口语训练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描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春景,还是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秋色;无论是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情壮志,还是抒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愁情别绪,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诗歌积累对于写作的巨大帮助。诗歌在学生文章中所起到的渲染、铺垫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如果学生都能在文章中自如地运用诗歌,那么他的文学功底就可称得上深厚,他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

猜你喜欢
诗人诗歌教学
诗歌不除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