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娟
摘要: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人性美及艺术美的审美趋向和审美能力。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现在农村美术课基本上都开设了,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在教学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自己在农村教学现状,简单谈谈自己的教学。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
农村和城市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概念,农村和城市的学生也有着不小的差别:城市学生的物质条件、生活条件、享受的社会资源、接受的教育质量等等方面都比农村学生优越。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农村学生体验到的很多东西是城市学生无法获得的,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农村学生也有自己的优势。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如何利用自己本地的优势来应对美术教育的现状,是很值得我们来探讨、研究的。所以要想在美学教学中合理地应对农村教育的资源不足,我们就必须清楚农村学校在美术学习上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资源进行弥补。我根据在农村基层学校多年的工作实际,总结了以下几点农村美术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经济条件的限制
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经费紧张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们美术教师手边除了一本美术书、几只粉笔外,几乎再没有其他美术教学用具。有时上课给学生展示几个简单静物,还需要老师自己掏腰包买基本的材料,长此以往,老师就会减少展示和示范,学生也渐渐的失去对美术课的信心。然而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是培养学生美术意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加强自己专业成长的方法。所以,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转变一下观念,先不从学生的角度谈,但从我们自身成长来说,专业练习是不能间断的,在教学中自己购置一些工具和材料,就当做是自己的学习,这样一来就是同学生一起学习,有了这种想法,在教学中就不会把没有示范的工具材料当做难题。
另一方面,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贵的学习用具没法去买,针对这一现状,简化学生的学习用具,就地取材,降低要求。如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准备普通铅笔和纸张等,手工课要求学生用彩泥等综合材料,而彩泥就不好准备,我就们就可以换成用水坑里的石子及树叶、泥巴和野果这些在校园周围能找到的材料进行创作。这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对材料的感知能力和形式创造能力。
二、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农村家庭,父母对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美术教育是多余的,因为美术的好坏对升学没多大影响。很多家长都是想让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家长眼睛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课余、放假时间都放在语、数、外等一些考试科目上,学生即使对美术有兴趣,也无暇顾及美术学科的学习。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国家的教育体制如此。也正是这一原因,学校的工作重点也在考试科目上,有升学率的压力,虽然开设了美术课程,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形式。
应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是最困难的,也是农村美术教育的死穴。但我们不能就此消沉,而是要想出好的办法来应付,不要求能转变这些观念,但愿让学生在学校受到应有的美术教育和美术熏陶。我在教学中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转变自己的观念,自己不要把美术学科放在“副”的位置上,而是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美术创造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素质,更新美术教育观念,开展丰富多样的美术教育活动,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第二,教学中把美术专业化知识淡化一些,教学内容上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方面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学习怎样搭配服装、怎样装饰自己的小空间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这样也就爱学了,也就相应地跳出了传统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
现在科技发达了,国家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农村也基本上实现班班通教学,有可用的网络。这样给我们的教学也带了很多便利,丰富了学生们的视野,但是很多实物材料他们只能通过图片欣赏却不能亲自体验,对资源的感受能力有限。对此,我想到了本土化原则,利用本地资源和“再生”资源。例如引导学生挖掘本地资源,并注重它的独特性,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我们的《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物以至用”的设计思路,在农村最多的是泥土,这些随处可见,随处可取的普通材料无疑为学校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指导学生一起去采挖,并加以锤炼,进行有目的有创意的泥塑活动;同时我们学校背靠山,山上全是松树,每到秋天落下很多松果,我就带着学生自己去捡松果,在松果上染色,把松果串成串,利用松果组形等,让学生发挥各自想象力。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带领学生开发“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在这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遗弃的一些物品。现在社会人们不断创造新生事物,淘汰旧事物。这些被淘汰的事物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我就经常引导学生对废弃物品重新改造利用,启发他们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眼光去发现和创造美,同时我自己尽量提供各种素材让学生找创作灵感,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方式,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尝试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我们面对的材料有限,但我们的创意可以无限。比如鸡蛋,我们可以用它做各种各样的菜品,可以煮鸡蛋、可以煎鸡蛋、可以铺鸡蛋、可以做鸡蛋糕、还可以做蛋花汤等等。面对生活中发现的美术材料也是—个道理,要懂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利用生活中原材料,发挥想象空间,创造出无限的艺术品。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善于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学生的美术资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课程资源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只要我们师生携手起来共同努力,就会发现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真是享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学生对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下我国的美术教学主要是以课堂为主,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画、教师阅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呆板的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农村的学生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体会到美术作为艺术本身的魅力。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学生只有对美术产生了独特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营造独特氛围,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内容是丰富生动,方式多种多样的审美创造活动,而美术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心里反应。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未学生创设特定的氛围,将教学内容化为直接视听形象,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变教为导,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上《色彩与生活》一课时,导入时我就利用五彩油漆广告视频,具有震撼力,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然后用生活中很多有趣味的带有动感的色彩画面来讲授色彩知识,用魔法的方式变色让学生感受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一堂课老师上的轻松,学生学得有趣。还例如:秋天的时候,麦子丰收了,农村的孩子喜欢玩麦秸秆,他们把麦秸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模仿自然界各种动物叫声。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秸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
另外,在美术教育中,鉴赏教学也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内容及其广泛,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故可以让教师对美术教材上的名画进行分析。针对农村艺术教学中的对材料使用的多样性,鉴赏课上可以强调作品的形式分析。同时,可加强部分现当代作品、民间作品和一些原生作品的鉴赏;另外,就学生中创造性强的作品进行讲解和鼓励。除此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览,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让他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这样,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我觉得在美术教学中不能死认教材,教材中有些内容不一定符合你这个地方的教学,这时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能够在教学中得到相同效果的内容进行学习。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农村的条件,联系当前美术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手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这是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
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我会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最大能力来改变一些现状,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明确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美感”渗透为核心,重视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和知识,解放思想,改变陈旧的美术教学观念,使之适应新时期美术教育的要求,立足本土美术教育,为农村美术教育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