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按照水利部党组总体部署,水资源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大力推进双控行动,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加强水资源保护,积极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水资源配置调度管理,深化水资源领域改革,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日前,就水资源管理工作,本刊记者专访了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
中国水利:作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要保障和关键环节的考核问责是水资源管理的硬约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请您介绍2016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情况,新增的创新工作奖励和“一票否决”事项对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明忠: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在总结“十二五”期间考核工作的基础上,遵循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体现中央最新要求,考虑水资源地区禀赋差异、日常监管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完善了考核指标和评分方法,研究出台《“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开展2016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作要求,启动了年度考核。通过自查、核查、现场检查,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综合评价,形成考核结果。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已向社会进行了公告。
为体现水资源管理工作创新性和最严格考核权威性,《实施方案》较“十二五”增加了创新奖励和“一票否决”事项。充分发挥创新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地鼓励和促进各地在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工作中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在考核中存在报送考核数据资料弄虚作假、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发生水污染事件应对不力、不执行水量调度计划等情况实行“一票否决”,严肃了考核纪律,加强了监督问责。
中国水利:2017年围绕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河长制要求有哪些新的思路和做法?在水资源配置调度、水权制度建设、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陈明忠:全面实施双控行动,积极落实河长制要求。在双控行动方面,关键是突出“控”的要求,对于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不仅要控制区域用水总量,而且要严控河湖开发强度,逐步退减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同时要严控地下水超采,对超采区实行综合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对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控制,不仅要强化农业、工业和生活服务业等行业节水,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和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严控各行业用水强度,而且要通过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创新节水新机制,全面开展以县域为单元的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等措施,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双控行动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增加“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指标,做到水资源管控全领域覆盖。督促各地加快落实双控行动,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制定了落实方案。在落实河长制要求方面,关键是突出“管”的要求,将各地落实河长制情况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针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通过严格考核问责,落实河长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出台《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印发《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全面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加强618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2016年度达标建设评估,完善水源地水质报送机制;强化流域联防联控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好突发水污染应对。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43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和35个行政验收;强化水系连通项目管理,2017年新启动81个水系连通项目建设;组织流域机构深入推进河湖健康评估,推进淮河、黄河流域生态流量试点。
不断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机制,有效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黄河干流连续18年不断流,黑河尾闾东居延海连续13年不干涸。完成引黄入冀(补淀)协议签订,强化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建立调度水情会商制度,强化计划执行监督检查,圆满完成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任务。加强地下水管理和超采区综合治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组织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工作评估。南水北调通水以来已累计压采地下水8.22亿m3,完成近期(2020年)目标的37.4%。指导河北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形成地下水压采能力38.7亿m3;2017年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山东。
开展水权水市场试点工作,推进水资源领域相关改革。开展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全国水权试点工作,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明了水权确权的主要路径和方法,探索形成了区域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水权交易模式。水利部出台《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水权交易。发挥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作用,累计促成15单水权交易,交易水量达到8.76亿m3。
加强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快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国控二期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流域、省三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重要的水资源业务和信息已通过系统实现互联共享。结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和国控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用水计量监控设施建设与管理。编制印发2016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和《水资源管理年报》。加强节水宣传和培训,开通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官方微信“节水护水在行动”公众号,组织开展“节水在路上”公益宣传活动。举办水资源管理能力、节水型社会建设、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等系列培训班,提高各级水资源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中国水利: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陈明忠:一是加强节水型社会统筹指导。联合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印发《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和《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二是创新节水管理机制。联合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出台《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对节水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水效标识制度。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开展灌区和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遴选,公布水效领跑者名单。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育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
三是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组织完成《纯碱》等8项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印发取水定额国家标准累计达32项。组织完成省级用水定额评估,严格用水计划的核定、下达和调整,逐步将800家重点用水单位2017年度用水计划录入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四是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制定《节水型居民小区评价标准》,启动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同推进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建设,联合教育部加快推进节水型学校建设。联合部国科司,指导北京房山等4地区编制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这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新时期,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面推进。
一要强化政府节水责任。把节水作为国家战略,明确各级政府的节水职责,层层落实节水任务措施,严格考核与监督。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二要在区域布局和行业发展中落实节水要求。把节水水平作为规划和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必备要件,把水效指标作为用水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农业、工业、生活服务业各领域节水。
三要加快推动节水立法工作。出台节约用水条例,促进地方节水立法,把节约用水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要推进节水技术与机制创新。研究节水新技术,推广节水新产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开展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落实水效标识制度,推行合同节水管理。
五要全面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建设节水型企业、机关、学校、居民小区等,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树立节水标杆示范。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中国水利:请您谈谈2018年水资源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陈明忠:2018年,水资源工作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全面落实部党组水资源工作部署,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动水资源领域改革任务。
一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控制,逐步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管控机制。强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以落实河长制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强化水资源管控措施,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强化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严格监督考核,加强日常监管,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二是落实“节水优先”,全面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政府节水责任,逐级明确政府节水职责任务。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在区域布局和行业发展中落实节水要求。加快推进节水立法、节水技术与节水机制创新。全面开展节水型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
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管。扎实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要求,实施重点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河湖水系连通,科学开展河湖健康评估。按照长江大保护要求,落实两口一源规划,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加快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统筹开展城乡水生态文明创建。
四是围绕保障流域区域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黄河、黑河等重要河湖水量调度管理。加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引黄入冀(补淀)等重点工程水量调度,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推动形成多元水资源配置格局。严格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扩大至山西、河南。
五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逐步深化水资源领域改革创新。完成水权试点验收,推进宁夏等地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水权制度,规范水权交易流转。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出台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意见。落实“放管服”要求,深化水资源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