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赏析

2017-01-18 23:38曹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

曹巧

摘 要:原创的乡土歌舞,不加任何雕琢的唱腔和修饰的动律,充满了独特民族的古朴和豪迈,蕴涵着原始的生命态度和激情;原住民的表演群体,70%来自云南山寨里土生土长的村民,承载着原住地浓郁的乡土气息,承载着原生态环里的风俗印记;原汁原味妁民族服饰,一个头饰、一朵茶花、一根线条、一种颜色都有它特定的生态含义;

关键词: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5-0174-02

原始的生活方式存在于民间,散发着自然的气息,祖祖辈辈都是这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生存状态;原初的生命意义,为生命而歌,为生命而舞,“与天地对话”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这部由“舞神”美誉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创作的《云南映象》,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实地采风,收集了云南各民族即将遗失的古老歌舞,用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方式,重新整合成一部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歌舞诗。

一、自然之象:天人合一

“原生态不仅仅是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演出,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状态。”“太阳”、“月亮”、“土地”、“家园”、“火”、“雀”这些贯穿整场的标题性词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古代先民与天地鬼神对话的图画。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跳舞是唯一的沟通方式。“天”是自然,天地的本性与人的本性是内在统一的,“天人合一”占据的主导思想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原始文化语境下,人要求对大自然敬畏并服从自然的秩序,在原生态舞蹈中,就折射出剧中“祭日”、“求雨”、“庆丰收”的盛大场面。“天地混沌的时候,没有太阳,没有月亮,四周漆黑一片;敲一下,东边亮了;再敲一下,西边亮了……“混沌初开”以鼓雷呜,把我们带到那蛮荒的远古,感受原始而神秘的生态气息。以鼓为主要乐器的舞蹈,原始而狂放,把古代先民那种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对自己命运的不屈抗争表现得惟妙惟肖。太阳鼓,被基诺族视为神灵的化身,鼓面似一轮太阳,鼓身的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它源于史前时代,带有几千年的传承历史。哈尼族的“锘鼓舞”,放置五谷和青草,象征人丁兴旺,有清山净寨、驱邪避鬼、祈求丰收之意。神鼓,流传于云南绿春一带,为祭祀神灵、生殖繁衍、祈求丰收、婚丧嫁娶等内容。打鼓前要“祭鼓”,边打边唱。还有象脚鼓、热巴鼓、大背鼓等五鼓同鸣、百鼓齐奏,发出最原始最具有震撼力的天地之声。鼓声似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又似原始族民的一种呼唤,一鼓定音、一呼百应,是苍穹之声,是万物之声,是原始人对自然的最高礼赞!鼓舞不仅是简单的原始族群舞蹈,而且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关注,对自然的表达,对万物的沟通。鼓不仅是一种打击乐器,而且是一种崇拜、一种图腾。鼓槌、鼓面有男女生殖器的形似特征,槌象征男性,面象征母体,击鼓则是男女交合的象征意象。鼓舞反映出云南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击鼓隐含了天地交合、生命乃成的近乎神灵的崇拜。这些原生态的舞蹈,应当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一种表达生命的自然方式。

二、世俗之象:生活情趣

原生态歌舞是各族人民生活劳动的智慧结晶,直接来源于民间并长期流传于民间,是不同族群以地域和生态语境为时空划分的生活写照。这些舞蹈直接反映鲜活的生命状态和生存环境,甚至成为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生活就是舞蹈,舞蹈就是生活,原生态歌舞就是原住民的真实生活表达。“土地”一场集中反映了青年男女的淳朴爱情,围着篝火唱着歌跳着舞,把青春萌动表现出来,有“花腰舞”、“烟盒舞”、“打歌”等段落。“烟盒舞”是一段最有趣味的群舞,表现彝族青年男女围在篝火边,弹着四弦,唱着“海菜腔”,互相谈情说爱。以传统的烟丝盒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个,手指弹响盒面,发出清脆悦耳的节拍。男女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表现爱慕,互相用脚去碰撞对方,调侃弄情、趣味横生。舞蹈的高潮是模仿各种动物的求偶,有“扭麻花”、“蜻蜓点水”、“鸽子渡食”、“蚂蚁走路”、“银瓶倒水”、“鹭鸶拿鱼”、“青蛙翻身”、“苍蝇搓脚”、“猴子搬包谷”等。这些趣味的动作都极具生活原型,是一种爱的游戏表达,阐述了生命繁衍和族群延续的自然过程。彝族人有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傣族人也说“象脚鼓一响,脚杆就痒”。原生态舞蹈正是以民间生活为基调,反映了各地区特有的劳动、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交际方式、历史传统及宗教信仰等。“唱三拍,跳二拍,手击一拍”也正是原生态舞蹈中最朴实的表达方式。

三、神灵之象:图腾崇拜

云之南的先民信奉“万物有灵”,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石有石神;每一个部落或族群都有寨神树,每一个民族都要祭祀自然、山神、水神、树神、石神;所有原生态舞蹈都表达了人民对自然所持有的最自觉的敬畏。连杨丽萍本人也说:“跳舞就是一种福气,喜欢跳舞的人是受到神祝福和保护的。”她用舞蹈与神对话,她用“雀之灵”与神交流。“雀之灵”是原生态歌舞的尾声,也是整场表演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决不是因为她首演于20 世纪80年代中期而声名远播,更不是因为她“百鸟之王”的美誉而名扬中外,而是因为她用生命之舞与神灵进行一场对话。孔雀是傣族的图腾崇拜,象征爱情,又被称为“太阳鸟”。“雀之灵”在《云南映象》中第一次把独舞和群舞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一群美丽的孔雀姑娘簇拥而下,“雀之灵”披着月光翩翩起舞。灵动的手臂和飘逸的旋转仿佛是精灵的化身,舞出如此纯洁的品质和恬静的灵性。手臂每一个关节的弯曲,创造了一个至善至美的生命意象,寄托了她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仿佛灵魂深处得到了神的抚爱。每个动作都体现了对氏族图腾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原生态舞蹈经常以某种自然物象作为图腾符号进行舞蹈,表现一种群体认同的图腾祟拜,满足和实现社会集体意识的心理需要。孔雀无疑成为这个民族的图腾符号标记。就像物附体,先民们认为把氏族的图腾崇拜物纹在身上会赋予神的力量;牛头象征着力量和财富,是世界多民族的古代崇拜物,传说远古“葛天氏”之乐,“手执牛尾,顿足踏地,边舞边唱"。

四、印象原生态

对于冠之“原生态”的定语,正是最近广泛流传于各种艺术门类和各大传媒之间的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提出了真山真水的原生态概念,央视“春晚”的阿宝摇身一变成了西北原生态歌手,“全国青歌赛”也予以原生态唱法与通俗、美声、民族唱法并驾齐驱,同时还有原生态民歌、原生态诗歌、原生态音乐、原生态舞蹈、原生态写意山水画等学术专属名词。所谓的“原生态”,实际上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属于生态学的领域范畴。生态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有原生态、次生态和再生态的区别,“原生态”强调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和商业化的包装,同时有自己独特的原创、原初、原始价值。

“原生态歌舞”则意味着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并广泛在民间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舞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歌舞是广场民间的,而非舞台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非表演性质的;是随意参与的,而非观赏取乐的;是即兴而舞的,而非规范程式的;是传承民族的,而非当代创编的。《云南映象》冠名“原生态歌舞”,似乎有悖于常理,既在舞台上表演,又有灯光舞美的协力配合,亦进行了一定民族元素的提炼、加工、创作,更突出个人新锐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达。

猜你喜欢
原生态舞蹈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舞蹈课
原生态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净化心灵,回归本真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河流亟待抢救和保护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