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家宴,天赐的狂欢

2017-01-18 15:42程磊
华声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家宴火鸡大餐

程磊

圣诞节来源于西方耶稣诞生的含义,虽然这一天并不是耶稣诞辰。圣诞节的整体氛围、精神内核是逐步被赋予的,摆圣诞树、吃姜饼的习俗,都是后来才有;在火鸡盛行之前,摆上餐桌的是烤鹅;圣诞老人的红色装扮,是可口可乐公司营销的结果,在这之前的圣诞老人穿着颜色有绿有白。从19世纪开始,在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推波助澜下,圣诞节才真正变成了普遍意义上一家人团聚、互赠礼物的节日。

人民群众不会按常理出牌,把其他文化中的概念和元素拿过来,按照自己文化的理解,重新加以诠释,让圣诞节在中国同时具备了吃饭、购物、逛街、秀恩爱等多种功能,再加以传播,这是文化理论中的专有概念:“重新解释”。

世界各国人民都有不同“诠释”圣诞节的方式并变成本国习俗,唯独家人团聚,吃一顿家宴,是对节日最大的尊重。在西方,只要是圣诞节享用的家宴都称为圣诞大餐。其菜肴的配制是一个整体,荤素搭配,甜咸相间,由浅入深,有序幕,有高潮,有结尾。所有情感、期望,在这一刻聚焦到圣诞大餐这顿家宴上,供人想象。在眼耳鼻舌的同时作用下,在节日、团聚氛围的烘托下,感官比平日更容易获得满足。

圣诞家宴是要精心谋划的,这是自古便有的基因。在进入工业时代之前,进入12月,农民结束了平日里繁重的农活,得以休息下来。这时,大量食物刚收拾好,秋天酿的酒可以开始喝了,养了一年的家畜膘肥体壮可以宰杀了。丰收是乡村生活重要的部分,聚敛和储藏的渴望非常基本,人们不用再忧虑一年的作物,可以享用着一年中其他时间想都不敢想的食物。这是天赐的狂欢时间,自然会上演真挚的庆贺。用一个节日来打扫、打扮、休闲、感恩,多么的顺理成章,一席盛宴,是理所当然的核心。

所有的庆祝活动都发生在圣诞前夜,精心谋划的食物都要在这之前准备妥当。迷你卷心菜等蔬菜待煮;烤土豆是要准备的;培根包住小香肠,整理好备烤;主食当然要面包,欧洲各国的传统节日面包的配方都差不太多,高油高糖,会放入很多的干果和朗姆酒,特别耐放。配角之中,甜点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腻死人的圣诞布丁,容易令人产生食欲的,是圣诞树桩蛋糕。圣诞如春节,象中国人守岁一样,全家团圆至半夜,喧嚣停止,聚在炉火前,吃着树桩蛋糕,配着咖啡或红茶,进入了温情时刻。

欧美圣诞大餐的搭配大相径庭,让老外流露一副不吃会死人的样子的,当然是火鸡。传统的圣诞大餐,最早流行吃烤猪、火腿;后来是火鸡、三文鱼,总之是以肉为主。圣诞火鸡将鹅取代,是因为火鸡庞大的尺寸与维多利亚家族更为相称。

烤一只火鸡要天还没亮就开始,将塞好馅料的火鸡放入烤箱,根据不同重量大概烤 3~6 个小时。出汁后,每隔一段时间要用特制的专用“吸管”吸出火鸡流在烤盘中的汁液,淋在烤鸡表面,再放回去接着烤,反复好几次,烤一只火鸡,半天就这么过去了。

虽然看起来都是火鸡,里面的填塞料表明了不同家庭的差异,代表了家的习惯。比如在英国,多余的馅料会揉成球状单独烤制,称之为Stuffing,相当于我们小时候,啃完包子皮后迟迟不舍得吃掉的那一坨肉馅,被视为精华。在一个家族中,填塞料比火鸡重要。按照18世纪法国美食家布里亚·萨瓦兰的说法:“因为这决定了每个人生命中特别的部分,决定了你是谁。”

大,必须要大。美国人对大火鸡尤其偏爱,甚至还创新出了plus版的火鸡:turducken,它有个贴切的中文译名:特大啃。这道超级硬菜的做法比之中国的猪肚包鸡有过之而无不及:将一只普通鸡的肚子里填满香肠、熏肉等物,再放进鸭的肚中,再将鸭子塞进火鸡,最后把火鸡放入烤箱或油炸而成。

一只特大啃的重量约25斤。2007年圣诞节,我和我的台湾室友,在他的美国女朋友萨拉的怂恿下,三人合力制作了一份特大啃,填塞完毕后才醒觉,我们并没有可以装下的烤箱。我们从东城,将此物运到朝阳区的城乡结合部,在一个拥有大型嵌入式烤箱的土豪朋友家,完成了人生唯一一次烹制特大啃。

土豪朋友的家族四世同堂,在庆祝圣诞节,这份相貌惊人的特大啃在端上来的时候,让现场气氛达到了最高点,但波峰很快就过去了,人们对外貌的惊叹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确实也谈不上是美食。萨拉倒是表示这是家乡的味道,她吃得很动容:“圣诞大餐从来都不是美食家盘中的食物,它是家庭食品,是我孩提时代就记住的味道。”那时,我并不大能理解她的情感,心全在那个大家族餐桌上的涮羊肉上——这真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家族。

西方的圣诞节就是冬至节,在古代罗马的历法中12月25日才是冬至。在所有的节气之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最为特殊的,这四个节气时,太阳直射点分别到达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昼夜分别等长、最长、等长、最短(南半球则相反)。除了赤道的民族,基本上全球的民族都会庆祝这四个节气。

很多个圣诞节,羊肉是我的主菜,几乎每一年的冬至都在圣诞节的前两三天。按照养生大师三乙老师的说法,中国的养,都是其貌不扬但内藏玄机的。张仲景治疗伤寒,身体虚弱,用的就是羊肉温补,寻常羊肉加寻常调料,大料、茴香,针头线脑的都是古代医家的手段。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数九第一顿,当吃羊肉。羊肉一物,性热性燥,唯独冬天吃了非但无碍,最是温补。试想凛冬将至,任屋外北风呼啸,白雪纷飞,一只涮锅让室内外浑然是两个世界,小心窝都是暖暖的,就算走进风雪之中也浑然不知数九之寒了。

冬至在很多古代民族那里都是新年,又因其昼最短夜最长的特性,仪式或庆祝的内容大抵都是驱逐黑夜和寒冷,唤醒生命,所以要有光、火、要有喧闹和温暖的食物,结合骄傲与遗憾,一同下肚。

在古人的自然观念中,冬至对应着辛劳与丰收,寒暑的变换。中国古人比较厉害,找出了与身体相关的解读:四季的更替来源于阴阳的消长。冬至团聚宴饮,除了世俗意义,本身也有其信仰意义。这个时候的阳气既小又弱,人们便用一些象征性的行为来扶助它。“拥炉会饮”就是民间“扶阳”的方法,围炉温酒,团聚会饮,既扶助了阳气,又庆贺了圣诞。

圣诞的意义就像儿童文学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在《杨柳风》里描述的:“这个房间也许平淡无奇,甚至狭小。在炉火的照耀下,房间很美。人们很清楚,这对他有多重要,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避风港具有多么特殊的意义。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家宴火鸡大餐
新春家宴
Fun on Christmas
新春家宴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火鸡感谢卡
拿命赌来婚宴大餐
卖火鸡
军营里的“大餐”
火鸡和牛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