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视角下考虑全员育人模式的高校学生作弊预防控制研究

2017-01-18 11:13
上海管理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弊全员考场

孙 岩 程 茵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事务中心,上海 200240)

有限理性视角下考虑全员育人模式的高校学生作弊预防控制研究

孙 岩 程 茵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事务中心,上海 200240)

国内高校教学考核的主要方式和手段是进行考试,但是当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值得深思。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生作弊的演化规律。进而基于有限理性视角,在认知体系和心智成本的角度分析高校学生作弊的不完全理性动机。并由此提出全员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学生作弊预防控制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组织机构、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学生社团的角色定位,在本科、硕士、博士等求学阶段,定制化设计高校学生作弊预防引导措施,以期为高校应对考试作弊现象提供决策支持。

有限理性;作弊;预防控制;全员育人

本文基于S大学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量化及质性方法相结合等,进行分析与探究。

1 S大学作弊现状描述

研究目的:考试作弊人数的变化与对考试作弊惩处的规定及考试考场管理密切的相关性。

依照S大学对《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制度制定的历史轨迹,学生数据类型分为全日制中国籍学生及留学生,数据的收集时间从1998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所有违纪学生均为考试作弊学生。其作弊处罚类型包含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退学、开除学籍。作弊形式有夹带、替代、双向、携带电子设备等。如下的三个图表所描述的作弊现状的时间段分为四个阶段:

①1998年1月1日之前,该时间段学生处分一律归入本人档案。

②1999年4月起至2005年8月31日止,这段时间制定了《对违纪学生处分材料变更存档方式的规定》,即学生的违纪处分材料可从个人档案中转入到文书档案。

③2005年9月1日起至2012年9月1日止,这段时间将《对违纪学生处分材料变更存档方式的规定》继续推行,并且学生处分材料转为文书档案的标题改写成为“撤销该生处分的决定”。

④2012年9月1日起至今,该时间段《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被重新修订——“处分材料完整归档不再做撤销”的规定。2013年起至今,留学生违纪行为放在校内层面处理。

作弊形式中,夹带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形式最为常见。夹带资料的作弊人数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所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考试前通过电子通讯设备,如常见为用手机储存相关考试资料。

作弊形式中存在代考、使用通讯设备交流考题,虽对其惩处力度最大,但始终存在。

违纪人数在近1-2年中已成下降趋势。

2 作弊规律演化分析

2.1 作弊人数的变化取决于对考试作弊制度制定的惩罚力度

以上作弊行为统计性分析是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比例做出的。我们可看出图表中的明显峰值及低谷值的变化都与违纪处分规定的制定及考场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在对全日制在校的中国籍学生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在1998年1月1日之前,学生违纪处分一律归入本人档案中。在1998年及之前,每年受处分的人数很少,按照当时20000人的规模,其比例为0.03%。2000年起至2012年8月31日止,制定了《关于对违纪学生处分材料变更存档方式的规定》即“关于对该生的处分材料作为文书档案处理的决定”,并在2005年直接将名称改为“撤销该生处分的决定”,实际本质还是转文书档案。该规定制定以来,最早受益的是对1998年受处分学生,他们的处分材料可以转为文书档案处理,故从1999年起作弊人数一路攀升,到2004年是最高峰点。2004年作弊数量最多,是因为2005年对学生违纪的规定又松了一点,原因是可以做“撤销”处理,那么2004年学生肯定是受益者。故在2005年起加大了考场监考力度及外场的巡考力度,并开始在考前进行学风教育,2005年又降了下来,2011年为每年40-50人左右。从2012年9月1日起,在该校修订的学生违纪规定中,修订了“所有学生的处分材料完整归档不再做撤销处理,也不再转文书档案,所有材料都完整归档”规定,所以2012年起又降低到12人左右。

对留学生进行分析。2013年,由于国际化教育推行,留学生人数剧增,但随之而来的是作弊人数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个人信用体制的不同,用现行对中国籍学生违纪规定的制度来对留学生违纪进行处理没有任何制约影响,所以2013年起呈上升趋势。

图1 作弊行为统计性分析

3.2 作弊人数的变化取决于考场管理制度的严密程度

在以往的作弊处理中,学校惩处力度以就轻和教育为原则。学生掌握了学校惩处的原则后,就会对作弊更有把握。即使被抓到作弊,他们也会认为自己的老师,会根据就轻原则处理,因为一旦被抓到,还会影响到学院年度的绩效考核。

笔者在文献的研究中,发现高校考场监考管理存在漏洞,在陈富的考试作弊实证研究中,就提到,如果监考老师在考场监考不严或心慈手软,就会给学生很多作弊机会。

2.3 作弊形式多样化并趋向于电子科技化

作弊形式中,夹带相关资料的作弊人数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电子通讯设备如手机等储存相关考试资料。

在S大学接受考试处分的学生当中,作弊形式有夹带小抄者、双向作弊者、代考、电子通讯类等。但明显的变化是作弊的方式趋向于电子化,而电子化作弊的形式又分为事先存入手机或通过手机上网查询与考试相关资料或与外场交流考题答案。

在王娜娜对作弊方式的分析中,也有具体数字说明这点:38%的学生作弊采用夹带小抄的作弊方法;36%偷看前后左右同学;11%采用考场交流的方法;13%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2%会找人替考作弊。陈富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实证研究也提到作弊方式多种多样,分别为:缩印书本或者笔记内容;直接抄书;夹带纸条;偷抄别人答案;抄袭认识的同学的答案;交换答案;传纸条;提前将答案写在桌子上;将答案抄在大腿上或胳膊上;利用手机发短信息;直接请别人替考;左顾右盼;手语暗示;几个人联合起来作弊(小组作弊);集体作弊(很多人都作弊);利用隐形(微型)耳机传输答案;事先存到手机上,用手机抄。

3 高校学生作弊行为的有限理性分析

完全理性假设是传统经济学的重要前提之一,其整个理论体系构建在此假设基础之上。但基于完全理性假设分析实际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研究结果。针对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假设的这种缺陷,西蒙等学者提出了更符合社会经济实际情况的“有限理性”假说,即“行为主体打算做到理性,但现实中却只能有限度地实现理性”。有限理性理论纠正了传统经济学中完全理性假设造成的现实偏差,其分析结果更符合决策行为的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而对有限理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务实有限理性理论的理论基础,使得该理论得到更好的应用,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决策者的理性程度以更好地进行决策。

3.1 认知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影响

认知是指决策者关于自己所处环境的所有知识、观点、信念以及情感,包含了人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由于受到生理、心理能力的限制,人脑对信息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逻辑运算能力等都有限,这样就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从而使学生在备考阶段不可能找出所有备选方案;即便能够找出所有备选方案,受逻辑计算能力的限制高校大学生也不能完全量化所有方案的结果,不能完全了解这些方案的所有后果,进而最后不能对所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最优方案。

如果在决策过程中时间、信息等外在条件允许,高校学生对于所要决策的问题能够达到完全认知,其可以找出所有备选方案,比如认真听课,积极备考,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计算选择最优的方案。但是,这种最优化决策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通常得不偿失,而且由于自身的不努力及客观学习水平限制,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原始禀赋满足不了这样的条件。实践表明,现实中的部分高校大学生就抛弃完全理性的框架,而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做出了作弊的行为,通过投机选取高回报的方式来铤而走险。

3.2 心智成本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影响

心智成本是人类运用理性与非理性,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所花费的成本。心智成本包括理性计算的思维成本、对信息理解和处理的成本、认知协调成本以及与情感、动机、偏好、价值观相关的心理成本。也正是由于心智成本的存在,要想达到完全理性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其所需的心智成本太大,有时甚至难以承受。因此,在实际的备考决策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有时不愿意运用自己所具有的理性分析能力,或者只是部分地运用,如此高校学生就达不到完全理性,而只能是有限理性。由于心智资源是稀缺的,高校学生倾向于以最小的心智成本获得最大的心智收益,即心智成本最小化。尤其在集中考试周的环境中,面对难度较大的课程考试时,高校学生往往在决策过程中利用经验、直觉等快速节俭方式简化信息,借助一些非理性因素进行决策,都是为了减少心智成本,进而就有了后续考试时候作弊的行为了。

4 全员育人模式下作弊预防与控制措施

4.1 建立全员育人模式

结合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全员育人模式下的预防作弊体系应该是在此方针指导下,融合高校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学生导师、学生社团等职责定位,构建“管理精细化、服务多维化、引领精英化”的全员育人模式预防作弊工作目标理念,在组织架构上,因材施教,针对本科、硕士、博士不同阶段的学生构建不同架构的引导体系。无论是思政教师角色、班主任角色、辅导员及学生会团委角色所引导预防的主体都会落实到学生,因此,针对学生主体而言,全员育人模式下的预防作弊体系的角色定位以及与其他管理角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预防作弊体系

4.2 完善高校法制法规体系并建立信用体系

韩非子曰:“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即国家的强盛在于有法可依并执法公正,而国家的衰弱及混乱在于执法有偏袒。如果执法有偏袒,就会听到怨声载道的声音,这样就会有危险了,这也是韩非子的又一观点:“民怨则国危。”同时,笔者也支持刘金铁等所提出的法学理论观点,如果作弊者所付出的违纪成本大于收益成本5倍时,甚至大于10倍以上,作弊行为基本得到抑制和杜绝。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高校是培育人才和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服务社会的地方。所以,高校必须建立信用体系并尽快将信用体系和社会的信用体系联系成一个整体,即不论他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他的一切守信记录,而不是只保留在学校里。高校也要完善高校违纪的法规体系并严以立法,执法公正。

对于留学生在中国所受的教育阶段也是同理,给他们建立在校的信用体系,并和该生所在国家的大使馆联系一切事宜,并放入到他们国家的信用体系中,成为他们在中国经历的一部分。

4.3 规范考场管理

严格做到考前清理考场,不要给学生留有一丝的作弊机会。考试教室要有足够空间,不要让学生集中坐在一起。监考老师要训练有素,最好经过培训考试,有监考证。

考场纪律不严,学生有空可插。考场作为学生考试的战地,应当严肃纪律,考试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作为监考教师,首先要有必要的责任心,才能将监考作为严肃的事情认真对待。在维持考场纪律时,严肃考风考纪的工作稍有松懈,考试学生便会抓住机会进行作弊,导致学生的状态又进入恶性循环。

4.4 规范引导教学机制模式

通过对学生作弊处理,可以得知学生大部分作弊所夹带的纸条记录的是公式,这就说明学生平时不把记录公式放在主要的任务中。不要把对学生的考察方式只集中到期末考试,平时要灵活考察方式,多方面进行考察。

4.5 做好考前学风的教育

学风是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师生共同拥有的“隐形财富”,学生要确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起到学风示范团体的带头作用;在教师层面,要重建大学教师的道德体系。学校管理者应狠抓基本规范,严惩作弊行为,转变管理作风,创造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考前学风教育是学校避免学生违规的主要措施。方式可多种多样,可由学院组织,再细分到班级,再关注到个人。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等等。

[1] 王碧颖.托福考竟全场作弊[J].新民周刊,2014,18:52-53.

[2] 严斐,张晶,唐玮洁.美国部分高校要求申请材料由第三方认证.青年时报,2012/8/23.

[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 江涛,覃琼霞.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一种分析框架[J].南方经济,2007,12:21-31.

[5] 王娜娜,张德强.迷茫与出路: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实例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01:133-136+140.

[6] 陈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某高校的调查[J].考试研究,2014,02:73-82

[7] 刘金铁,李喜林,刘军朋,季贵斌.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调查及控制策略[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05-108.

Research o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heat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ollowing the allmember teaching patter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nded rationality

Sun Yan

The main approach to evaluating outcomes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examina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cheat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deserves thinking.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with respect to the cheat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this behavior. Further, the irrational motive underlying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behavior will be explored utilizing the cognitive system and mental co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unded rationality. Following the all-member teaching patter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against the cheat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proposed, which is expected to give full rise to the orientation of the institution, ideological/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sociations in college. Moreover,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cheating behavior could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y periods (i.e., undergraduate, master, and doctor), aimed at providing support for colleges to deal with the cheating behavior during examination.

Bounded rationality; Cheating behavior; Prevent and control; All-member teaching

G64

1005-9679(2016)04-0108-04

孙岩,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事务中心;程茵,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事务中心。

猜你喜欢
作弊全员考场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作弊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