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电类实验教学

2017-01-17 13:43刘章燕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

刘章燕

摘要:机电类实验教学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独立设课能较好地解决机电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机电实验教学

一、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表现

1.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够被充分认识

实验室是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对工科尤其是机电学科的作用更加重要。同时,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实验室更新和完善了很多实验教学设备,但是只有少数学员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而大多数学员对实验教学不感兴趣,对教员布置的实验教学任务不积极,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他们在实验之前没有进行任何准备,在分组时主动和学习较好或做了充分实验准备的学员形成一组,在实验过程中只是充当看客,很少动手,实验报告也是照抄了事,从态度上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根本无法体现实验教学的效果。

2.教员没能扮演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在课程实验开展过程中,完成实验教学的主体应当是学员,从实验程序上来讲,教员应当从“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授者”,在将仪器设备准备好后,把实验步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手把手教给学员,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把关,这样的实验过程对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力能力培养作用有限。并且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有限,分组人员多,导致部分学员对待实验应付了事,而教员由于人手和精力的限制,对这部分学员无法完全兼顾,使得实验场面较为混乱。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当学员遇到问题时,为了不影响实验进度,教员甚至主动替学员完成实验操作,这导致学员对实验过程印象不深,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段。

3.实验过程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课程实验是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程实验考核应当包含在理论课程考核当中,但目前在课程考试成绩中,往往忽视了实验成绩,甚至有时理论课程考核都已经结束,而课程实验还没有进行完,因而对课程实验的考核完全依靠实验报告这种较为简单的形式,从客观上导致了部分学员对课程实验不重视。同时,对部分参与意识不强的学员,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无法对其在实验中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这也助长了部分学员“混”的思想。

二、造成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机电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体现在:第一,实验课程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加上教员对课程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宣讲力度不够,导致学员无法直接感受到参与实验对提升自己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从而对参与实验过程兴致不高。第二,现在的实验教学是教员将一切仪器设备准备齐全,并且将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全部灌输给学员,学员则被动地接受教员的讲解,按教员讲解的实验步骤去做。一次实验下来,学员仅仅是操作开关、记录数据,最后按教员规定好的实验报告模式填写实验报告,这种实验完全是验证性或者是演示性的实验,根本不能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第三,由于实验学时安排较为紧凑,为使实验教学按时顺利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当学员遇到问题时,教员通常会“亲力亲为”,这就导致学员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刻,对问题研究不深入,也就无法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程的积极性。第四,由于大部分实验的性质属于课程实验,在考核评价上还没有科学合理的体系,无法做出明晰的评估,也导致部分学员对课程实验不够重视。

三、如何提高机电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效果

要想提高广大学员的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发挥实验教学优势,重点培养学员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激发学员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

1.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对开设的课程实验进行梳理,使课程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围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设立实验课程群,将原来较为单一的“理论教学+验证实验”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讲授+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的新模式,形成以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有机组合以及合理的课时分配,从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上给学员足够的指导,完善其实验技能结构,培养其创新能力。

2.提高教员实施课程实验教学的能力

首先,教员应当对理论课程体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了解所开设课程实验在整个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其次,教员应当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实验教学环节做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提高学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处理在实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然后,教员在实验开始之前应做好各种预案,预想学员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问题后如何引导,做好“引导者”角色。最后,针对实验设备有限的实际情况,在做好学员分组的情况下,要加强现场组织与协调,力争让每一位学员有任务、有动手机会。

3.努力推进开放性实验建设

应当依据专业特色面向学员进行实验室开放。开放性实验教学内容应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由浅入深,由验证性到综合性、设计性。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应形式多样,有课内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也有研究性实验。课内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由教员确定实验方向,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及方法、步骤,教员审查通过后由学生完成;研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题目,教员审查通过后再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学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劳动才能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项目,不仅能使学员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训练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4.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必须对学员在实验中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体现在成绩评定上,应改变目前仅依靠实验报告这种较为简单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客观评价与评定。对于课程实验,主要从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等方面来进行考评,杜绝抄袭他人报告或者篡改实验数据的行为,锻炼和培养学员从事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另外多设立开放性实验,培养学员自主完成实验结果的习惯,最好让他们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向老师提交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实验成果。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书本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机电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学生愿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更优秀的机电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永清. 关于机电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 J]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 ,3(4):57-60.

[2] 胡杰. 机电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尝试[ J] .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1,19(2):79 -81.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创新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