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力问题探析

2017-01-17 21:22刘丽郭美辰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众化干部队伍党员干部

刘丽++郭美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理论武器。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党都要通过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使全党和人民大众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和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来推进党的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稳固基础。

一、现阶段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力的不利因素

(一)各种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争夺理论阵地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互相交流、交融、交锋,各种宗教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各种学说,甚至封建迷信思想都在一定范围内以其特定的方式传播着,争夺人民群众的思想阵地。国际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放弃和停止“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经常有歪曲事实的报道通过网络信息快速传播,诽谤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夸大中国的社会问题。这些无疑给我们的大众化宣传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所以我们的大众化过程必将充满艰辛。

(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化、学术化,没能通俗易懂地解答重大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对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过程,人民群众短时间内很难完全理解和接受,出现很多疑问和困惑。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通俗易懂地给予解答,要把问题说透,让人民群众理解和信服。但是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宣传部门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解释问题,把群众当作消极、被动的理论宣传的对象,单纯用概念说明概念,用理论解释理论,用学术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生硬的政治辞令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于这样的理论宣传,“群众就会认为‘不解渴甚至觉得理论‘三无:道理没错、听着没劲、生活中没用。”如果这种风气不坚决遏制的话,就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离群众越来越远。

(三)少数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

有些党员干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甚至为了追求政绩大搞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直接侵害了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正确认识和科学实践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造成权力的错位,自己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蔑视群众,对群众呼来喝去,甚至欺压群众;有些党员干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考虑问题往往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享乐在前吃苦在后,不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有的干部贪污腐化、骄奢淫逸,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尽管这些问题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是有一些群众往往从身边党员干部的言行作风来判断党的性质和形象,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在同群众打交道的常态性工作中出现的,群众的印象最直接、最深刻,导致一部分群众对党悲观失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失去了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一)以青少年为重点宣传对象

回顾民主革命时期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就是以爱国学生和知识青年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觉悟如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目前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流派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的重点也在于争夺青少年,谁拥有了青少年,谁就在思想争夺战中占领了制高点。我们必须掌握竞争的主动权,积极研究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思维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学习制度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能力,把青年党员干部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

(二)以切实改进文风为突破口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接受到被大众认同和接受的过程。面向社会大众的理论宣传如果不能完成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的转化,很难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和一些党员干部必须走出办公室,沉下身子到社会基层搞调研,学习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身边的事例,科学把握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和接受心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朴素实在的、有极大的吸引力和亲切感的理论,使群众从亲身感受中认识到理论有效、管用,从而认识到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重视、学习和掌握理论的热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三)以解决群众需求为着眼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拥有群众和群众接受理论的双向互动过程。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同不断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的过程相一致的,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才能检验出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当前增强理论凝聚力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理论给予有说服力的解答,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切实转化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过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不断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

(四)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这就决定了党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实践者。党内任何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行为和作风都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因此,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支信仰马克思主义、忠诚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首先,要以建设学习型政党为目标,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理想信念的坚定性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管,防止少数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的利益。最后,要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同度,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猜你喜欢
大众化干部队伍党员干部
珍惜“主动干”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