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A·C培训模块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研究

2017-01-17 20:22张桂莲
东方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学生干部

张桂莲

摘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以T(Thinking)思维、A(Ability)能力、C(Cooperation)合作为培训核心,通过分类分层培训、提供项目化实训、进行全方位考核、完善激励性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形成了系统化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关键词:T·A·C培训模块;学生干部;培养体系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学生干部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是搭建高校教师和广大学生群体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教育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制约着高校党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使用、轻培养现象较为显著

高校对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较为显著。高校辅导员由于忙于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学生干部往往只是布置工作,而缺少系统的培训。培训方式也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选拔、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在学生干部任用上,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干部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缺少全面客观的选拔方式。同时,在学生干部的日常工作中缺乏严格的考核监督机制,导致对学生干部的奖励缺乏依据,没有起到榜样示范或后进警示的作用。

二、T·A·C学生干部培训模块的设置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工程分院在学生干部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T·A·C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培养机制主要依托于T·A·C学生干部培训班,以T(Thinking)思维、A(Ability)能力、C(Cooperation)合作三方面为培训的核心模版,综合提升学生干部的能力及素质。

(一)T(Thinking)思维模块:

思维模块主要是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缺乏大局观念、责任意识、创新精神等特点,通过开设一些理论课程,拓展学生干部的思维能力。比如《领导与领导力》、《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塑造》等课程。

(二)A(Ability)能力模块:

能力模块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工作技能,比如《演讲与口才》、《公文写作与活动策划》、《新闻稿撰写》、《摄影艺术》、《PPT、PS、视频制作》、《礼仪风采秀》等。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安排课程作业进行实践操作,让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巩固。

(三)C(Cooperation)合作模块:

合作模块包括理论课《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以及实践课,比如团队生存拉练、团体素拓、小组活动立项等,让大家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友谊,为以后的学生组织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T·A·C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构建

工程分院开办T·A·C学生干部培训班已经10年,在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上也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分类分层培训

学生组织在功能和定位上有所区别,也意味着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要有所侧重。针对党团组织可以开展分类培训,除了开设一些共性类课程,如《团队建设与团队文化》、《即兴演讲》、《公关与礼仪》等,对党员干部还需开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提升党性类课程,对团线干部,则可以开设一些提升新闻写作、活动拍照、视频制作等实用技能类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在职学生干部和储备干部进行分层式培训,在职学生干部已经在岗位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历,因此需要再提供一些理论课程帮助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而对于储备学生干部,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之外,更需要的是提升实际技能类的课程。

(二)提供项目化实训平台

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训,光有理论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为学生干部提供实训环节,让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去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实践。工程学院有两个实训月,工程文化月和党团共建红五月。在实训月,全体学生干部齐心协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能让学生干部快速提升交流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宣传报道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完善全方位考核制度

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还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三个考核点:培训考核、工作考核和成绩考核。培训期间,主要对课堂出勤、课程作业、实践环节三方面综合打分。正式上岗后,就要对实际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最后,学习成绩是最基础的门槛,学院规定所有学生干部的成绩排名必须达到专业前50%,旨在评价学生干部平衡学习及工作的能力。只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才能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干部,为学生干部的评奖评优打下基础。

(四)实施激励性评价机制

对于学生干部,除了考核机制外,还要有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学院层面,有完善的评奖评优制度,设置了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分院层面,可以根据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制定一些激励性的奖项,比如素质拓展奖学金、优秀学长奖学金、优秀记者奖学金、优秀心理委员奖学金、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工作创新奖学金、优秀团队组织奖学金等,对分院学生干部的激励范围可以更广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任娃.高校90后学生干部的特点及培养策略探析[J]当代大学生,2012(266):31

[2]张超.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和机制刍议[J].科技信息,2012(35):190、215

[3]蒋娜红.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38-139

[4]丁武龙、离润竹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分层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2(1):187-189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学生干部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媒体的认知及利用策略研究
谈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