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项目中的心理学应用

2017-01-17 20:12王哲泰
东方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网球智力注意力

王哲泰

一、网球的起源与发展

网球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它是一项优美而充满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其特有的魅力已让世人所喜爱。网球和高尔夫球一起享有“贵族运动”之称。不同的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和难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可以很快很熟练的掌握某一项比较难的技术动作,而有些人却需要经过千百次的练习,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运动智力

在心理学史上,最早给智力下定义的是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他认为:“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一种潜力”。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法国人比纳认为智力是“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并强调一个人的智力应在不同任务的成绩中显示出来,因此,可以从这些任务样本的测量中评估被试的智力。推孟说“一个人的智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成正比”。个体应用抽象概念来思维的能力便是他的智力水平,人们之间智力的差异不能用感知和再现能力说明,而应以概念形成的相对能力及应用概念解释各种情境的能力来说明。

从以上论述,可以将智力的定义总结为:智力是从人们在经验中学习和获益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适应模糊多样而又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的总称。

三、个人经验的重要性

纳达尔在2008年温网夺冠绝非偶然,而是力与智的完美结合,是《孙子兵法》慎战、谋战、力战、势战和变战五战策略的鲜活演绎,充分展现了运动心理学中战术思维的不同过程以及各种高级策略的娴熟运用。

运动员经历过的大小比赛中获取的刺激,以及在训练中动作技术的质量和数量如何都属于个人经验的范围。没有亲身经历过真正的全国比赛的网球运动员,不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个人的最佳的运动技能。个人经历越丰富,关键时刻心理稳定被破坏的可能也越小,网球运动员的发挥也就越稳定甚至超常的发挥。不同的网球运动员运动智力有着显著的不同和差别,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网球运动员面临复杂的运动情境,有诸多因素制约着运动员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决断。网球运动员要求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盯球意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运动中有一定目的的主动的感知过程,并且对比赛中观察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综合,采用相应的对策。网球比赛中,观察是网球运动员获得网球场上各种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球比赛中的观察往往是大范围、快速度、具有对抗性的特点,是运用各种技术、战术的基础。

四、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

注意力指的是心理活动具体表现的指向集中状态。网球运动员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吧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还要将一个目标快速转向另一个目标,这就涉及到注意的范围大小,不利于迅速的判断。生理学已经证实了,人的行为受中枢神经支配,人接到外界信号后,把信息传到中枢,在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支配行动。由于注意力的范围大,要求网球运动员接受的信息就更多,而这些信息在大脑就要进行相对复杂的综合活动分析。但人们的注意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就成为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

五、网球与乒乓球运动心理训练的共同点

卜启娟、陈敏在研究中指出,乒乓球运动员的不良心理表现主要有心里紧张,抗压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抵抗干扰的能力较弱;心理状态差,意志品质薄弱。这些不良的心理表现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干扰,最终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根据比赛任务、竞赛环境、对手状态进行模拟心理训练的模拟训练法,通过意念控制将紧张心理控制在适度范围内的意念训练法,通过针对比赛中可能遇见的情况进行提前预防的预见性训练法,以及暗示训练法、临场情绪调节训练法等。在意志品质方面应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加强注意力集中训练,训练、比赛中适当增加困难系数以便提高运动员克服困难的能力。心理素质培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原则,同时加强与技术、身体素质训练的结合,正面引导、加强心理沟通,因材施教。全方位的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能够在日常的训练、竞赛中能够稳定地去应对比赛。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才能保证训练的质量,张小玲在2004年的研究中指出乒乓球心理训练的原则,网球也是如此:第一要预防为主并调控为先,针对专项与个人的特点防范于未然;第二坚持长期与系统训练,运动员唤醒、焦虑等心理状态需要经过长期、有步骤的系统训练才能完成;第三积极主动和自觉配合原则,主观的努力可以增强心理训练的效果;第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练为赛不为看,乒乓球项目具有独特的专项特点,只有在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心理训练才能达到较佳的训练效果。在坚持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训练,利用目标设置训练法、放松身心训练法、注意集中训练法、认知调节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方法全面、科学地结合技战术、体能训练进行心理训练可以全面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六、赛前心里状态与训练方法

赛前的心里状态可分为积极地和消极的。积极地心里状态是指在比赛之前,对比赛对手、任务、目标、自己的实力等有清楚地认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包括技战术的制定、身体能量的储备、心理能量的储备等等,全力以赴的参加比赛和建立取得比赛胜利的信心。

消极的心里状态是指焦虑,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或盲目自信,对对手不了解,害怕比赛,消极备战,情绪低落,缺乏拼搏净胜等等。根据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心里指导,引导他们进入最佳临战状态,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渐进放松法,目标设置法,鼓励赞扬法等。

七、比赛中的心里状态与训练方法

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而对不确定的比赛场面,运动员心里会出现以下几种变化:领先时,容易放松和急躁,造成思想上的放松和行动上的急于求成。落后时,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意志不坚定,容易放弃或者慌乱。长时间的对峙时,如多自己出现失误,心里容易崩盘,一蹶不振。关键球时,会不敢进攻,小心谨慎,过于保守。最后时,容易等待,不思进攻。在比赛中运动员心里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过如果谁能在心里上占得上风,那么谁就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占得主动甚至比赛的胜利。

猜你喜欢
网球智力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超级殚跳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欢乐智力谷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
视界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