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要、快要”不是通过句法途径由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产生的,而是通过词法途径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并列连用复合成词的,是两个实词先虚化为同义副词然后联合而成的,是间接虚化的结果。主要探讨这一组词的构词语素由实到虚的演变路径及动因机制,并描写其形成后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同义并列 间接虚化 动因机制
一、引言
“将要”“快要”是现代汉语中表未然的时间副词,表示行为动作或情况在说话之后,或者在另一行为动作或情况之后不久进行、完成或发生。这一组词形成方式相同,都是同义词并列连用,但是各构词语素的虚化路径、机制却不尽相同,笔者将厘清“将、要、快”的语义发展脉络,并分析其理据。
二、“将”“要”“快”未然义的衍生及机制
(一)将
《说文》:“将,帅也。”本义为率领、带领,作行为动词,如:
(1)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诗经·周南·击鼓》)
因为率领某人做某事势必在方法、策略等相关方面进行指导、扶助,由此引申出“扶持、扶助”之义,如:
(2)乐只君子,福履将之。(《诗经·周南·樛木》)
郑玄笺:“将,犹扶助也”。此时“将”后一般带体词宾语,由此“将”进一步发展为意愿动词,表示“希望”“意愿”之义,其后一般带小句宾语,如: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例(3)据毛传:“将,愿也”,那么由行为动词“扶持”到意愿动词,机制何在呢?“将”表示“扶持”时是一种行为上的支持,而表示“意愿”则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其发展是一个从行为扶持到心理期望的过程,这一演变机制也符合认知语言学中从具体到抽象转移的等级原则。
随着作为意愿动词使用的不断深入,“将”进而发展成为情态动词,表示动力情态,意为“打算、想要”,或者认识情态,意为“会”,如:
(4)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魏风·硕鼠》)
(5)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诗经·唐风·扬之水》)
例(4)中“将”表示动力情态,例(5)中“将”表示认识情态。意愿动词向情态动词发展的语义关联在于:“将”表示“希望”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愿望,上升到更高层次则是主观上的一种意图,所以可以发展出动力情态“打算、要”之义。而认识情态“将”的发展轨迹,据龙国富[1]则是:具体的动作行为“扶持”进一步抽象到意识上的“扶持”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估价,而心理上对将来发生动作行为的估价,实际上就是主观可能性的一种推测。而据Bybee的解释则是:将来时是由两种语义要素组成的:意图(intention)和预测(prediction),因此情态动词“将”便很容易向表将来的时间副词演化,先秦已见用例,如:
(6)不速死,大刑将至。(《春秋左氏传·昭公》)
例(6)中的“将”用于动词前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将”成为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将来时副词。后世用例略举如下:
(7)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史记卷六六 列传第六》)
(8)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
(9)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袁宏道《满井游记》)
以上例句中“将”都表示动作行为将来发生的时间,表达的是未然的事件。那么情态动词“将”是如何向将来时副词演变的呢?情态动词“将”表示施事者对事件发生的结果所作的一种意图和预测,是一种主观性强的情态范畴,而这种情态范畴描写的都是未发生的事件,即非现实事件。因此人们对未发生事件的主观评价或主观意愿都是具有将来时态性质的,也就是说表意图和预测的情态“将”和表将来时的“将”有相通之处。这种从“行为动词>情态动词>将来时副词”的语法化链在英语、德语中也存在,在人类语言中具有一定的共性。
(二)要
《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本义指人的腰,读作yāo,如:
(10)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肱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墨子卷四》)
因人常以物作用于腰间,这就会引申出腰间经常发生的动作,活用为动词,如:
(11)闵子。要绖而服事。(《春秋公羊传·宣公》)
上句中“絰”是粗麻制成的宽腰带,古代的一种丧服,所以这里的“要”是动词,指“系在腰间”,“絰”是其宾语。这种用法始于战国,到汉魏时期已普遍使用,如:
(12)纡皇组,要干将。(张衡《东京赋》)
例(12)中“组”为丝带,“干将”是剑名。在腰部系东西,相当于从中将人体截开,由此引申出“从中拦截、拦阻”之义,如:
(13)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孟子卷四公孙丑章句下》)
据卢卓群:“拦截,总是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求取某种收获。直接引申的意义是‘求取,求得”[2]。如:
(14)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春秋左氏传·襄公》)
杨伯峻注:“要,取也,求也”,“要其成”意为“取得成功”[3]。综上可见,到战国时期,“要”已经由名词发展成一个多义项的动词。
汉代,“要”出现了情态动词用法,如:
(15)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为苦心!(《汉书卷六三 列传第三三》)
例(15)师古曰:“言人生必当有死,无假劳心怀悲戚”,此句中“要”表示“必定、一定”,是对未来事情的肯定,由此可见汉代“要”的情态动词用法已经比较成熟。
那么“要”由行为动词演变为情态动词的机制何在呢?主要有两点:
1.句法结构。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实词虚化的决定性条件。由于“要”经常用于连动结构的第一动词,随着语义重心经常落在后一动词上,“要”就会趋向虚化。
2.语义关联。语义基础是实词虚化的基本条件。动词“要”可以表示拦截,拦截可能意味着强求做某事,由此衍生出“必定、一定”之义;而在一方强求下,另一方可能屈从、妥协,由此衍生出“可能会”之义。当“要”表示求得、求取时,其深层实际上隐含着希望实现某事,由此衍生出“想要、希望”之义。可见动词“要”是情态动词“要”的直接来源,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要”就是在以上两种动因的诱发下逐渐虚化为情态动词的,那么表示将来时副词“要”又在何时出现,是怎样形成的呢?
根据对《汉籍》的检索发现,唐代出现了表示“将要、快要(发生、出现)”的“要”,如:
(16)天子遍教词客赋,宫中要唱洞箫词。(唐 徐铉《柳枝词》)
句中的“要”都是指动作将来发生的时间,表达的是未然事件,这种用法一直沿袭到现代,如:
(17)今暂来此,要往来东京,取选到后宫女子一千五百人,三两日北去也。(《大宋宣和遗事·利集》)
至于“要”从情态动词演变为将来时副词的原因则与“将”相同,所以此不再赘述。
(三)快
《说文》:“快,喜也。”其本义为喜悦,形容词。如:
(18)得其资斧。心未快也。(《周易·第五十六卦旅火山旅离上艮下》)
上句中“快”充当谓语,表示“高兴、愉快”,而当人心情愉悦时,做事就麻利,动作就迅速,由此引申出“疾速”之义,汉代始见。如:
(19)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卷七 本纪第七》)
此句中“快”仍然是形容词,做状语修饰“战”,因为表此义的“快”还可以充当谓语,如:
(20)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晋书卷七五 列传第四五》)
大约元代,“快”才虚化为副词,表示“赶快”,如:
(21)(钱)张千快收拾车马。送天香状元宅上去。(末旦拜谢科)深感相公大恩。(《关汉卿戏曲集·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第四折》)
例(21)中“快”用于祈使句中,表示催促某人做某事,赶紧,含有说话人的主观性,此时的“快”是副词。那么表示将来时的“快”是如何衍生的呢?我们认为是从“赶快”这个义项引申而来,因为抓紧时间赶快做某事,就会离目标状态越来越近,由此产生“行为状态接近发生或出现,即将”之义,这种用法约始于元代,如:
(22)小生甚么时候?众黄昏快了。(《全元南戏·刘唐卿·白兔记 第三十出 诉猎》)
例(22)应是状语后置,意为“快要黄昏了”,黄昏还未到,这种用法也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将“将、要、快”的演变历程总结如下:
将:率领 引申 扶助 虚化 情态动词 虚化 将来时副词(春秋战国)
要:腰 引申 系在腰间 引申 拦截 引申 求取、求得 虚化 情态动词虚化 将来时副词(唐代)
快:喜悦 引申 疾速 虚化 赶快 引申 将来时副词(元代)
三、“将要”“快要”的词汇化
尽管“将”在先秦已经可以表示将来时,但是“要”却在唐代才具备此义,所以这两个词并列连用出现得较晚,元代才出现首例,如:
(23)如今贱人身上将要分娩,你在荷花池边,造一所磨房,五尺五寸长,罚这贱人进里面磨麦,交他头也抬不起。(《全元南戏·刘唐卿·白兔记 第十六出》)
上句中“分娩”是未发之事,“将要”表示的是将来时间,用在动词前充当状语,可以看做时间副词,但亦因为是孤证,我们不能冒然断定。不过到明代,“将要”的用例渐增,如:
(24)既已殡殓,将要埋葬,女儿道:“生前与父不合,而今既同死了,该合做了一处,也是我女儿每孝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李将军错认舅 刘氏女诡从夫》)
(25)看天色将要下雪,身上又饥,又冷,且赶前面去寻个酒店,吃一顿畅快酒食,再做理会。(《古本水浒传·第三十五回 金眼彪火烧纯阳宫 武行者大闹曾家店》)
例(24)“将要”与时间副词“既已”相对应,表示“已经……即将……”,例(25)“将要”表示的也是“下雪”还没发生,是未然事件,并且其只能用于谓词性成分前充当状语,是典型的时间副词。至清代,“将要”见次率达到900多条,这为“将要”副词地位的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可见,“将”“要”粘合在一起便成为副词,其用法从始至终基本上变化不大,从古至今一脉相承。
与“将要”类似,“快要”出现亦较晚,到明代始见,并且仅12例,如:
(26)客官,大神快要降临了,请你们赶紧走避,跟这里庄客们去歇卧罢。(《古本水浒传·第三十回 天慧星夜半降妖 云庄主日中留客》)
(27)快要到寺门口的时候,只见金莲已在前面迎见礼拜说:“娘子已经等候你很久了,为什么这段时间竟如此薄情!”(《剪灯新话·卷二 令狐生冥梦录》)
从上两例中可以看出,“快要”表示动作状态接近于发生或出现,而又还未发生或出现,如例(26)大神还没有降临,例(27)表示还未到寺门口,“快要”表达的也是将来的时间,可以充当句首或句中状语,并且只能充当状语,已是时间副词。
注释:
[1]龙国富:《动词“将”和“当”的时间范畴化演变》,第五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宣讲论文,2009年,第3页。
[2]卢卓群:《助动词“要”汉代起源说》,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第45页。
[3]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50页。
(陈全静 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