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写与生活经历

2017-01-17 14:08熊猫人
男生女生(银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龙肚皮幻想

孙刚靠在树林里最大的那棵松树上,瞪大了眼睛看着站在树林尽头的“人”。

它长得十分骇人:它的身体看上去足足有200多斤,肚皮裂开了,白花花的肠子吊在肚子上;它的两排牙像是鲨鱼的牙齿一样,又尖又利,上面还挂着红黄相间的碎肉……更诡异的是,它的胳膊和腿粗细不一,上面还有用鱼线缝合的痕迹,看起来它竟然是被人用属于不同人的身体部位缝到一起的……

这种描写多见于新手的文中,主要特点是对鬼的描写不厌其精,恨不得连鬼的汗毛孔里长了几根毛都详细描写出来。至于这种描写的字数嘛,一般介于二百字到五百字之间。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认为将自己想象中的鬼怪描写出来,读者就会被吓得瑟瑟发抖了,也就是所谓的恐怖。

应该说这种描写的画面感是很强的,但是,人真的会因为这种描写而感到害怕吗?

怎么可能!就拿这个片段来说,是不是有人觉得它描述的东西好像在哪里见过?对,这分明就是某知名游戏里那种叫“憎恶”的怪物嘛!

你会在游戏因为某个怪物向你冲来感到害怕吗?当然不会。因为你已经看清楚它是什么,也知道它是虚假的,所以无论它的长相多诡异,也根本不会害怕。

同理,如果我们知道文章中某个东西是虚假的,那么也就不会感到害怕了。

可这样又有人要问了:故事里面讲的东西不都是假的吗?

这个问题要拆分来看。故事里面对鬼的描述肯定是假的,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有些遇鬼的场面可能是“真”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会听父母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也会在无意中将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角,甚至在生活中想象自己会遇到鬼——这些经历会在脑子里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而如果我们唤醒了读者的儿时记忆,自然也会让他们想起当时是怎么害怕的了——这才是正确的恐怖感来源。

故事里讲的东西是假,要跟读者记忆中的恐惧产生共鸣才是真啊!

那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小时候我们都幻想过哪些场景吧:

1. 身后有东西在吹气。

2. 走夜路的时候有什么在跟着自己。

3. 身处狭小的空间时,会突然有鬼扑上来,而且自己还跑不掉。

4. 在看猫眼的时候,外面有东西也在通过猫眼看自己……

太多了,我们幻想过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但在经过总结之后,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儿时的幻想多半和黑暗、宁静、身后、无法逃脱、残忍、死亡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鬼对人的身体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也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因为那会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的身体也会变成那个样子。例如,将某人的脑袋摘下来,顶到一个挂着风衣的衣服架子上,再用这个衣服架子去冒充活人。但这种恐怖的最根本来源还是读者幻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场景,那是一个一连串的动作,而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

所以,我们应该去做的,不是去详细描写某个鬼长得多么吓人,而是千方百计地回想起自己以前因为什么类似的场景感到害怕,然后用文字将其描绘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想到自己以前与之相同的经历,瑟瑟发抖起来。

孙刚靠在树林里最大的那棵松树上,瞪大了眼睛看着距离自己十几米外的李龙。李龙的衣服被灌木的树枝刮住了,正在拼命地拽着。但他没发现的是,那树枝竟然变成了一只黑色的手,不只抓住了他的衣服,甚至还死死地抠住了他的肚皮。李龙每一次挣扎,都会导致那只鬼手在他肚子上撕开的豁口越来越大,苍白的肠子从他肚子里滑了出来,只剩下末端勉强吊在肚皮里。但李龙却恍如不觉,甚至还越来越用力——孙刚惊恐地发现李龙的眼睛已经被人挖掉了,黑糊糊的窟窿里正缓缓地流着血……

在修改过的这段话里,将不认识的人换成了主人公的同学,将毫无意义的外貌描写换成了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动作——谁没有过被刮住衣服的经历呢?怎么样,看起来是不是更能让读者想起自己的过往经历而颤抖了呢?更关键的是,这段修改过的文字直接就展开了接下来的剧情,不用再费心费力地去铺垫什么了。

熊猫人投稿邮箱:75951778@qq.com

编辑/子衿 3171385976@qq.com

猜你喜欢
李龙肚皮幻想
咕咕叫的肚皮
高明的诊断
肚皮真会撑破吗
锁不住的幻想
我想用鲜花修补已不再湛蓝的天空
诗版图 闽北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