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是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如果游戏中对游戏材料投放得当,便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游戏活动兴趣,使游戏材料和幼儿的游戏活动真正互动起来。那么游戏活动的材料跟着孩子什么走?怎么走呢?教师该如何投放?
一、跟着孩子的兴趣走——趣味性投放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的关键因素是游戏材料的投放。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更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深入探索创造。
例: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以蜡笔来装饰画面比较多,实际上孩子更喜欢用颜料作画,我们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幼儿感兴趣的颜料及一些辅助工具,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更能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充分互动,并深入探索创造。
二、跟着孩子的年龄特点走——适宜性投放
幼儿年龄不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兴趣点与关注点、发展目标定位等有较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材料时要从孩子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内容的适宜性。
小班幼儿具有直觉形象思维,喜欢模仿,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材料是否有趣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提供材料色彩鲜艳,形体可爱,目标指向单一又便于孩子操作的材料。
中班幼儿思维的有意性增强,会运用感官探索、了解新鲜事物,还常常喜欢寻根刨底。因此,我们在给中班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注意物品的操作性,提供低结构化的材料让孩子们听、摸、动,通过积极动手探索材料中所含的教育因素,初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班幼儿思维的有意性明显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我们更多地为幼儿提供一物多用、低结构化的材料,满足幼儿创造性探索活动的要求。
三、跟着孩子的差异走——层次性投放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在为幼儿投放游戏材料时,还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例:在“民俗工艺坊”之“画说脸谱”游戏中,我们变统一材料为每个孩子都能玩的星级材料。一星级幼儿按图案进行对称上色,二星级添画未完成的另一半后上色,三星级为空白脸谱,幼儿自由创作。
在同一活动中,教师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星级材料进行活动。
四、跟着孩子的能力走——递进性投放
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该同时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要注意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把握投放游戏材料的时机、数量和种类,并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原则投放材料。
例:小班娃娃家:1.刚入园,提供的是电话、毛绒玩具,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2.到学期中期投放一些娃娃、小衣服、鞋子等,通过帮娃娃穿衣服、叠衣服等游戏,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3.后期跟随主题,创设黄黄家、红红家,并提供头饰,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去串门、做客,培养孩子交往方面的能力。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感受到新的变化和挑战,不断加深相关的经验。
五、跟着孩子的发展走——开放性投放
陶行知说: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小孩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因此,在为孩子提供探索、操作的游戏材料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投放的游戏材料要给幼儿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具有探索性。
游戏材料的探索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例:《亿童玩具》中投放的形状棋,幼儿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多种玩法,玩法1:形状对对碰。根据幼儿能力进行投放,辨认骰子上的形状,再找到对应的图形片。玩法2:颜色对对碰。把形状骰子换成颜色骰子。玩法3:颜色形状对对碰。选择一个颜色骰子和一个形状骰子进行游戏。通过对事物形状和颜色匹配的探索,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为幼儿提供能够暗示多种解答、避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操作、探索中不断发现同一游戏材料的多种玩法,充分挖掘游戏材料的潜在性。
2.投放的游戏材料应该具有挑战性。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中的儿童往往超越其实际发展的水平,所以,教师对儿童的要求和指导应该高于其现有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例:“新车发布会”,共三次材料投放,每次材料的投放都对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挑战性。第一次:命题建构:各种各样的汽车。幼儿们建成了各种各样的简单造型的汽车。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建构汽车的基本技巧和汽车的车头、车身、车轮等基本构造。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建构汽车示意图。在示意图的指引下,幼儿开始高结构汽车拼插。第三次:前期幼儿汽车设计手册,幼儿建构自己喜欢的汽车。
每个时期的不同材料投放,让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和行为的积极变化,展现出新的认知发展水平。
3.充分利用原始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
《纲要》中指出: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使它们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可以挖掘一些自然资源和废旧物品、半成品来开展游戏活动。
例:在“民俗工艺坊”之“创意青花瓷”游戏中,提供纸箱、易拉罐、奶粉桶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组合,成为崭新的青花瓷作品。在整个游戏中,幼儿对于中国传统工艺青花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也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丰富的、适宜的、能够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幼儿与周围的人、事、物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正确投放游戏材料,真正让游戏材料跟着孩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