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凤燕,王 斌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学院,浙江 平湖 314200;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00)
基于移动学习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研究
——以平湖为例
袁凤燕1,王 斌2
(1.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学院,浙江 平湖 314200;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00)
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的特征,数字化学习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在数字化学习中,移动学习更能体现社区教育“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环境,能为新时期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增添活力。浙江平湖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平湖市民学习在线——“随学网”三平台(网页版、移动版、微信公众号)同运转,合力推进平湖市数字化学习进一步发展。
移动学习;社区教育;数字化社区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得移动学习这一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全新学习方式在传统教育中得以运用,使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社区教育走在了运用移动互联变革传统教育方式的前列。
社区教育是实行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一体化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动态变化的,既有“全员、全面、全程”的特征,又有其鲜明的区域性、终身性、开放性及多样性的特征。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数字化学习,是社区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发展优质社区教育和创造“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良好社会环境。
就全国范围而言,自2009年起,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就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建设工作,广泛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在全国范围内共开展了6批社区教育数字化先行区建设,共有71个地区(区、县)被评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通过示范区的创建,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诸多社区教育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为社区学习者和市民提供了“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环境。在前几年成功创建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的地区建立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大部分平台是基于电脑终端的,需要学习者借助计算机进行学习,此种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场地等条件限制,可能会影响学习者的进一步学习。随着手机、pad等移动设备的发展,无线网络、3G、4G等网络的普及,移动学习显得更加便捷。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与移动互联网络学习课程资源、查询辅助资料及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泛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的提升,移动学习将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趋势与新的学习方式。
(一)移动学习发展的前提条件
1.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程序、速度不断超越人们的想象。手机、pad等移动设备的发展,无线网络、3G、4G等网络的普及,使得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移动购物、移动支付等移动应用成了一种新生活方式,支持各种移动终端各类平台不断涌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便捷的学习途径。近年来,我国移动学习环境和资源建设进展迅速,研究和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新时期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增添了活力。
2.移动终端用户数量增加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4年8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全年新增网民2699万人。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网民的数量增加,移动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最便捷的学习途径,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3.移动学习符合社区教育“随时、随地、随处”的学习要求
移动学习是一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能将分散不连续且呈碎片化的时间有效地整合起来,以满足人们学习的需要。社区教育所主张的“随时、随地、随处”学习,与“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相符合,社区教育也需要改变以往局限于PC端的学习,要让“移动学习”成为社区教育学习的新方式,就迫切需要开发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平台(Mobile learning platform)是一种为移动终端设计的学习服务程序,它能提供随时随地学习服务,比传统基于PC端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更加便利。
(二)移动学习的优势
1.无处不在的学习
移动学习依托网络技术及数字化学习技术,改变了传统面授课程固定的模式,实现了更加灵活多变、情境化、随时随地学习的个性化学习。社区教育的授课目标主要为在职群体,无法进行脱产全面学习,而传统课程难以满足这一需求。移动学习突破了这一局限,学习时间更为灵活,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学,是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有效路径。
2.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移动学习凭借优秀的人机交互设计,能够让学习体验变得更加轻松、有趣、高效。因为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学员的用户信息以及学习行为可以完全数字化记录归档,每个人的成果都可以及时呈现,增加了学员的成就感。同时,游戏化的激励机制也给了学员不断探索学习的动力。
3.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移动课程开发的结合,移动端的课程形式更加丰富,涵盖音频、图文、视频等。而虚拟学习社区在移动学习平台的加入,将社交活动变成学习的一部分,平台成员的提问、分享给了其他成员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移动学习环境和资源建设进展迅速,研究和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新时期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增添了活力。移动学习更能体现社区教育“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但在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的推进过程中,移动学习尚处于探索阶段。
平湖市在成功创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后,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移动化浪潮,平湖市民学习在线——“随学网”亟需打造一个移动端的学习平台以及一个供学员交流分享的网上社区。2015年6月,平湖着手开展“随学网”二次开发——开发设计移动版“随学网”,以方便市民“随时、随地、随处”学习。
(一)移动版“随学网”设计理念
移动版“随学网”在延续网页版设计理念的同时,拓展了网页版的功能模块,主要体现在:更加强调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更加重视微课程在市民学习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交流、沟通、分享的社区属性。
总体功能设计理念:移动版与网页版为互补关系,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网页版“随学网”更适合较长时间的课程学习,移动版“随学网”以便捷性、趣味性、分享性为主,适合碎片化的学习,增加兴趣小组模块,以提升市民的参与度。
(二)移动版“随学网”功能介绍
移动版“随学网”能够兼容网页版用户数据信息,实时向社区居民发布社区教育信息,并且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组建市民论坛,增强学习趣味性与互动性。市民学习在线支持多角色、资源可管理、支持群集部署、集中服务、分级管理以及大容量条件下的数据库分布应用,为在线学习、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持。移动版“随学网”功能如下图。
图1 移动版“随学网”功能图
在不断完善平台建设的同时,社区教育更需要做的是扩大平台的应用与推广,使社区居民真正受益。
(一)三平台协同运转,合力推进数字化学习进一步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移动互联浪潮、适应多屏时代需求,对随学网未来的构想为“三平台(网页版、移动版、微信公众号)协同运转,各场景全面覆盖”。(如下图)
(1)中国大部分城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s、Hg、Cd、Cr、Cu、Ni、Pb 和 Zn 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Cd在工业区和非工业区中的污染级别最高,污染程度最强。非工业区中的Cd是土壤背景值33倍,主要来自燃煤和车辆尾气;工业区中的Cd超标高达200多倍,主要来自冶炼企业的排放。Cr和Ni的含量在非工业区和工业区中差别不大。
图2 三平台协同运转
网页版“随学网”:除了有丰富的学习功能外,还具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且涵盖各个领域,有助于市民进行系统化的学习。“随学网”的网页版一般是学习者通过台式电脑呈现,应用场景多为午休、周末闲暇时间等,要求使用者较长时间在电脑前集中时间学习。
移动版“随学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趣味性、分享性,课程内容采用“轻量化”设计,多为图文教程和微课,方便市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同时社区也满足市民随时交流分享的需求。应用场景多为候车、等餐等碎片化时间,使用者可以用手机完成碎片化学习。
微信公众号:最大的优势在于传播的快捷性,同时拥有庞大的存量用户。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将成为对广大市民宣传的新窗口,通过策划基于兴趣的系列活动,利用微信渠道吸引市民关注,线下同步开展活动,最后将评奖环节部分放到网上获取更多关注,活动后具有高活跃度的用户将转移到移动或网页版“随学网”的兴趣小组。
(二)以系列活动为载体,扩大平台影响力
策划系列学习活动,依托农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工作站),通过开展大型活动和系列活动,以“线下”+“线上”互动,积极主动宣传市民学习在线,扩大平台的影响力。例如结合各项评比,如“学习之星”、“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等学习型组织创建与评比工作扩大平台影响力。充分挖掘全民学习素材,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民终身学习”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竞赛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动市民数字化学习
(四)进一步丰富平台自身的资源建设,吸引市民的学习热情
首先在全市范围开展市民学习兴趣的调研,深入了解平湖市民学习的需求。加强平台资源建设,购买一批满足平湖市民学习需求的课程。重视本土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根据市民的学习需求,确定学习资源的类别与主题,依靠全市社区教育网络力量开发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资源,如卫生系统专家的健康知识传播,文化系统师资的舞蹈培训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教育微课征集活动,丰富市民学习在线平台内容,扩大随学网的知名度,提高使用程度。
(五)规范管理,加强团队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平台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运营推广,需要建立一支有经验、会推广的能够满足现代化数字学习建设需求的管理运营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培训,诸如计算机信息化前沿理论培训、网站日常维护和运营培训等,提高管理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整合全市热心人士组建数字化学习推广员队伍,定时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宣传数字化学习平台,走进社区、走近居民。
移动学习是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未来发展的走向,也是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加快社区教育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发展优质社区教育和创造“人有所学、学有所教”的良好社会环境。
移动学习的推广普及受到移动网络技术的影响,还受到人们对移动学习的认知、接受和持续使用意愿的制约,在社区教育中选择移动学习,需要实行逐步推进的策略,从移动终端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适应居民学习本土化知识的课程建设,出台促进市民学习的激励政策,等等,需要推出一系列举措,不断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建设,促进社区教育更好、更快、更新的发展,以适应“互联网+”社区教育的时代要求。
[1]沈光辉.吴盛雄.熊月林.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01):74-78.
[2]王金涛.大学生采纳移动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01):49-54.
[3]杨志坚,张少刚.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1985-2011)[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
[4]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浙江省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张吉先.基于数字化环境的终身学习体系与运行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3,(01):7-9.
[6]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概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张吉先.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与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2,(36):40-43.
[8]宋亦芳.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与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3,(06):9-13.
[9]宋亦芳.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27):39-46.
[10]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07):36-41.
[11]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外国电教,2011,(45):105-109.
[12]高长俊,胡世清.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1,(04):65-69.
[13]王涛,黄昆仑.多网多屏融合的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实践[J].卫星与网络,2010,(07):32-35.
G77
:A
:1008—3340(2017)01—0015—04
2016-10-11
2015年度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推广与运行研究”(项目编号:2015SYZ04)研究成果。
袁凤燕,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研究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平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开放教育。
王斌,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