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闫奎友
新时代畜牧饲料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闫奎友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腿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战略安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我们党的战略决断,是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有关“三农”工作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 “三农”思想,为进一步做好畜牧饲料行业技术支撑和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三农”工作来看,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很快超过1万美元、城市人口比重将很快超过60%、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此外,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
当前,我国畜牧饲料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我国畜禽生产成本高,单产水平低,与国际相比市场竞争力还有差距,与居民对安全优质高品质畜产品的需求还有差距,与农牧民期望平稳收益的要求还有差距。肉牛肉羊生产供应偏紧;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下降,进口乳品冲击国内奶业形势严峻;蛋鸡肉鸡生产波动幅度大,预警调控能力有限。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畜产品、水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更加注重舌尖上的安全。安全优质高品质的畜产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更加注重“吃好”,吃出健康”。只有让人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才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我国居民畜产品、水产品需求已跨越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消费导向”新阶段。畜牧饲料业“保供给”的内涵将发生变化,保供给既要保数量,又要保质量,还要保安全、保生态,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赢得经济的“繁荣”,要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集成,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综合利用”的理念指导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大力推进畜牧饲料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前,我国畜牧饲料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中低速增长,同样面临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要和畜牧饲料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国饲料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饲料工业一头连着种植业,一头连着养殖业,还与精细化工、发酵产业密切相连,具有中轴产业的特质。饲料工业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畜牧业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养殖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特别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饲料工业对养殖业的支撑地位更加明显突出,产业拓展空间更加广阔。现阶段,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发展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饲料企业与畜牧水产养殖企业的结合更加紧密,有些饲料企业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产业相互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是畜产品消费回归理性。消费需求总量进入平稳增长新状态。消费更趋理性,浪费性消费和过度性消费减少。节日消费对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明显,常出现“旺季不旺”的特点。由于宗教信仰、健美、减肥等原因,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素食主义者在增加,人口老龄化和二孩政策对畜产品的消费影响逐步显现,畜产品消费量增量增速放缓,需求层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二是畜产品需求结构小幅调整。畜产品供求从总体上进入一个总量基本平衡,呈现结构性短缺、阶段性过剩并存的新状态。从品种结构上看,猪肉消费偏好在下降,牛羊肉消费偏好在上升,禽肉消费在增加,蛋类消费比较稳定,奶类消费日益高端化,消费者更加注重舌尖上的美味。
三是国内外畜产品价格倒挂明显。我国生猪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养殖成本比美国高40%左右。畜产品市场处在价格严重倒挂、差距不断拉大、进口产品冲击的状态。2017年9月,牛肉进口43.6元/千克,国内62.54元/千克;羊产品34.3元/千克,国内55.82元/千克;牛奶收购价新西兰2.22元/千克,中国3.46元/千克。畜产品贸易逆差增加。截至2017年9月,我国畜产品进出口额增加,逆差进一步扩大。畜产品贸易逆差142.83亿美元,同比增加6.64亿美元。
四是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调整加速。生猪生产“南压北扩”——沿江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水网地区减量,向粮食主产区(中原、华北、东北等)、西北部、偏远山区转移;蛋鸡生产“北减南增”——河北等传统产区减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发展加快。现在从整体趋势上看,南方养殖规模在不断地压缩,北方不断地扩展,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资源贫瘠地区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京津冀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实施生猪污染治理,合理划定限养和禁养区域,引导生猪向玉米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五是饲料加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速度进入中低速增长期,为我国饲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利时机。下一步将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加快发展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推广安全环保饲料产品、构建精准配方技术体系最为主要任务之一。在产业布局方面,明确饲料工业加快发展区、稳定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三大区域。进一步优化饲料工业布局,顺应养殖业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草牧业战略发展新要求,促进不同区域饲料加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
《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40个,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饲料企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饲料企业与养殖企业进行“厂场对接”,推广饲料散装散运,散装饲料使用比例达30%。
六是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畜禽生产规模化水平提高较快,中小规模散养户的退出不断加快,一体化和专业化的农牧集团扩张加快;从结构上看,中小散户将逐步退出,家庭农场与中大型规模养殖场是未来的两大主体。2016年,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比重为63.0%,年存栏500只以上的蛋鸡饲养规模比重占82.9%,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鸡饲养规模占87.0%。
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中原、东北和两广等地区。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省份生猪出栏占全国总量的64%;500个生猪调出大县出栏量占全国总量70%以上。产业化进程加快,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上市公司已达12家,前10大养猪企业生猪出栏占全国的3%。考虑到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民就业增收,规模养殖应以适度规模为宜。
七是畜牧饲料业发展制约因素增多。畜牧业不仅要承担产品供给功能,生产过程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要拓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的适度规模化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符合规模化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地方相继出台“限养区”“禁养区”“适养区”的规定。未来不仅面临 “谁来养”“怎么养”“养多少”的问题,更要解决“在哪养”“养什么”的问题。环保监管力度越来越严,越来越大。新的环保法以及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法规均对环境保护有明确要求。
八是畜产品消费理念逐步转变。消费者更加关注畜产品品质、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等,更加关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畜产品更加受欢迎,消费者选择的空间更大,更加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质。整个畜产品消费进入到多元化和更加注重营养安全的新状态。
九是畜产品供给渠道适度拓宽。过去,肉蛋奶供给更多的聚焦在利用“国内市场、国内资源”保供给,追求尽可能高的自给率,而且还要保障供给不断档、不脱销。现在,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逐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追求适度均衡发展保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多元化的畜产品、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畜牧业绿色发展和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样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现代畜牧饲料业,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畜牧饲料行业应有贡献。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和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落实畜牧业、饲料工业“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畜牧业、饲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强化“两服务”为重点,推进畜牧饲料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和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强化全国畜牧业技术支撑和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要深入实际调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为畜牧饲料行业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砥砺前行,增强历史使命感,时代紧迫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实现畜牧饲料业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不断书写畜牧业绿色发展和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更为辉煌的时代篇章。■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