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地可持续经营的思考

2017-01-17 13:34
自然保护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台州市林地经营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318020)

关于林地可持续经营的思考

俞谐琴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318020)

根据台州林地使用管理情况,剖析了该市林地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优化布局、分类经营,科技引领、创新林地耕作制度,减少林地养分流失、保持和提高林分土壤肥力,加强宣传、增强水土保持意识,依法保护、加强监管等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的对策措施,并介绍了三种林地可持续经营模式实例。

林地;可持续经营;对策;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据报道,近50年,我国因水土流失损失耕地 3.33×106hm2,每年约6.66×104hm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表土 1cm;东北黑土区一些地方耕作层厚度开垦初期为 1m,现在不足 20cm。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显示,截止 2013 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 294.91 万 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 30.7%,其中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面积为 16万 km2。水土流失仍是我国重大的生态问题。

曾钢峰等以2004年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对台州市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台州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62.29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8.55%。按水土流失所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坡耕地和园地占14.60%,林地占79.26%。从水土流失发生的坡度来看,8°以下的占9.61%,且主要以轻度为主;8°~35°的占84.01%,随着坡度增大流失强度加强;35°以上的占6.38%,水土流失强度在中度以上[1]。而据2015年度台州市环境公报显示,该年度台州市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725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7.61%。

袁东海等在兰溪市水土保持监督站径流场开展了“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顺坡农作措施相比,休闲(草本植被良好)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42.8%,减少泥沙流失量85.02%;等高土埂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70.2%,减少泥沙流失量 95.04% ; 水 平 草 带 能 减 少 径 流 流 失32.33%,减少泥沙流失量45.88%;水平沟处理能减少径流流失45.6% ,减少泥沙流失量63%;等高农作能减少径流流失56.33%,减少泥沙流失量87.7%[2]。这一研究成果说明,对坡耕地的耕作,采取保护性的耕作措施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

关注水土流失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林地耕作制度,把林地可持续经营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已刻不容缓。

2 台州市林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所指的林地经营仅指人们开发利用林地的实践活动,或者说仅指林地的耕作措施,不涉及林地流转等其他问题。从台州的情况来看,林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种植结构调整而毁林开垦,全面整地,如毁林开垦种茶叶、柑桔、杨梅、油茶等经济植物,有些甚至使用挖土机上山施工,成为水土流失新的起源。

二是片面追求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树种、品种单一,配置模式机械,植被结构简单,水保措施缺乏,生态功能脆弱。

三是农牧分离使有机肥施用困难,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从经营者层面来看,对不合理耕作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一方面局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受利益的驱动,急功近利;(2)从政府以及业务主管部门层面来看,没有将林地可持续经营提高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宣传引导不力;(3)制度不健全,对林地耕作方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没有约束力。

3 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的对策措施

3.1 优化布局,分类经营

林地是林农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林地,以解决林农的增收问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要解决好林地利用与保护这对矛盾,就必须做到合理布局,分类经营。要根据林地所处的生态区位,对林地的利用进行合理的区划。生态区位极其重要的林地,应作为生态公益林来经营,以休养生息、恢复植被、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经营目标。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的低山缓坡适宜作为商品林来经营,但也要做到“适度、适区、适法”地经营。适度,就是要把握开发的度,坚持生态优先。适区,就是开发的区域要适宜,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等主要通道沿线、城镇周围、水库周边、25度以上陡坡和山顶等山体要禁止毁林开垦。适法,就是林地开垦的方式方法要科学,要针对不同的坡度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提倡块状、带状或鱼鳞坑整地方式,山脚、山腰、山顶要保留植被带,即通常所说的“山顶带帽、山腰扎带、山脚穿鞋”。

3.2 科技引领,创新林地耕作制度

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关键在于林地耕作制度的创新。依据多生物种群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生物种群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削弱竞争,促进共生和共栖,以充分发挥多种群的增益机制)、多生物种群生态位分化原理(利用不同生物种群在时序或空间上会占有不同的生态位的特点,复合结构能比单一结构更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产生更高的综合效益),采取立体经营、复合经营模式,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构建较稳定的生态系统。近几年来,台州各地在林地耕作制度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了适合台州的几种林业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如茶柿混交,马尾松林套种杨梅,马尾松-乌药复合经营,林下套种三叶青,木本油料林(油茶、香榧)套种金银花、中药材、山稻等,林苗复合经营,林菜复合经营,林草复合经营等模式。同时,要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倡施用有机肥。

3.3 减少林地养分流失,保持和提高林分土壤肥力

亚热带地区,水土流失是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地区热量丰富,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暴雨集中,在无植被尤其是林下无植被保护的情况下,雨水的侵蚀力极强;土壤以红壤为多,这类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P多属中度或严重贫瘠,全K为轻度或中度贫瘠;土壤的速效P为严重贫瘠,速效K为中度贫瘠;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劣,抗冲抗蚀能力差。所以,在该地区发展林业,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可能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首先,用旧的经营思想来指导、管理和评价新的发展模式是难以做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把地力的保持作为评价林分生产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保护和恢复林地良好的地被层(包括活地被物和死地被物)是减少林分养分过度消耗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种地养地,合理施肥,对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尤其重要。除根据林分不同年龄阶段,施用不同种类和不同配比的化肥外,还应考虑增施有机肥和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

3.4 加强宣传,增强水土保持意识

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年都会遭遇台风侵袭带来的强降雨,发生洪涝灾害。每次的洪涝都会冲走大量的坭土。凡坡耕地比较集中、经过开垦或植被比较差的区域,洪水是黄的或混浊的,而局部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的区域,山沟里的水是清的,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关研究表明,形成一厘米厚的土壤大约需300-400 年,而流失一厘米厚的土壤只需一年的时间。一公顷有林地比无林地多蓄水 300 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的蓄水能力更强。毁林开垦、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灾难事例已不鲜见,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林业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土壤的有关知识,宣传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更要引导林地经营者懂得土壤来之不易,把珍惜土壤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来看待。

3.5 依法保护,加强监管

《水土保持法》规定,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地,不允许全垦种植农作物。对5度以上、25度以下坡地上整地造林,抚育幼林,垦复油茶、油桐等经济林木,必须采取水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而在过去的生产实践中,对林地开垦方式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去执行,监管力度也不够。农民也认为山是自已的,想怎么开垦就怎么开垦。因此,如何规范林地的耕作制度,使《水土保持法》能落到实处,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是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首先要从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入手,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经林业部门审核审批,以确立森林经营方案在森林经营工作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其次是加强监管,依法保护林地。

4 林地可持续经营实例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最大限度提高林地的产出率,实现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台州各地林业部门已将创新林业耕作制度作为重点科研内容,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并予以推广。除了在造林整地方面大力倡导穴状、块状和水平带整地方式,在树种配置上实行多树种混交以外,还针对经济林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顺坡垦复、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树种单一、地力衰退等问题,成功总结出了几个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的种植模式,现将目前已在该市大面积推广的三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4.1 林—茶模式

是指在经济果木林内套种茶树或在茶园内种植经济果木等树种,形成经济果木为上层、茶树为下层的复合经营类型。复合原理为利用茶树喜散光、忌直光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上层林木的适度蔽荫,能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又利用茶树形成的良好地被覆盖,增加林内湿度,从而促进经济果木的生长。林—茶复合经营,既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又形成复层林结构,增强了生态功能。茶—柿复合经营模式是其典型模式之一,经试验观察,每公顷茶园地内以配置 225~300 株柿树为宜。该模式在天台县推广面积已达 1333 hm2,5 年生示范林平均亩产值 5542 元,比纯茶园提高39.9%[8]。王冬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茶—柿复合经营与纯茶园相比,林地土壤含水率提高5%,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27.3%。

4.2 杨梅高效生态栽培模式

目前台州市经济林栽培面积 8.7 万 hm2,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 2.94 万 hm2,杨梅产业已成为台州第二大经济林产业。在高效益的利益驱动下,梅农只顾眼前利益,盲目全垦整地,一些山坡被砍成“和尚头”,尤其是交通沿线,不仅景观遭到破坏,而且带来了水土流失。针对这种现象,林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杨梅高效生态栽培模式,通过该模式的推广来带动其他经济林耕作制度的创新。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措施为:①保留生草带、套种绿肥、覆盖稻草或猪牛栏;②矮化大枝修剪;③测土配方施肥、重钾适氮控磷搭配有机肥改良土壤技术、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仙居县政府为实施杨梅高效生态栽培技术,对愿意在杨梅山上套种绿肥的,绿肥种子由政府无偿提供。王冬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林地种植大豆,与清耕杨梅园地对照相比,pH 值提高了 0.3 个单位,0-20cm 土壤有机质增加了 25.2%,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62.5%。

4.3 林—药模式

是指充分利用自然林分,形成天然和适当蔽荫的生境条件,培育地道药材。天台县推广的马尾松林下仿生栽培天台乌药是其典型模式之一。该模式的主要技术是:①选用良种壮苗造林;②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50cm)的中坡或下坡、坡度<30度的马尾松林地,马尾松林分郁闭度控制在 0.6 左右(培育目标为大径材),乌药栽植密度控制在 5250 株/hm2;③科学采挖,保持水土。天台乌药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根节”产量高、质量好。马尾松+天台乌药模式,通过上层马尾松林木的适度蔽荫,能提高天台乌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下层乌药形成良好的地被覆盖,形成复层林结构,提高了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2005 年,天台乌药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定,2007 年天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乌药之乡”。

[1] 曾钢锋,叶锋,吴虹,等. 台州市水土流失状况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8,(9):54-56.

[2] 袁东海,王兆骞,陈欣,等. 不同农作措施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J].2001,(12):66-69.

[3] 叶平.生态伦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

[4] 叶文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一理论的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 张坤明.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6] 吴季松.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舨社,2000.

[7] 罗慧,霍有光,胡彦华,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1):35-38. [8] 卢国耀,王国英,高智慧,等. 茶柿混交退耕还林生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1):29-32.

S718.57 <确 class="emphasis_bold"> 确文献标识码:B确

B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章编号:1004-7743(2017)01-0028-04

1004-7743(2017)01-0028-04

2016-12-15

俞谐琴(1963-),女,浙江仙居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和林木种苗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台州市林地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黏黏花
图片新闻
Efficient reading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