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民:十年奋斗,坚定不移干自主!

2017-01-17 13:20王雯
中国汽车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华晨中华转型

□本刊记者 王雯

祁玉民:十年奋斗,坚定不移干自主!

祁玉民带领华晨实现了从“起死回生”到“快速发展”的转变,更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跨越。

□本刊记者 王雯

率领华晨实现从“起死回生”到“快速发展”的转变,更实现“生存型”到“发展型”的跨越,祁玉民10年征战壮怀激烈,祁玉民10年打拼愈战愈勇。

“这10年,我没偷懒耍滑;这10年,我兢兢业业地做事情;这10年,我是一心只造华晨车!”在本届北京车展期间,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面对《汽车人》等媒体敞开内心。从接手之初华晨全年净亏损6.49亿元、累计净亏损80亿元,到“十二五”收官年实现整车销售85.6万辆、营业收入1605亿元,其中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净增加100亿元,且全为自主品牌净增,在转型之风越吹越猛的环境中,祁玉民形容自己“来劲儿了”。

胆大而又有创新力,坚定不移而具有雄心壮志,祁玉民确实“更来劲了”。祁玉民冀望华晨在“十三五”实现更大的作为。

“十三五”新征,华晨的关键任务是开启转型升级。按照祁玉民的部署,华晨在“十三五”阶段要靠制度、靠团队支撑企业发展,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创新文化,最终的向往,则是将华晨打造成卓越的汽车企业。

成长为一个如祁玉民所形容的“卓越”企业,需要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快速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祁玉民推动华晨转型的重点。下一个5年甚或10年,华晨能否有“更大作为”,这值得外界抱有更多期待。

转型突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传统汽车集团开启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

高增长如同一枚图钉被狠狠按进地面,辉煌成为过去,对车企的综合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智能互联渐成大势所趋,产业重构热火朝天地推进,车企必须加快追赶消费者。

于祁玉民而言,行业内外的深刻变化,为华晨提供了向前走的机遇,更让他看到了创新转型的可能性。“每一年都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目前的整体情况,确确实实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华晨对‘十三五’非常有信心,我们认为机遇更大。从国家的创新氛围,到我们自身的技术储备,包括产能储备以及资金储备,我们都准备好了。”

祁玉民接手初期,华晨全年净亏损6.49亿元、累计净亏损80亿元,10年征战壮怀激烈,到“十二五”收官阶段,华晨整车销售已达85.6万辆、同比增长6.8%,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净增加100亿元,且全为自主品牌净增。成绩单的背后,祁玉民带领华晨实现了从“起死回生”到“快速发展”的转变。更可贵的是,华晨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跨越。

“最大的收获,是将一个企业从生存型调整为发展型,目前华晨在技术、品牌和经营规模上,都有很大的飞跃和提升。”祁玉民对《汽车人》强调,华晨过去10年所做的努力,为抓住“十三五”转型机遇打下了基础。

技术牌加经营牌,构成了祁玉民的底气、华晨的底气之所在。

根据祁玉民的介绍,华晨逐步实现发动机技术的切换与更新,从外部配套到自主装配,从原有的日系技术向更为严格的德系技术转化。华晨目前已具备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加快技术竞争力的聚合节奏;另一方面,祁玉民进一步开拓国际合作的深入布局,华晨所收获的,是在整车集成、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吸收国际团队带来的丰沛养分。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年轻化、多元化消费市场的形成,其实也为华晨打开新空间提供了可能性。比如,在商务租赁、电商平台、汽车金融等领域的闪展腾挪,华晨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列。

并非没有隐忧。一个企业能够更早、更有效地发现新机会,就会有更大的赢面,祁玉民警醒自己,华晨过去在意的是如何求生存,而现在则要找到转型的方向。

祁玉民

华晨汽车董事长

“汽车企业从技术上,现在有两个课题必须解决,一个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消费者的需求,第二个是新能源,新能源是社会的需求。必须要变革,过去的竞争是产品和企业的竞争,以后一定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祁玉民坦言,如何为华晨找到新的坐标,是他当下最关注、最费思量的问题。

按照祁玉民的规划,华晨在“十三五”阶段面临的主要课题是“上水平”。这意味着,华晨必须在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两大核心领域形成突破。

据《汽车人》了解,在两年之前,祁玉民已开始布局搭建新能源技术平台,要求加大新能源基础技术研究,目前华晨在新能源储备上正从基础研究转向实际应用与产品试运行。在此基础上,华晨意欲在“十三五”周期内,完善新能源平台规划,并联合惠普、东软等合作搭档,加快互联网技术的落地实践。

坦率地讲,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这些未来热点的竞争上,自主品牌总是会慢一拍。并不甘于做追随者的祁玉民,需要不断重新定义华晨。毕竟,发现已有落后的危险时,最好的方法只能是继续踩踏油门。

做强自主

关于自主事业的前景,祁玉民一直充满无尽的期待。而如何通过自主发展与合资合作并举,快速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祁玉民推动华晨转型的难点、重点。

今年1月,祁玉民组织召开华晨集团年度工作会议,其中详细介绍了华晨“十三五”转型阶段的目标。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华晨要达到年整车产销150万辆、发动机产销160万台、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以及年利税总额超过500亿元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祁玉民为自主事业设定的目标是,自主品牌达成整车产销100万辆,具体包括客车40万辆、轿车40万辆、金杯卡车20万辆。祁玉民更大的向往,是将华晨集团打造成为卓越的汽车企业集团,跻身世界五百强的行列。

实际上,从祁玉民盘活华晨之时,高举高打、自主强企,就成为一个无法动摇的命题。最新的例证,是下大力气推出自主高端品牌华颂。

“我被这个车折腾了差不多三年半,花了26个亿,我本人主持和参加的会议到目前为止是107次……我们成立了一个国际化团队,创立了一个全新品牌。”祁玉民如此形容为打造华颂所付出的艰辛,他自然憧憬“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但从少为人知到扬眉吐气,祁玉民也深知“要耐得住寂寞,一步一步把这自主品牌发展好”。这也说明,自主品牌的跨越,需要技术、质量、品质、管理一系列的支撑因素,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地走。

当前的环境下,自主品牌的每一个新招式,总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反复审视,归根结底,是品牌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祁玉民更愿意将这种审视看作“提醒”。华晨更长远的挑战即体现在,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提升产品力、营销力。某种程度,这也决定着自主品牌的发展高度。

为此,祁玉民甚至“三顾茅庐”,亲自前往德国招来高尔曼出任华晨首席质量官,这个职位,此前在华晨还未有先例。针对自主发展的实际情况,高尔曼帮助华晨引入了PPQ1-10质量体系,根据祁玉民的介绍,这套质量控制系统涉及研发、设计、零部件、售后处理、供应商管理、质量损失等多个链条。

从研发、制造到再到销售,从产品改进到盈利分析,知一车不如知体系,这才是真正要学的东西。换言之,华晨更需要借助合作之力,打出势大力沉的拳头,形成体系化的推动力,进而强化华晨的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祁玉民则强调华晨要补足“供给能力”短板,抓住市场的新动向。这一战略思路,其实也源于中华V3所带来的启示。

目前,华晨将中华V3打造为一款自主爆品,其月销量早已迈进“万辆俱乐部”,并挤进国内SUV销量排行榜前五位。在此基础上,华晨乘胜追击推出中华V3二代,还对中华V5进行全新升级。这一招SUV组合拳,为低迷已久的中华品牌打开了局面。

“中华V3最重要的启发,就是一定要把我们的细分市场确定好,把市场的需求研究明白。我从中华V3上反思了‘三力’的概念,一个是产品力,第二个就是营销力,第三个是品牌力。这‘三力’过去在我们产品上体现的有点乏力,而在中华V3上发力了。”实际上,中华V3的成功,无论给祁玉民个人还是华晨的发展,都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

如何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的营销力、商品力,成为现实环境下华晨的市场重心。祁玉民透露,中华V3的客户群对准85后和90后,为了反映新锐群体的需求,华晨在2012年中华V3立项之初,就组织了一支平均年龄仅为29岁的设计研发团队,让年轻人为年轻人造车。与之相对应,是广泛调研本土年轻化消费趋势,并将新趋势反映到研发过程之中。多样灵活的营销方式,也是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华晨与国家女排达成合作协议,结合中华品牌线上线下传播,以女排的青春奋斗基因,唤起自主新征的广泛认可。

就如零售业巨头7-ELEVEn的创始人铃木敏文在其自传《我的零售人生》中所言,“要永远以顾客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华晨的新课程,学习的就是在打造好产品的基础上,抓住用户需求。

采访当中,祁玉民分享了一个让《汽车人》颇为难忘的细节。在本届车展当中,祁玉民反复琢磨、亲自敲定了华晨“因需而行,创新而生”的参展主题,在祁玉民看来,如何把握需求,如何创新转型,寄寓了华晨自主强企的关键所在。

成长为一个如祁玉民所形容的“卓越”企业,依然需要长期的过程,但祁玉民的10年征战,未曾放低关于自我、关于华晨前景的要求。“把技术水平提上去,把产品质量提上去,把我们的服务水平提上去,品牌就会慢慢树立起来。”祁玉民如是强调。

猜你喜欢
华晨中华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华晨破产?悬而未决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祁玉民:华晨再出发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华晨(中国)向雷诺出售华晨金杯49%股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